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行走在古蜀道上,踩着光影斑驳的青石板,陈洋时而驻足,时而望着耸入云霄、姿态万千的古柏,时而感叹,时而深思,时而又举起相机。
今年62岁的陈洋,行走、研究、拍摄蜀道,一晃就是36年。因为深爱着蜀道,陈洋的脚步未曾停歇,“走蜀道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一两个月不去古道上走走,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七八年前,《华西都市报》就开始关注、宣传、推广古蜀道,从那时起,我与《华西都市报》也结下了深厚的缘分!”2016年,陈洋在广元发起一个“走蜀道,助申遗”的文化线路寻访活动,希望通过更多的人来徒步古蜀道,以助力古蜀道申报世界遗产。
“这项活动从开展至今,至少有上万人参加了徒步古蜀道活动。”陈洋清晰地记得,2016年9月,连续四天,《华西都市报》每天一个整版聚焦报道古蜀道,而他走蜀道的故事,用了两个整版进行了报道。
“‘山人’什么也没做,就得到《华西都市报》19日、20日连续两天的整版表扬,真是惭愧。看来,走蜀道·助申遗这活儿还得继续!”2016年9月20日早上8点多,陈洋发了这样一个朋友圈。
至今,他还保留着当年的详尽报道。“一直没有机会对《华西都市报》说声谢谢,今天补上!”
陈洋拍摄古蜀道 刘彦谷 摄
01.
乐此不疲
30多年宣传推介古蜀道
“年轻时对蜀道的认识,基于李白的那首《蜀道难》的诗。”陈洋回忆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脍炙人口,当时也不知道“诗仙”笔下的古蜀道是否还真实存在。
1988年,25岁的陈洋,从绵阳调到广元从事文化工作,当他第一次走到古蜀道上,惊讶地看到,古蜀道还完完整整地保存着,古道两旁还有上万株千年的古柏树。
“那时年轻,认识也有限,只觉得古蜀道很美,就爱去古道上走走,拍拍照片。”陈洋说,后来知识面扩大了,认识提高了,视野开阔了,这才意识到,这是一条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生态最优美、保存最完整、线路遗址最长的古代交通道路遗存。
陈洋向前来走蜀道的网友介绍蜀道
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他开始宣传古蜀道,并呼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当地的原住民对古蜀道进行保护。
“过去主要是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或图片来宣传古蜀道,发表的机会不是很多,读者也受限。”随着时代的发展,短视频的兴起,如今,陈洋也开通了短视频账号,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宣传推广蜀道。
“很多网友看了我的短视频,前来徒步古蜀道,感受其历史和文化。”他曾拍摄的一条短视频收获了800多万人浏览,17万人点赞,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每每走到古蜀道上,陈洋总会碰到他的粉丝朋友。
02.
结识友人
相约走蜀道“一直走到100岁”
徒步古蜀道,最让陈洋难忘的是,2001年。一位叫贾和普的美国女士来找到他,让带她去走古蜀道。
让他没想到的是,后来这名老太太一走就走了24年,像候鸟一样,每年都会来走一遍。她称这一条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陈洋(右)和美国老太贾和普一起走蜀道。受访者供图
“后来,贾和普还带着她的朋友、同学,甚至她的家人都来走。”陈洋介绍,她还在美国出版了一本介绍行走古蜀道的书,名叫《剑门古蜀道行走记》,这本书于2024年10月11日还在天府书展上举行了中文版的首发式。
不久前,贾和普还给陈洋发来了电子邮件,又约他明年春天一起徒步古蜀道。“贾和普对我说,希望每年来走一次古蜀道,一直走到100岁。”
“一个外国人都这么热爱,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加热爱。这条道路,不仅是我热爱,我还带了很多朋友来走这条路,大家都很爱,总是重复走。”陈洋说,“这两年,知道古蜀道的人多了起来,来徒步古蜀道的人,也多了起来。”
现在他基本上是每两三个月,就要去走一次古蜀道全程。一百多公里,要走一周到十天左右。在古蜀道上去走一走,拍拍照片,拍拍视频,有时还要用直播的方式与好友分享一下走古蜀道的心得。
陈洋向外国友人介绍古蜀道。受访者供图
当陈洋发布来自己要去走古蜀道的信息后,经常有认识和不认识的网友,就会来和他偶遇,一起走古蜀道。“相约不如偶遇,我也很乐意网友来偶遇和我一起走,可以中途加入,也可以半途离开啊,来走多走少都随意。”
今年,陈洋走古蜀道时,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网友,先后前来与他一起徒步古蜀道,有的专门坐着飞机过来与他一起走。他不仅给网友们当向导,免费讲解蜀道知识,还给他们提供线上咨询,为他们制定徒步古蜀道的计划和方案,提供线路等等。
03.
最大心愿
希望更多人保护与传承
常年在古蜀道上走,陈洋给自己取名“蜀道山人”,“人在山林中,融入大自然”之意。
“在这条古道上走了30多年,每一次走,觉得都不一样,都会发现它不一样的美,可以说是百走不厌。”陈洋说,在宁静沧桑的古道上,与千年蜀道深情对话,那些灿烂的文化和震撼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有时,一个人在古树下,一坐就是一天,舍不得离开。
行走在古蜀道上的陈洋
“走蜀道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一两个月不去古道上走一走,就觉得浑身不自在。”令陈洋欣慰的是,过去古蜀道上荒草丛生,如今,政府对古蜀道进行了保护性的整治和维修,不仅在古蜀道的入口和沿途岔路口设立了路标和指示牌,还对古柏、古道实施全方位的保护。
“随着对古蜀道、古柏树的宣传和保护,我相信这条古蜀道迟早会成为世界遗产,也会成为世界旅行的热门目的地。”陈洋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更多人了解蜀道,更多人爱它,保护它,传承它,大家共同努力,把这条伟大的路完美、完整地传于后人。
“谢谢《华西都市报》对蜀道的关注宣传和推广,给《华西都市报》点个赞。”陈洋说,作为《华西都市报》的老读者,见证了《华西都市报》在报界创下的丰功伟绩。30多年前,大街小巷到处都在卖《华西都市报》,可谓爆火,风光无限。
“作为同行业的引领者,标杆性的报纸,《华西都市报》为新闻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华西都市报》创刊三十周年之际,他说,希望《华西都市报》推陈出新,发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蜀道精神,积极融入现代化的信息时代,用更先进的新闻媒体传播理念和方式再创辉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