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动总攻,当天下午2时许,华野集中127门大口径火炮,猛轰陈官庄以东的黄柏塆阵地,一口气打出上千发炮弹,战后统计炮弹有效命中率高达83%!敌军被这种猛烈而准确的炮火,完全炸懵迅速崩溃,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华野每个战斗日平均消耗炮弹上万发,彻底碾压对手的炮火。
(华野战士)
猛烈的炮火自然需要大量的炮弹,这些大口径炮弹又是哪里来的?当然是从大连渡海运过来的!而炮弹的持续供应,是淮海战役总前委委员、华野代司令员粟裕非常关注的,几乎是一有时间,就会联系华野后勤司令员刘瑞龙,了解炮弹的运输和储备情况。
打黄百韬、打黄维那都是攻坚战,面对敌人凭借工事的顽抗,没有充足的炮火掩护,不仅攻击至为困难,还会造成大量的伤亡;如果炮弹供应不上,炮火就会稀弱甚至停顿,事关无数指战员的生命,粟裕如何能不挂念?
刘瑞龙司令员更是高度紧张,在华东局的统一领导下,日夜部署和操持着支前工作,一批批炮弹物资送到前线,就得马上安排分发下去,一刻都不能耽误,仅淮海战前,特纵各炮团即已储备了四个基数的炮弹。
而华野首长们更清楚,在遥远的胶东半岛上,有一个小镇的安危尤为重要,几乎决定着战役的成败:山东威海的俚岛!
(刘瑞龙司令员)
一、大连的炮弹产自“建新公司”
早在日本投降不久的1945年10月间,八路军各部纷纷出关,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参谋长的萧劲光,在大连偶然与胶东军区兵工三厂是刘振厂长相遇,后者是专门来大连搜集武器装备和弹药的。
两人谈话间,对大连的工业基础,尤其是军事工业实力赞不绝口,遂联名给东北局、华东局提交报告,建议在大连地区建立军工企业,以补充我军的军火消耗,多少年来,我军始终被弹药尤其是炮弹的缺乏所困扰。
此后东北我军屡战不利,被迫撤往松花江沿线,因此在苏军控制下的大连,基本沦为了“孤岛”:几面都是大片的敌占区,唯一的出口只剩下海路,有鉴于此,1946晚些时候,军委正式批准由华东局主导,在大连办厂生产军火。
1947年初,对外代号为“建新公司”的军工厂终于建成,该公司共分为九个分厂,涵盖了从原材料加工到成品制造的一整套产业链,包括钢铁厂、化工厂、引信厂、炮弹厂等一应俱全,还有现成的技术力量和产业工人。
当年底建新公司的炮弹月产量,已经突破了1万发,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前线的需求,于是工人们在组织号召下开始实行三班倒,保证24小时连续生产,有力保障了华东野战军的作战需要,从孟良崮到豫东战场,大连的炮弹功不可没。
截止到解放战争胜利,大连建新公司共生产炮弹54万余发,其中相当数量是山炮、野炮、榴弹炮等75毫米以上弹种,以及掷弹引信55.6万个、药筒26万余个、炮弹底火60.9万个和雷管24万只,另产迫击炮1430门等。
建新公司生产的炮弹,除辽沈战役中给东北野战军提供了一部分外,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海路,突破敌人的海空封锁,运往山东解放区,毕竟东北我军在黑龙江有完善的军工生产基地,而华东野战军则缺乏这个条件。
辽宁大连到山东威海,地图直线距离倒是不远,可却要跨越大海,而渤海和黄海的制海权,当然掌握在敌人手里,所以炮弹造出来是一回事,如何安全并且足数地运到山东,那可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相当艰难!
孟良崮战后的1947年5月20日,华东局曾致电东北局:“顽军近集中10余艘炮舰,阻我烟台大连交通,如无法保证交通安全,则运粮运弹均很困难,望与友方(苏军)研究,打破顽军海上封锁办法”,足见当时海路之危险。
在大连附近海域,由于苏军的存在,敌人的海空军是不敢来骚扰的,而一旦船只离开辽东半岛周围,就会暴露在敌机敌舰的火力威胁之下,如何突破敌人的海空封锁呢?我方最终确定的策略是“瞒天过海”。
(海上交通线示意图)
二、俚岛成为无数炮弹的中转站
具体的办法是,运输船只入夜后从大连出发,先向东驶往朝鲜海域或者公海,这样敌舰机就会产生误判,以为是苏联方面开往朝鲜的商船,既不敢拦截也懒得跟踪,等到完全摆脱敌人的监视后,船只再突然掉头!
随后沿西南方向,开往山东解放区的威海市,天亮时到达华东局选中的物资转运中心:威海市荣城县的俚岛镇!敌人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当时人口还没过千的沿海小镇,战争期间却转运了数量惊人的军火和物资。
俚岛不是岛,是一座三面环山的港口小镇,几乎位于胶东半岛的最东端,海岸线长达80里,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是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要说胶东并不乏良港,为什么华东局和华野后勤首长们,特别选中了俚岛镇呢?
(俚岛位置图)
一方面,俚岛是当时荣城众多小港口中,最为繁华的一个,基本就是全县的商贸中心,有许多商贩和船只到这里做生意,可以有效掩护从大连来的船只;另一方面,俚岛前往内陆的交通状况,也因此好得多,利于炮弹继续转运。
炮弹的整条运输路线,组织严密且分工细致,货船到达俚岛后,先从大船搬运到小船、从小船泊到岸上、再从岸上开始陆路运输,俚岛的老人们回忆说:“装炮弹的箱子有1米长、30厘米宽,一个箱子重70多斤”。
炮弹被一箱箱运上岸,码放在俚岛东西两侧的山腰,这样敌机就发现不了;入夜再转运到镇上东西大街的仓库里,然后地方政府和华野后勤部门,再组织向内陆的大规模运输,环环相扣,高效而缜密。
(俚岛不大)
华东我军这个最大的转运基地,从未被敌人真正发现过,按照老乡杨永尧的回忆:“我们在码头卸货时,飞机在头顶上过,机枪朝我们扫射,我们赶快跳进海里,心里那个怕呀”!这就说明,敌机只是例行巡逻骚扰。
如果敌人侦知俚岛的实际情况,驻青岛的军舰早就过来了,足以彻底封锁这座小港,而这样的情况并未发生。杨永尧老人说怕归怕,俚岛百姓的支前热情始终没有削减:“那阵儿人的觉悟高,只要听说是给解放军运炮弹,大家干劲都很足”!
俚岛群众把炮弹等物资,运到指定地点后,随军民工们便出场了,他们用小车把炮弹运往文登县城,距离俚岛120里,一辆小车只能装四箱炮弹,浩浩荡荡的小车队,就这样一点点把炮弹运往前线。
从1947年到1948年底,这条秘密海上运输线顺利完成了200多次运输任务,运送了超过15万发炮弹,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期间有18名船员为保护军火壮烈牺牲!
(风景如画)
三、俚岛对华野作战至关重要
根据当地政府的历史记录,之前民工推着小车运炮弹,200华里路程算一个来回,需要三天三夜的时间,领取的工钱是25斤小米。也就是说,每百里的平均耗时,应在36个小时左右,还要面临敌机轰炸等意外情况。
那从俚岛到徐州有多远呢?不少于1400华里,如此很容易计算出,一小车四箱炮弹辗转送到前线,至少需要504个小时,约合整整21天(实际还不止),然后华野炮兵仅用一分钟就打出去了!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消耗炮弹最多的一次战役,包括迫击炮弹在内共计70万发(679943),其中大口径炮弹有21万发,除去战场缴获一部分,有70%的大口径炮弹,是通过俚岛运往华东前线的,对战役的胜利起着重要作用!
(群众推小车支前)
我们当时没有火车也没几辆卡车,这些炮弹全靠人力小车和畜力大车运输,为此,华东局和中原局组织出动各类民工543万人,大小车辆88万辆、59式100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全力支前。
经由俚岛的这条军火运输线,只在范汉杰兵团疯狂进攻胶东解放区时,才一度被迫暂停,期间华野特纵便因为缺乏汽油和炮弹,无力参加南麻战役,被迫在渤海军区隐蔽休整,俚岛安危对华野作战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948年春运输线全面恢复,炮弹又源源不断而来,打济南炮火不足怎么行?可见山东兵团大反攻,对华东战局的影响程度;某种意义上,敌军高层对俚岛运输线的无知,以及对胶东进攻的虎头蛇尾,尽显战略上的短视。
难怪粟裕将军后来评价说:“华东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民工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大炮弹”!而关于山东小镇俚岛的特殊贡献,以及这条秘密运输线的红色故事,历史更不应该遗忘!
(华野炮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