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的元旦旅游计划泡汤了,听医生的话静养,大概需要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2024年的最后一个周末,小雅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院区骨科病房出院。一周前,参加公司团建的她在位于临港的全球最大室内滑雪场——耀雪冰雪世界初尝雪上运动的竞速,却突遭意外,左脚踝关节发生骨折。
冬奥会之后,我国冰雪运动之热始终未减。去年9月6日,耀雪冰雪世界正式开张,但在内测阶段,时不时冲上热搜的游客受伤事件也引发了较大关注。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新手加入该项运动后,如何才能真正避免“雪道的尽头是骨科”这样的调侃?
车程仅10分钟的六院临港院区,几乎承接了这些伤员的第一救治。岁末年初,在骨科门诊及病房,记者跟随骨科主任医师于晓巍了解如何让冰雪上的运动体验兼顾安全与乐趣。
重伤患者并不多,切莫“乐极生悲”
手术后,小雅在骨科病房静养。急诊入院时,她的左脚已不能动弹,根据影像学报告,骨科团队为其左脚踝关节共植入长短不一的6根钢钉、一块钢板。接诊医师姚之肖说,由于患者尚不到25岁,机体基础情况较好,大约3个月可恢复正常行动水平,一年后还需回院取出钢钉。
“在技术上来说,这是个骨科的小手术。不过由于不少伤员很年轻,也不乏女性,对伤口影响美观的问题很关心。因此我们尽量减少创口面积,在取钉时也会进行疤痕处理。”
于晓巍说,内测后,耀雪冰雪世界先后发布情况说明与风险提示、设置新手专区并进行内部调整,近期收治的因滑雪造成伤害的患者实际上并不多,“最多一天一两个,有一些症状并不严重的如扭伤、擦伤,在现场经过处理后已自行离开,需要手术治疗的会通过绿色通道经急诊收入骨科。
“从去年9月起,六院临港院区就与耀雪冰雪世界签订了合作协议,我们每天派出一名外科全科医师前往,提供现场的医疗保障服务,如遇节假日、高峰日,对方确有需求的情况下还会加派人手。”副院长郑宪友介绍,4个月以来,医务室已服务近千名患者,其中200余名需要进一步入院治疗,大多数经过石膏固定即可。”记者向院方了解到,1月1日当日,现场医疗保障共接诊患者5人,均为轻微伤,无需要入院治疗的患者。
尽可能让游客不受伤,而不是多收病人。郑宪友说,因此预防性宣传提醒很重要,“耀雪主要分为水世界、雪世界区域,雪世界区域内又分为娱雪区、滑雪区,滑雪区内有3种赛道,基本伤员都是在这一区域出现的,让新手掌握正确姿势、安全体验,让熟手不掉以轻心、乐极生悲,在参与冰雪运动卡,还有许多准备工作与注意事项。”
讲“交通规则”,学“如何摔倒”
运动损伤并不罕见,为何冰雪运动似乎更“危险”?
“一方面,滑雪运动并未完全普及,本身对参与者的体能、注意力、协调能力等有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高速滑行带来的刺激感,会让参与者对速度和高度有更大追求。”于晓巍坦言,与一些患者闲聊时发现,不少人并不一定是冰雪运动爱好者,有些抱着对新生事物的体验态度,有些是获得赠票前去“打卡”,“有些甚至平时连体育锻炼都很少参与,怎么可能不受伤?”
他介绍,滑雪损伤与普通暴力损伤的区别不大,除了粉碎性骨折,大多集中于踝关节、膝关节扭伤,手部开放伤及软组织、韧带、肌肉的拉伤等,“初学者大多速度不快,伤情反而较轻;有过数次滑雪经验的体验者更容易追求速度、难度,动作也可能更复杂,特别需要注意姿势与防护。”
去年9月,曾有一名游客在社交媒体表示,在自己已经减速的情况下,被后方的双板新手撞到,导致板刃割伤手指,被送至六院临港院区紧急治疗,于晓巍也就此提出几点容易被忽视的重点,“滑雪赛道上,也有‘交通规则’。如没有紧急情况,不要在雪道上停留,摔倒后,除非是脊柱损伤等不可移动的情况,均因在专业人员协助下尽快移至雪道边缘,以免被撞,造成二次伤害,或对他人造成伤害。”
第二,就是“放下面子”,学会与摔倒和解。“在滑雪中摔倒是正常的,因此首先要做好头部、肘部、膝部、踝部的防护。”于晓巍说,正确的摔倒姿势可以降低受伤概率,“如重心不稳,顺势卸力摔倒即可,不要用手支撑导致手腕骨折;在教练的指导下,对摔倒后站起、转弯等技术有熟练应用后再上赛道。”此外他也特别提醒,节日期间如聚餐饮酒,建议不要立刻参与滑雪运动,或可能影响控制能力,增加摔倒、受伤的可能;中老年人如非具有长期丰富经验,也应尽量避免参与滑雪运动。
滑雪之外,管好“3个3”的骨科问题
有意思的是,郑宪友预测,2025年夏季,耀雪冰雪世界才将迎来游客量高峰。“目前正值冬季,冰雪运动的‘发烧友’们可能更青睐前往各地的天然雪场,而在炎夏,这些爱好者又会重回室内。”他坦言,近年来医院也接诊了若干从东北、张家口甚至北海道因滑雪受伤回沪就诊的患者,“比起人造雪场,天然雪场、雪地还可能有石头、枯枝等各种外界影响,需要更多的防护和注意。”
虽然因滑雪送来的伤员并不多,但六院临港院区骨科始终熙熙攘攘。30余名医生的团队,年均手术量超过16000台,“3000万冰雪爱好者、3000万马拉松爱好者、3个亿老年人群,管好这‘3个3’的骨头健康问题,是我们长期的任务。”
郑宪友说,“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的患者是我们服务的主要群体之一,但因为地理气候原因,我们对于冰雪极寒天气并不熟悉。”他还记得,2008年暴雪期间,仅手腕骨折送医的患者就有数百名,每年冬季零星几天的冻雨、结冰,也总是造成就诊量的小幅攀升,“和北方不同,先下雨、再下雪的气候确实容易造成行动不便,目前也正值冬季,希望大家无论在冰雪运动还是雨雪天气中,都要保持足够的注意力。”
最后,于晓巍提醒,在冰雪环境中,应穿着跟脚舒适、防滑防水的鞋,走路时两脚尽量分开,像企鹅一样小步伐慢慢前行、摆动双臂,呈“外八字”形态行走,沉重心、稳底盘,最大程度避免摔倒、摔伤的危险。
来源 | 解放日报
作者 | 黄杨子
作者 | 陆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