12月26日悍然登场的两款国产新机,让“六代机”这个并不清晰的概念在全球传播,甚至引发了维基百科上,关于谁才是“全球第一款六代机”的“大战”。其实现在大家对“六代机”的理解都很浅薄,争论“歼-36”到底是“六代机”,还是“五代半”的意义并不大。真正关键的是,“歼-36”现身就意味着,“轰-20”真没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21被捧成“六代机”恐怕连美国空军都没想到

作为历年都被反复提起,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精神图腾的特殊装备,“轰-20”的地位非比寻常,但我们到底为什么需要“轰-20”?是因为轰-6太老,空军得装备新一代轰炸机?还是因为“20”家族一直三缺一?再或者就是很简单的“美国有B-2A,我们也得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轰-6一边被吐槽一边又获得大量称赞

轰炸机兴起于上世纪30年代,二战初美军曾有B-17水平轰炸日军舰队的操作,效果很差,后来就演变成大型轰炸机对陆战略轰炸,中轻型兼顾海陆的模式。二战后战争态势变化极快,轰炸机逐渐大型化,到现在只有中美俄还在装备。其中美国技术最强、经验最丰富,实力也最强,目前正着手淘汰B-1B和B-2A,未来将组建由B-21和B-52组成的机队。俄罗斯轰炸机逊色于美国,不过在乌克兰战场经过高烈度实战检验,正在向“图-160打造战略威慑、图-95MS作为中坚力量,图-22M3混吃等吃”的模式转变。国内目前只有轰-6,但通过发展不同型号,也能满足不同任务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60在俄乌战争中毫无存在感

按照美俄经验,轰炸机高低搭配是很有必要的。高端型号负责炫耀武力、挂载战略武器威慑对手,低端型号则任劳任怨,作为低成本空中打击平台使用。B-2A作为唯一的现役隐身轰炸机,多了一个功能——凭借优秀隐身性能,在开战之初远距离奔袭穿透对手防线。也就是说,对“轰-20”的实战期待就两点:战略威慑和隐身穿透打击。俄罗斯用惨痛代价证明,过度重视核威慑轻视常规装备,放到现在依然是愚蠢的。国内对空基核威慑的态度,也一直是“保持存在”,投入的资源远不如陆基、海基核力量。轰-6K/ N挂载核弹头巡航导弹的气势,确实远不如图-160,但后者也真没见到有什么高价值。相比之下,反倒是东风-31AG发射真的震动全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可比“图-160扇翅膀”厉害多了

隐身穿透原本真是不可小觑,只可惜时代已经变了。F-22A、B-2A、F-35甚至是当年F-117A,当年之所以能凭借隐身特性横行一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解体,其他国家没有实力和资源发展反制装备。现在随着“空警-3000”问世,情况已经变化,连新一代B-21都前途未卜,还抱着“隐身突防扔制导炸弹”的旧观念,那就太可笑了。国内出现的新机,不管是“歼-36”,还是“歼轰-XX”,都有长时间超音速巡航、大尺寸隐身弹舱的明显技术特征。日后一旦服役,舱内搭载高超音速武器,跨越上千千米,高速打击对手关键节点那是必然的。换句话说,原来“轰-20”存在的基石已经不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2A的经典战术已经过时了

未来中航工业可能会以复出其他性能为代表,发展载弹量更大、全谱隐身性能更强、打击范围更广的轰炸机,但这就不是“轰-20”了,最少也是“轰-30”起步,“轰-40”也不是不可能。事实上,轰炸飞行相比战斗任务要简单很多,纯粹为满足“搭载大尺寸弹药远程隐身打击”的需求,大型无人机其实更合适。一句话,“轰-20”没能随着“20”家族的其他成员一起问世,等到技术更新换代,就没有原来的价值了。未来国产轰炸机不会是对B-2A、B-21的模仿,那必然是超乎想象、惊艳绝世的存在,自然不会用“轰-20”这个不符合时代变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