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

“电话一直没人接,家里灯也不开,不知道是不是出什么事了?”“要不,咱们还是赶紧上楼看看吧!”

零下二十几度的夜里,叶美莲和申江莲的脸早已冻红。但此刻,她们牵挂的,只有“家人”的安危。

奔跑、上楼、敲门,直到看见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家中,她们终于松了口气。“刚才看电视睡着了,忘了开灯,真是不好意思啊!”虚惊一场后,老人裴凤霞再三邀请两位志愿者,希望她们喝杯热茶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80岁的裴凤霞和老伴刚出院不久,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们仍然坚持独立生活。裴凤霞所在的金榆社区,是榆林典型的老龄化社区,仅空巢独居老人就有1300余人。缺乏家人监护的他们,平时最担心的就是居家安全问题,而“星星点灯”助老守护行动的开展,有效地缓解了老人的焦虑。“子女们住得远又不在身边,志愿者就在一个小区里,又方便又热心,有了她们的牵挂和守护,我们很有安全感。”裴凤霞感慨道。

这支由社区中老年人、党员、宝妈、大学生等群体组成的社区助老守护志愿队,目前共有20人。每晚八点,他们会出现在社区独居高龄老人的楼下,透过窗户,查看之前安装好的星星灯是否被点亮,随后拍照上传至专属相册供家属查看。如果这盏寓意平安的灯没有亮起,志愿者会及时拨打电话或上门了解情况。

这种原始而又温情的守护方式,旨在通过打造“邻里帮扶+社区照顾+社会支持”的三重助老服务体系,为独居老人筑起安全屏障,逐步实现老人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的有机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夏天的第1盏灯到年底的第100盏灯,我们从单纯守护老人居家安全到志愿陪伴上门关怀,这一盏灯,点亮的不仅是老人的安全,更是老人晚年的希望。”榆林市社区工作协会会长杨星星说。

谢志保今年70岁,独自生活已有十几年。这天,身体不舒服的他刚给志愿者打完电话没多久,志愿者便和他的邻居好友急匆匆带着药赶来。邻居宋立均和谢志保因为“星星点灯”相识,两位被“星星”守护的独居老人经常结伴出行,互相问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被守护到主动守护,从老人到年轻人,这场关于“星星的约定”正在让幸福养老、邻里互助的良好氛围逐渐蔓延。“窗边挂的星星灯和门口贴的星星牌就像一张名片,这样一来,左邻右舍都知道这里住了个独居老人,大家可以经常来往、互相帮助,我们老年人太需要这样的服务了。”宋立均说。

有人烧水冲药,有人切苹果、掰核桃,空荡荡的家里一下子热闹多了。还没喝药,谢志保的精神气儿便仿佛缓了过来。由于彻夜不关灯的习惯,这位老人格外受到志愿者关注。原来,年幼时目睹亲人离世的场景,导致他从此不敢在黑暗中入睡。星星灯点亮以后,不仅为老人驱散了心中的恐惧,也让他多了一份精神的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通过一系列服务,不到半年时间,这支平安助老守护志愿服务队已成功开展“点灯行动”8400余次,安全监测和上门关怀1.68万余次、受益老人8400人次。

万家灯火,每一扇窗户都是故事;点点星光,每一份关爱都有力量。看似简单的约定,却架起了一座抵达人心的桥梁。如今,一盏盏醒目的平安灯,正在努力照亮更多老人的幸福晚年。

记者 周海月 王阳

编辑 叶蕊 校对 拓智慧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