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爆发。刘伯承身在北京。心系前线,从战略到战术。他几乎把作战部队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想到了,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而且其中一妙计,堪称战术巅峰之作,他以运筹帷帐之功,助中国军队决胜于千里之外……
1958年9月间,刘伯承复出,中央任命他为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组长 。
在一般人眼里,“战略小组”是个虚衔,既无人马,又无经费,更无专门的办公室。但刘伯承不在乎这些,他又以全部精力,夙兴夜寐地为国防建设特别是战备工作操劳。
刘伯承撑着残弱的病体,深入部队,深入边防,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实事求是地分析问 题,亲自动手给中共中央军委写出详细的考察报告。
他从世界战略形势到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场准备,从一种武器的研制、一条铁路线的修筑,到每个战士负荷的减 轻,无不精心擘画和周密思考,并及时向中共中央军委和总参、总政、总后提出建议。
他常常说自己是一名“残废军人”,是军委的“编外参谋”,所提建议仅供军委和各总部决策时参考。他一再反对人们 把他的话当作什么批示,但是,实际上,他的诸多深思熟虑、远见卓识的建议,总是受到军委和各总部的重视,在加强国防建设和保卫边疆的斗争中起到重要作用。
1962年6月,印度军队在中印边境东段,越过非法的麦克马洪线,入侵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在西段的中国领土上非法设立了侵略据点。
10月20日,印军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同时向中国边防部队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犯。
这天自卫反击作战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同时展开。在东段,实施主要突击的右翼部队,迅速攻克了枪等、卡龙、扯冬等地:左翼助攻部队密切配合,相继攻下沙则、仲昆桥,同时迂回到章多。至当天下午,印军大部被歼,一部溃逃。
以后,我边防部队又分兵五路,乘胜追击,直取达旺。入侵印军仓皇向达旺河以南逃去。昌都、林芝、山南的边防分队,也向当面入侵印军实施反击,先后拔除其在呷林公、林卡、拉木多等地的侵略据点,进占了易古通、哥里西娘等地。
在西段,我新疆边防部队向加勒万河谷,红山头的入侵印军实施反击,激战1小时,全歼守敌。进而乘胜扩大战果,扫除了班公湖两岸及其以北地区的印军侵略据点。
第一阶段自卫反击作战胜利结束。在东段,中国边防部队收复了达旺全歼印军第7旅,俘虏第1旅旅长季· 普· 达尔维准将。在西段,共清除印军侵略据点37个。
刘伯承在北京看到第一阶段作战的捷报之后,十分高兴。他估计印军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反侵略作战还可能继续打下去,他抓紧时间阅读有关资料,对照地图研究战事的发展趋向。他打电话给总参,询问参战部队的休整情况,分析印军的动向,印军反扑可能使用的兵力了解战区的交通状况,哪些河流能通航等等。
他指示总参告诉前线部队:“通向前面的道路要急速加修。立即组织专人调查所控制地区内的地形、道路和居民点情况,部队到哪里,哪里的这些情况就要搞清楚、弄准确,重要地理问题不能忽视。这一点搞不好,就等于失去了作战指挥”。重视地形和道路问题,主要是为了保障运输畅通和后勤补给及时。
因此,他再次关切地指出:“印军后缩,运输条件比以前好了,而我们运输补给要困难些,印军可能用空军封锁我们,应预先做好防护准备。”“有些同志往往把后方补给作为第二等工作去处理。其实,打仗首先要考虑到吃、穿、用。”
他总结了第一阶段反击作战的经验,反复向部队强调:“山地战要避免正面硬顶。有三条经验值得注意:一是只要有道路迂回,即使多走一些路,也在所不惜。二是无路可行,也可以利用山沟插进去,一般山地沿山沟运动最终是能够翻过山梁的。三是顺山背夹背而进,相互策应。沿河流攻击应由两岸并进,不要只顾一面而遭敌人的侧击。如迫不得已必须正面攻击时,就要坚持勇猛地打出去。‘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候就不能有丝毫犹豫。”
11月中旬,印军果然调集了更多的兵力、武器,准备继续向中国军队进攻,并置重点于中印边境东段。为了遏制中国军队的正面反攻他们在西藏山南地区的西山口一带作了前重后轻的分段部署,形成了外线较强、侧后较弱的配置。
这个特点一下子被刘伯承抓住,他指出:“目前敌人的配置,东段敌人兵力重点在西山口、邦迪拉方向上,其特点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从西北向东南摆成一字长蛇阵对我组织防御。在西山口方向,敌人左翼就是它的肚子,从这里开刀,要比砍背容易些。”
他要求部队采取迂回包围的战法应对,并说:“分进合击是军事原则,是一个重要的战法。正面攻击和迂回的部队,远距离迂回和近距离包围迂回的部队,这个方向和那个方向的部队,步兵和炮兵等等,都要切实协调一致动作。”
在指挥上,他特别关照部队指挥员:“一是道路需顺畅,要作专门调查,抓好这一点就抓住了关键;二是要统一时间,计划,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其实施,对影响部队开进和运动的各种因素,事先都要作好仔细的考虑;三是各方向的部队要有独立作战能力。这几点搞好了,分进合击就有把握。”
身在北京,心系前线,刘伯承几乎把作战部队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想到了,而且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可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11月14日和16日,印军再次发动进攻。
16日,中国边防部队坚决还击,自卫反击作战第二阶段的战斗打响,在东段西山口方向,根据刘伯承“打头、击背、剖腹、切尾”的指示,西藏边防部队采取钳制正面,夹击两翼和迂回腹背的战术,一举形成对入侵印军的合击态势。
18日发起总攻,先后攻占了西山口、申隔宗、 喀马东、德让宗、邦迪拉等地。同日晚,在东段的另一方向瓦弄地区, 我边防部队主力直插印军纵深,全部拔除设立在实际线中国一侧的侵略据点。
21日,我边防部队逼近了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山南、林芝边防分队顺势进攻,很快到达了预定地区。
在西段,新疆边防部队,拔除了班公湖地区入侵印军残存的6个侵略据点,并将印军赶回到传统习惯线印方一侧。
11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全线停火,并自12月1日开始主动回撤至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中国一侧。边防部队还奉命将作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及其他军用物资,交还给印度,并释放被俘人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使全世界主张正义的国家和人民了解了中印边境争议的真相和中国政府的正确立场,提高了中国的国威军威,进一步巩固了西南边防。
中印战争结束之后 刘伯承不顾年老多病,又带人到边疆各地进行边防视察。
不幸的是,在结束东北边防视察活动后,他的眼疾病加重,眼压又高达70多度,最后确诊为青光眼急性发作,不得不转车返京,入北京医院治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