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学者都认为,《清明上河图》约成画于1125年,两年后,靖康之耻爆发,世界上人口最多、军队最庞大、商业最繁荣、市民最富裕的大都市汴梁迅速沦陷,北宋灭亡。

盛极而衰不过如此。

近日,电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热播,原著聚焦的正是这幅千古神图里的隐秘细节,由此掀开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阴谋故事,折射出繁华背后的腐朽、井然背后的荒唐以及热闹背后的凉薄。

这些,都为北宋覆灭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的阵容还是蛮强大的,张颂文、白百何、周一围、侯岩松等实力派演员主演,目前应该只改编自原著的第一部。

原著共有6部,皇皇巨著,数百万字。

原著作者叫冶文彪。

他花了十年时间研究宋史,翻阅了几千万字,将《清明上河图》里的八百多个人物,一一进行设定,有名有姓有故事。

在他的笔下,繁华只是表象,里子暗藏着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大宋危在旦夕。

这绝非治文彪的胡乱猜测,而是有史料佐证的,不少学者都认为,张择端表面上是帮宋徽宗记录东京的繁花似锦、“清明在躬”,实际上,他巧妙而隐晦地植入了自己的思想,甚至谏言,只可惜,画作完成后,金国大军压境,帝国风雨飘摇,说好的作序题跋,宋徽宗已然没有了心情。

而且,已经晚了。

那么,张择端究竟在这幅画里埋了多少秘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明上河图》整体的风格是繁盛热闹、气象万千,烟火气十足,各行各业,井然有序,社会一片清明。

“清明”二字的缘由便是此意,当然也有人说,画作从“清明”菜贩入城,到“日中”的繁盛,再到“黄昏”薄暮,是时间上的概念。

不管怎样,这正是宋徽宗宣和末年的时代气息,也是他所追求的“丰亨豫大”。

然而,把这幅五米多长的画看做一个整体,你就会发现,在画面中央的聚焦点,陡然出现了一场危机——一只客船的船桅险些撞上桥梁,船工齐力营救,几个人赶忙放倒桅杆,其他人则拼力划船、对抗急流。

而这正是《清明上河图密码》小说的开局。治文彪敏锐地捕捉到了张择端的用意,并加以脑洞,编成了推理悬疑案件。

张择端把这个戏剧性危机场景放在画眼位置,显然是有意为之;并且,这一核心事件存在几处不合理,比如客船是逆水行舟,速度不快,为何救急反应如此迟钝?比如河上视野开阔,船上那么多人为何没有人提前放下桅杆?比如,两岸数百人,桥上还有很多人挤在栏杆处看风景,为何没有人发现并警示危险?

等等,不一而足。

张择端牵头作这幅画,动用了书画局的不少专业画工,经过长期考察,反复推敲,期间还经宋徽宗审核,不可谓不精细,他不可能会留下如此明显的漏洞。

大概率是,他借此讽刺时局,画面虽然是一片繁荣祥和,中央却危机乍现。彼时的大宋江山,表面安宁繁荣,但内外交困,暗流涌动,危机一触即发。

北宋的命运犹如那艘客船一般,正处于最危急的时刻,领导瞎指挥,干部玩忽职守,群众冷漠无视,它能否安全度过此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武力夺得天下,靠的是枪杆子,为了避免重蹈覆辙,他立下了治国之本:重文抑武。他杯酒释兵权,极力打压武人势力、构建文官统治,同时,采用募兵制,强化中央禁军,而不断弱化地方武装,以免形成藩镇,军阀拥兵自重。

这种政策确保了国内长期稳定,然而,也造成了军队战斗力严重不足,对外战争连战连败,就连西夏都打不过。

与此同时,在《清明上河图》的中央,虹桥上发生了一场冲突:两拨人马狭路相逢、互不相让,剑拔弩张、摩拳擦掌,一场打斗即将爆发。而两边的主人,一个骑马,一个坐轿。

这是无谓之争,暗指北宋的改革派与保守派长达近百年党争,内斗内耗,无休无止无下限,将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文官坐轿,武人乘马,文官地位高于武官。按北宋惯例,武人见到文官,必须恭敬避让。而这种格局似乎已经改变,骑马的武官非但不避让,反而居高临下、跋扈张扬,面对连年对外战争和虎狼环伺的局面,武人的时代要来了。

然而,北宋的禁军只会“窝里横”,对内耀武扬威,对外一触即溃,宋仁宗时代,京畿一带中央禁军甚至达到了一百二十万,北宋的财政收入超过一半用于养兵,所谓的冗兵冗员冗费,冗兵乃为拖垮北宋财政的罪魁祸首。

而这些士兵,战力羸弱,腐败盛行,《清明上河图密码》后续的故事中对此有着深刻的揭示和演绎。

就在《清明上河图》第二段中央位置,可见一处军巡铺,门前或坐或躺着几个士兵,懒洋洋的就像是吸了鸦片一样,毫无生气。

窥一斑而知全豹,张择端用这个细节,揭露了北宋巨额军费养出来的骄兵惰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画作左半边中央位置是一座城门,门洞大开,行人自由出入。城楼上没有士兵把守,仅有一名文职小吏无聊地趴在栏杆上看风景,可见,自澶渊之盟后,北宋70年不知兵,根本不作防御和守备。

当年,宋太祖登基后重建汴京,故意将城墙修建得七拐八拐,非常不规则,但这正是赵匡胤的高明之处,适合防御和纵深,然而,艺术皇帝宋徽宗却认为这不够美观,于是重修,把城墙建得笔直,结果,在后来的汴京之围中,轻松被金军将领郭药师突破。

张择端应该借用此画批评北宋的守城制度,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担忧。

除此之外,《清明上河图》里还有很多细思极恐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历十五年》的作者、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曾写过一本小说《汴京残梦》,内容便跟《清明上河图》有关,讲的是一位书画局的画师徐承茵在跟随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过程中,与宋徽宗的五女儿茂德帝姬、六女儿柔福帝姬产生了联系,并与柔福相爱,私定终身。

原来,古灵精怪的柔福想要把自己画进《清明上河图》,于是,通过已经嫁给蔡京儿子的茂德帝姬,将徐承茵招入府内,柔福装扮成丫鬟,徐承茵则为其作画。

《清明上河图》里的确有个淘气的小妮子,至于是不是柔福帝姬,无从考证。

不过,柔福的命运却与一个姓徐的汉人纠缠不清。

根据《宋史》记载,靖康之变后,柔福帝姬被金人掳走,据北还的一名内侍讲,柔福帝姬在五国城(今哈尔滨附近),嫁给了一个叫徐还的汉人,后来便薨了。

多年后,柔福的尸骨被运回临安,宋高宗赵构厚葬之,追封其为和国长公主。

据野史讲,在汴梁时,徐还曾与柔福相恋,两人身份地位悬殊,正常情况下基本没有可能结合,可两人相爱至深、山盟海誓,徐还一路北上,追到了冰天雪地的五国城,不离不弃,誓死相随。

金人赞赏他的执着和勇敢,改其名为“还”,并把柔福赐给他。

徐还与柔福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是靖康之耻中,被掳走的数千年轻女子里唯一的好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仁宇称这就是《清明上河图》里那个小丫鬟。

黄仁宇在小说《汴京残梦》中感叹说:“绘尽人间繁华,终究汴京一梦”,令人唏嘘。

由此可见,《清明上河图密码》绝非空穴来风,是值得认真看的影视作品。

小编在中央八套看了几集,感觉还不错。过往的历史书和历史剧,一般都是帝王史,鲜有小人物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密码》讲的却是市井百姓和小官皂吏的冷暖悲欢,看着亲切,也感慨,他们的好日子马上即将到头,金兵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