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这个名字全球闻名,提到他,人们总是赞不绝口,甚至尊称他为“世界总统”,对他充满了极高的敬意。

即便在他2013年离世后,仍有一个以他命名的群体心理现象“曼德拉效应”出现,该现象描述的是人们对事实记忆的集体误差。

可是,当我们回望南非的历史时,会发现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

曼德拉执政后,南非经济持续下滑。昔日作为非洲领头羊,经济占比达40%,还能自制核武器,现在却已沦为非洲众多国家中的一员。

曼德拉无疑在人权维护与世界和平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贡献不可磨灭。

南非曾是非洲经济领头羊,唯一的发达国家,还研发了核武器。但发展红利仅限白人,黑人生活困苦,种族主义法律多达数百项,处境艰难。

在南非,黑人遭受明显的歧视与隔离,非白人外出甚至需要携带“通行证”,生活极受限制。

1960年,众多非洲黑人放弃通行证,前往警察局抗议。南非政府视他们为严重威胁,派出军队镇压,导致69人死亡,180人受伤。

此事进一步激怒了黑人群体,引发更强烈的反抗,对此,南非政府采取了更为严厉的镇压措施。

曼德拉服刑期间,黑人与白人的冲突不断升级,到了80年代,双方矛盾激化到难以调和,似乎只有通过彻底击败对方,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白人欠下的债太多了,自几百年前荷兰祖先抵达南非,就一直欺压黑人。二战后全球追求民族独立,白人却加剧种族歧视,这样的行为注定会引发持久冲突。

关键在于,南非政府掌握着核武器。一旦战争爆发,南非黑人面临灭绝的风险极高。同时,南非白人的处境也将极其艰难,无法幸免。

在双方陷入绝境,即将爆发血腥冲突时,曼德拉和戴克拉克挺身而出,分别劝和本族,成功实现政权和平交接,并废除了南非核武器,防止了对全球的潜在危害。

仅凭这一点,曼德拉就已经完全有资格获得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和钦佩。

尽管曼德拉梦想构建一个黑人与白人和谐共处的新南非,但实际操作起来,实现这一愿景却困难重重,几乎不可能达成。

多年的民族矛盾,加上1948年南非国民党执政后的重重压迫,绝非一句简单的“和解”就能真正解决的,这些伤痕需要时间和努力来抚平。

1993年曼德拉执政后,政府推行多项扶持黑人的政策法律。2003年,《黑人经济振兴法》更是强调,推动经济转型,确保黑人能有效融入并发展经济。

如何让黑人融入经济发展呢?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关键在于找到有效的方法,促进他们积极参与经济活动,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无论政府还是大企业,都得有黑人担任重要岗位,否则就会面临制裁,这是硬性要求。

因此,当时南非不少公司无奈宣布只接纳黑人或混血人种,完全不招聘阿非利卡人,也就是布尔人,即南非的白人群体。

当黑人在南非政府和企业中获得重要地位后,部分黑人开始对白人产生歧视,迫使许多高素质、有能力的白人选择移民,远离南非。

那些无法自力更生的白人,只能无奈聚居在简陋的贫民区,依靠政府的援助来维持生计。

但这又引发了一个新问题:那些有能力的白人离开后,剩下的民众能否将国家治理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非曾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资源,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然而,曼德拉执政后黑人地位提升,经济增速却迅速放缓,工业产值也大幅下滑。

1995年,南非人均GDP达3752美元,但5年后降至3032美元。同时,国内治安急剧变差,吸毒和暴力事件频发,逐渐成为社会问题主流。

南非曾是个发达国家,但后来在曼德拉的带领下,它逐渐恢复了正常,成功融入了非洲的发展大潮,这一路走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