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武威
点滴记录 精彩呈现 武威精彩每一天
安万何许人?
在2024年这个秋冬季节之前,知道他的人可能只限于白银、定西一带。而现在,知道他的人不知“几千里也”。
知道他的人大都知道他还有个“西北秦腔王”的称号。这份来自民间的美誉,是对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又在一片质疑声中求变的褒奖。他和他的百人剧团,凭着一腔热爱、乘着短视频的东风,将秦腔这门古老的艺术,吼成了人山人海的演唱会,热辣滚烫。
“守正创新”这四个字,在甘肃会宁,在安万剧团,就是这么具体而生动。
快手系列纪录短片第一集片名四个大字:天生花脸。安万唱的是花脸,但老天爷原本并没有赏脸,他的脸部得了血管瘤,打小就是一张丑脸。奔流新闻此前的报道中提到,小时候的他“没有同桌,没有玩伴,走在路上总是躲着别人”。直到八九岁的时候,村里唱戏缺人,他就到台上顶替,没想到,脸上涂了油彩的安万赢得了一片喝彩声。自此,因一张脸险被否定的人生,被秦腔扭转了。
这是安万的幸运。若干年后,也成了秦腔的幸运。
西北地区60后、70后两代人的记忆中,秦腔与逢年过节农村的大戏台紧密相连。台上是《铡美案》《火焰驹》,台下则是村里人的老少咸集。那是物资相对匮乏的时代里人们的文化生活,是节庆味道,也是集体狂欢。安万以前走的路如此,现在走的路更是如此。他把根扎在乡村大戏台,坚守着传统,又在坚守中紧跟时代大潮,大胆创新求变。开短视频账号、搞秦腔直播,线上线下结合、台上台下唱和。于是,会宁的安万剧团火了,冷清的秦腔火了。
熟悉的唱段,全情的投入,以前只在明星演唱会上出现的一幕,如今出现在了秦腔大戏台上。从甘肃、宁夏,再到陕西,几乎场场爆满。有网友说这就是大西北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其实说得更准确一点,是安万和他的剧团,用传承和创新,唤醒了西北人心底里对秦腔的那团火。
秦腔的根就在大地上,所以那团火其实并没有灭过。就像安万所经历的,它只是冷清过、沉寂过。需要像安万这样的人,匍匐在地,积蓄力量,然后在某天一跃而起,一扫寂寥。
走红的安万和火爆的秦腔,就是文化中国热烈的甘肃因子。它延续了今年年初的“瓜州温度”,和后来的天水麻辣烫热度,用炽热的情怀,讲述着多彩、深厚的甘肃。
火爆的“秦腔演唱会”
潼关以内白旗展,
老娘的尸身掩下边,
恸地捶胸把天怨,
你杀我吴汉为哪般。
台上台下,男女老少,慷慨激烈的唱词从每个人的胸腔吼出,西北人的狂放和豪迈扑面而来……
最近一段时间,许多人的朋友圈,被一场“秦腔演唱会”刷屏了。
百人秦剧团
火爆的“秦腔演唱会”,与一个叫安万的人有关。
许多秦腔戏迷都知道,这个甘肃会宁人,今年组建了一个百人秦腔剧团,在当地演出。
演出特别之处,就是每场结束后的“秦腔大合唱”。演职人员和现场戏迷同唱秦腔经典选段,现场氛围堪称“炸裂”。
今年12月8日下午,会宁县迎新年秦腔惠民演出在会宁县汉唐街落幕。安万剧团在这里连演8天,每天都是人声鼎沸。摄氏零下几度的天气,穿着厚棉袄的戏迷从四面八方赶来,沉浸式感受秦腔的魅力。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窦凤琴参加安万剧团的演出后情不自禁地说:“从来没有感受过这么热烈的气氛。”
演出结束后,戏迷不愿散去,还未卸妆的安万走上台口,拿起麦克风,再一次唱起他主演的《兴汉图》中吴汉的唱段。“想老娘……念贤妻……肝肠裂断……”苍凉高亢的唱腔,响彻整个汉唐街……
结束会宁的演出,安万和演员连夜拆台装箱,马不停蹄地赶往与会宁相邻的定西市安定区。
天降大雪,冰封道路,现场观众不太多,但安万和演员们在冰天雪地里演了4天。谢幕的时候,安万不止一次提醒:“姑舅爸,高高兴兴看戏,安安全全回家,年轻人把老人搀扶一把……”
今年8月以来,安万剧团辗转会宁、静宁、秦安、清水,赴宁夏红寺堡,甚至远到浙江乌镇,演出场次达百场。
12月14日,安万剧团又从安定转场会宁县四房吴镇演出。原本冰雪覆盖的四五公里山路,被乡亲们清扫干净。当运载戏装道具和演员的车队从山梁通过,路边站着不少乡亲,脸冻得通红,不断挥手。
“西北秦腔王”
安万和秦腔的结缘,打小就开始了。
安万出生的会宁县老君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现过几位有名的秦腔艺人,他们是安万心中最灿烂的“星”。
因脸部血管瘤的缘故,小时候的安万很自卑,唯有从收音机、录音机中听秦腔时,才让他忘记所有。“我没有同桌,没有玩伴,走在路上总是躲着别人。”八九岁的时候,村里唱戏缺人,他就到台上顶替。舞台上,脸上涂了油彩的安万用翻跟头和劈叉赢得了掌声。
“这是谁家的娃,这么厉害?”听到别人认不出自己,安万高兴极了。
回到家的安万不愿意卸妆,在母亲的追问下,他说出了上妆后别人不但认不出,还给他喝彩的经历。从那时起,安万下定决心:一定要唱戏!
小学毕业后,安万到剧团正式学习唱戏。辗转陇东多个剧团,花脸、须生、丑角,乃至打鼓吹唢呐,安万都能信手拈来。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台下的观众越来越少……
“我要让戏迷在手机上看戏!”几年前,安万注册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在下乡演出的时候,他把秦腔舞台从线下搬到了线上。
2022年,安万在会宁成立了安万剧团。有了自己的演员团队和乐队,戏迷既可以到戏院看戏,也可以在直播间欣赏,团队还可以直播带货,收入用于演员的日常开销。
更多的人从社交平台认识了安万,他的粉丝一路飙升到目前的80余万,有粉丝送其外号:“西北秦腔王”。
戏迷大合唱
在20多年学习演出的过程中,他深切感受到了秦腔的日渐冷清。
“以前农村过年都会唱戏,戏班子都是村里人。现在村里会唱戏的人越来越少了,即使唱,请的全是专业剧团。”
安万发现,以前村里唱的经典秦腔,现在没几人会唱。他四处寻找剧本,重新排演。几年下来,他收藏的秦腔剧本越来越多。一些大型折子戏,他的剧团限于人员和场地无法排练,于是萌生了办大剧团的念头。
今年8月,新成立的安万剧团首场演出在会宁县汉唐街举行。
“一个乐队竟然超过了30人,光演员近百人。”这对于会宁当地的老戏迷来说是比较新鲜的。“《铡美案》中,包拯的虎头铡刀都有三个。”
庞大的阵容、绚丽的舞美、精彩的表演,一下子征服了现场观众,戏迷一传十、十传百,挤满了汉唐街。为了方便现场戏迷观看,安万还特意在舞台前装了两个大屏。沉寂许久的会宁汉唐街热闹起来了,安万剧团一炮打响。
然而,安万并不知足。
“歌星演唱会为什么那么火?我发现主要是歌星和歌迷互动得好。”
秦腔能不能也这样?安万有意试一试。
在宁夏红寺堡的演出谢幕时,他在台上领唱,台下戏迷响应,“效果好得不是一般!”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安万选择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要求所有的演职人员包括乐队和戏迷一起唱。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演唱。
从这场演出开始,“秦腔大合唱”一场比一场响。
文旅新场景
“秦腔大合唱”走红,最过瘾的还是戏迷。
“这几年会宁好戏不断,西安三意社、易俗社好几次来演出,而安万的戏,让人看着听着最过瘾。”今年66岁的李国斌老人说,今年安万剧团在会宁的演出,他场场不落,“以前在手机上看,跟现场看的效果没法比。”周围的人现在每天在一起就是聊戏,打牌的都少了。
不仅仅是生活在会宁县城的李国斌老人,每逢安万剧团演出,周边县市的戏迷都会蜂拥而至。“今年,兰州文理学院戏曲专业的学生都来我们团实习了。”让安万感到欣慰的是,如今,看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的80万粉丝中,有20万左右是年轻人,“小学生都会在现场哼几句。”
“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会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目前,会宁县就有18家秦腔演出单位,还有许多群众自发组织的秦腔自乐班。据统计,今年全县各类秦腔演出达1600多场次,来自周边省市县的现场观看人数达到400万余人次,其中安万剧团每场演出线上观看人数平均达到50万人次。”会宁县文旅局局长王清泉介绍,安万剧团“演出互动+直播带货”,开创了秦腔演艺的新模式。每次秦腔演出,各类商家也如约而至。
在安万剧团参演的今年会宁县民俗文化月活动期间,线上线下共销售当地农文旅特色产品2800余万元。在12月开展的会宁县迎新年秦腔惠民演出暨农文旅产品促销活动中,线上线下共销售600余万元。“这些演出活动的成功举办,一方面让秦腔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传播,另一方面也带动各类消费,极大地助推了会宁文旅产业发展。”
王清泉说,当地也将通过改善演出排练条件、搭建展演展示平台、引导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全力支持安万剧团等民营秦腔院团,让秦腔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也有人质疑,说我这是在破坏秦腔艺术,但我认为任何事物发展都需要创新。”
12月24日,安万剧团将赴西安进行为期8天的演出。
西北“顶流”安万要来啦!1月7日-9日,将在兰州连演六场
“这是我们会宁的胡麻油,这是我们会宁的杏仁露……”2025年1月1日,结束了在西安8天的演出后,安万带领他的团队回到了家乡会宁,并在直播间宣传农特产品,给粉丝送祝福,以独特的方式迎来了新年。
年末最后一天的演出结束后,安万剧团一行人马不停蹄,不顾舟车劳顿,于元旦下午到达会宁县城。在家乡专门为他举办的粉丝见面会上,当地政府和企业为安万剧团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感谢他们在西安演出期间对家乡的宣传。
“西安的粉丝太热情了,让我体验到了秦腔的魅力,也感受到了陕甘一家亲。”安万说,158人的团队连续在西安进行了8天演出,每天清晨5点就有人排队等待演出开始,让他非常感动。不仅如此,很多热心企业和个人还捐钱捐物。
“陕西当地有人邀请我们继续演出,但是我们想着新年应该回家和家人在一起,所以就连夜回来了。”安万告诉记者,作为一名会宁人,他离不开家乡政府和父老乡亲的支持,所以决定在新年当天免费在直播间宣传家乡土特产,希望这些土特产能走出会宁,走向全国。奔流新闻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销售额就超过10万元。
“新的一年,祝所有的父老乡亲和戏迷日子过得更好,也希望安万剧团也发展得越来越好。”安万说,新的一年里,已经接到了很多演出合约,1月3日到平凉表演,1月7日至9日在兰州进行为期三天的演出。
来源:奔流新闻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