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是连接城市肌理的经络,是一道道有关人与人、人与车、人与城如何相处的复杂辩题。

作为汽车保有量已达687万辆的全国汽车“第一城”,2024年10月30日,成都向交通拥堵发起“宣战”。两个月后,首批公布的63项堵点治理任务已完成42项,相关点位治理成效显著,道路通行效率稳步提升。

近日,记者前往相关点位,实地探访治堵60天的成效。

2024年12月27日晚高峰,记者来到成都高新南区剑南大道与锦城大道交叉路口(以下简称“剑锦路口”)。该路口虽然车流量依然巨大,但在全新的交通组织之下,拥堵已较以前大为缓解,呈现出井然有序的通行状态。

剑锦路口,曾是让无数司机乘客头痛的堵点。

作为成都高新南区南北走向的关键交通动脉,剑南大道长期处于超饱和状态。作为成都绕城高速进城的第一个路口,剑锦路口交通拥堵问题尤为突出。周边小区多、学校多、公园多,导致该道路各路口进行转向的需求不断增加,转弯掉头车辆与直行车辆相互交织。各种因素叠加,让该路口常常排起长队、堵得发红。

为缓解剑锦路口交通拥堵,成都市交管部门使出了“十八般武艺”,联合相关部门在有限的空间“精耕细作”,一个路口四个方向,治理方法完全不同。仅是介绍治理思路,成都市交管局第六分局三大队大队长李景昊就花费了10分钟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口:

针对排行等待空间有限,转弯掉头和直行车辆交织加剧路口拥堵的问题,交管部门一方面将停止线前移10米,增加排行空间;另一方面,增加了1条直行车道,增设了1条掉头车道,形成了“多车道并联掉头”的交通组织模式。让车道分流更为精准,空间更为充裕。

南口:

拥堵原因和北口相似。交管部门同样将停止线进行了前移,同时对掉头空间进行了拓宽处理,增加车辆的排行空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口:

针对早晚高峰,转弯和直行车辆相互交织导致道路拥堵的问题。一方面增设了直行待行区域,优化路口车辆通行流线;另一方面,取消了锦城大道(剑南大道至万象北路)的双向公交专用道,原公交专用道被调整为直行右转混合车道,原有的1条直行车道被改为左转车道,从而使得左转车道由原先的2条增至3条,让路口分流空间更加充裕。

西口:

针对路口右转车流量大的问题。将右转带直行车道改为右转专用车道,最大限度地提升车辆在路口的转换效率。

同时,针对重新调整后的路口车辆流量与流向情况,成都交管部门结合早晚高峰时段及平稳流量特征,对信号灯配时进行了动态优化调整,以确保路口各方向交通流量的均衡分布,实现路口快进快出,高效有序。

“以前左转也慢,直行也慢,都堵在一起。”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因为接送小孩每天都要经过这个路口,堵车是常态。“现在治理了之后,我感觉快了有两三倍。以前可能要等十多分钟,现在一个灯就过去了。”

据了解,自实施交通组织优化以来,曾是治堵“老大难”的剑锦路口拥堵指数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早高峰由1.9下降至1.09,晚高峰由2.37下降至1.21,其中路口北进口尤为明显,车辆运行速度由12.2公里/小时提高至24.4公里/小时,晚高峰车辆行驶速度由7公里/小时提高至19.8公里/小时。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谢夏冬 摄影 王欢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