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无隅”,什么叫“大方”?这个地球,东南西北四方,你看大不大?这个不算大,比不上虚空那么大。那么虚空有没有东南西北呢?虚空根本没有东南西北;所谓东南西北是人为的,人类自己假定的。“大方无隅”,虚空也没有方隅,也没有转角的地方,任何一面都是虚空,当然就没有东南西北。
“大器晚成”,这一句话,青年同学可以拿来安慰自己了。书读不好的人,事业做不成功的,自认为是“大器晚成”,自认将来一定会成功的。其实“大器晚成”这句话,是以物理来讲人生,一个大的建筑物,不会建造得那么快。我们现在喜欢用西方的一句话做比喻:“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其实,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造成的,人类的历史,更不是一天构成的。古代的教育,时常引用这句话,不过,现在家庭教育要注意,因为现代的孩子太聪明了,真是叹为观止。几十年前,在我们幼小的时候,笨得不得了,什么也没有看过,泥巴是第一等的玩具。几十年后的现在,那么多玩具,是我们小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的,所以小孩子都变得特别的聪明了。
但是我发现另外一句古人说的话,似乎也有道理,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很多小孩子,看起来非常聪明,等到读大学的时候就差了。我教大学的时候,教得连我也烦起来了,因为发现学生比我还笨。打听之下,这些学生在儿童时期,都是聪明绝顶,长大却有问题,实在颠倒了。所以我现在发现,“大器”未必“晚成”,这在教育上一定要正当才对。
我经常告诉朋友们,你的孩子太聪明了,教育上要小心。现在许多家庭的父母,看见自己的孩子聪明,便高兴得很,拼命去培养。实际上,教育孩子和种一棵好花一样,一棵好的花苗,如果肥料用得太多,浇水过勤,反而害了这个好花苗。教育的道理,也和用兵一样,“置之死地而后生”,要经过艰难困苦,他才能站得起来;好的环境长大,成绩单上的分数非常好看,但这在将来的事业上等于零。幼年的聪明和成绩单,并不等于能做事,能创业。所以千万要注意,大器固然晚成,到底成个什么,就看小时候的教育了。声音形象见道
“大音希声”,最大的声音反而不能听见,我们人类对极大的声音是听不见的,倒是有许多小昆虫,可以听到大声音。蚂蚁比我们听力好,它听得见的我们听不见。比如科学上都晓得,银河系统昼夜都有声音,声音其大无比,除非透过科学的仪器,否则我们的听力是承受不了的。人类所听见的不是真正的大音,像宇宙有自然的音声,非常的大,大得我们却听不见,所以觉得宇宙很宁静。尤其到了高山顶上,感觉一点声音都没有,非常宁静。什么人可以听见大音呢?只有入定的人可以听见,这用科学仪器可以测验出来。
“大象无形”,大的现象是没有形象的。比如佛家讲法身,成了佛的人,另有一个身体,永远不生不死,叫做法身,法身是无相无形的。又比如说虚空,一般人绝不会承认有虚空,但是,虚空一定是有的;不过,虚空无形,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虚空,不是虚空,而是天空,那只是空间罢了。严格地讲,虚空是无相无形的,这些话暂时放在这里,因为文字很容易懂,如果深入去探讨,想求得究竟的话,那又可以做成哲学的论文了。像这样的学术论文,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正反两面它都说了,因为正反两面都是道的用,而道的体却看不见。
道起用以后,有好就有坏,有善就有恶,有是就有非,有轻就有重,有白就有黑,有正就有反。我们要留意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人生并不是偶然的,万物万事必然会变去;当你正面摆下来的时候,反面的力量也在你正面摆下了。所以,一个人到成功的时候,就要晓得今天的成功正是失败的开始。如果说你永远不想失败,那就不要把今天的成功当作成功。要没有今天,只有明天,永远只有明天,永远只有向前走,这样,或者有一点希望。所以,不要把成功当成是真实的,套用老子的一句话“大成无功”,要想大成,就要做到看不见功效才对。
最后,他为这一章做了一个结论:“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的功能看不见,要如何去了解呢?要在人世间一切的作用上去体会那个“体”,在现象上来体会那个“体”。所以,道的体是隐,是“无名”,它是没有名相可见的。因此,叫它道也可以,叫它佛也可以,叫它“哈不隆咚”或别的什么都可以,因为它本身无名、无相、无形、无体之故。
欲想了解“道”,该怎么去见呢?“夫唯道,善贷且成”。古文“夫唯”二字,就是现在白话文的“那么这个”。“善贷”是善于假借一个东西,假托一个东西去表达出来。换言之,就是透过它的作用,透过了现象,才可以看到这个“体”。“且成”,姑且马马虎虎可以看出它的成效来。所以,要修道,先要了解这个“道”,只有在用与相上去见“体”,光是找“道体”是看不见的,因为“体”是透过相与用表达出来的。
从这一章的结论就知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我们既然想学老子,一定想做上士,上士要如何做呢?先要把中间这许多都懂了,“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些原则都懂了,在做人做事上去体会,在很平实的人生中,才体会到形而上不可知、不可见的“道”,那你就修成功了。假使你不在行为现象上去修,去体会,你想直接了解形而上的“道”,那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不管是道家、佛家或者任何一家,都没有办法,只有透过“善贷”——假借行为现象的修持,才能到达形而上的“道”。“道”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作者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8—2012)是享誉国内外的文化大师、国学大家,出身于温州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遍览经史子集,对国学钻研精深,体认深刻,于中华传统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诣,更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曲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等等,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体认,在中西文化界均为人敬重。自青年时代立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志向后,南怀瑾先生讲学六十余年不辍。他以“经史合参”的方法,讲授儒、释、道等传统文化典籍,讲解不受教派、门户的限制,打通各家学说,纵横古今中外,深入浅出,生动幽默,又每每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轨,让人受益匪浅,深受海内外各界各层次读者的喜爱。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是由南师子女、社会贤达、众多弟子共同发起成立,旨在求真、求实、求信的理念,与社会大众共同分享南怀瑾先生的智慧。
内容简介:
南怀瑾先生关于《史记》重要篇目以及司马迁写史之深意的讲述,透彻而珍贵,对于现代人认知中国历史乃至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对于南师讲述史记进行了系统化梳理,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章介绍司马迁写史的独特奇绝之处;第二章对于史记重要篇目的解密阐述;第三章介绍现代人为什么要读史。本书方便传统文化爱好者更加深入地领会《史记》背后的深刻见解,更深层地领略读史的重要意义,且能古为今用,提升智慧洞察力。
点击“点赞”和“在看”
向更多人分享我们的文章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