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在快速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这个世界看上去越来越小,人类跨地区、跨文化的交往越来越频繁。教师如何与陌生人互动?如何与真实或虚拟的工具互动?如何开展教学?如何培养自主行动能力?还有,在全世界范围内,针对学校教育的自上而下的监管越来越严格,教学标准化,评估日常化,问责制度盛行,教师应该怎么应对?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戴维·汉森推出了《教师与世界》一书,做出了有针对性的解答。在这部富有开创意义的著作中,汉森激活了“世界主义”这个古老概念,并且围绕这个概念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世界主义教育取向。汉森指出,这种取向的核心理念是,既要对新鲜事物采取审慎开放的态度,又要对已知事物保持审慎忠诚,同时还要追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在他看来,这种教育取向可以在不同环境和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培养。一旦具备这种取向,大中小学教师就能够提升专业能力与职业成就感,以教学为天职,把课程当作“所有人的潜在的和充满活力的遗产”,在日常教学中追求各种可能性,巧妙化解来自社会文化层面、国家制度层面、经济技术层面和个体层面的种种压力。

教师与世界

[美]戴维·T.汉森(David T. Hansen)著

沈章明 译

978-7-5760-5379-1

78.0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1月

《教师与世界》中讲述的哲学观点妙而不玄,汉森的论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书中包含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也包含古今经典作品的精美解读,可以给读者带来非凡的阅读体验,进而重塑我们的时间观与空间观,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我们更加重视言说、倾听、参与、互动,也更加重视记录和反思。至少,我们将不再一味反对背诵和复述。这些方法,正是在当下创造未来的有效途径。

作者

戴维·T. 汉森(David T. Hansen)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教育史与教育哲学系主任,曾任美国教育哲学学会、约翰·杜威学会主席。他先后获得芝加哥大学思想史专业文学学士、斯坦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文学硕士和芝加哥大学教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汉森教授的学术研究侧重于教学和教师教育的哲学与实践、教育的道德和伦理层面、价值观教育等。代表作有《教学召唤》《教学的道德心:迈向教师的信条》《教师与世界》《重思教学召唤》等。

译者

沈章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轴心时代的中西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当代国际教育思潮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目前正在开展“未来素养”研究与“三苏”研究。先后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过专著1部。

目录

译者前言

原书推荐序

致谢

前言

一章 透视我们这个时代的教学与教育

引言

世界主义的历史背景说明

当前研究概况

论教学中的耐心、真相和正义

关于方法的说明

本书概述

第二章 成为在世界中并为其所用的教师

世界主义的谱系

作为一种教育观念的生活艺术

生活的教育艺术与生活所需的教育艺术

结论:论栖居于世界

第三章 论人的境遇及其教育挑战

生活就是变化:培养一种稳定感

论人类多样性:不陌生,但高深莫测

在不确定的世界中栖居

居家与出行的紧张关系

世界中的教师与教师中的世界

第四章 文化的十字路口与创造性

多样性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否已经黯然失色?

当代世界主义实践研究的先驱

当今实有的世界主义

与他人一起学习

第五章 世界中的课程与教学以及面向世界的课程与教学

回应世界的呼唤

遗产与教学法

教师在世界中的自我修炼

教学、课程与世界主义的棱镜

结语:宇宙、民众与教师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译后记

论人的境遇及其教育挑战

作为一种生活艺术的哲学包含了对通常被称为人的境遇的思考。今天,这种境遇本身的一个显著特征迫使它自己走到前台。这个特征就是全球化的绝对速度加快。这种加速(参见哈勒维,1948年;皮尔,1972年;舒尔曼,2004年)实际上开始于大约200年前被称为工业革命的经济动荡,以及同时发生的被称为美国和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地震。它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至今仍然随处可见。尽管尊重个人和人类文化的独特性等价值观在全球各地受到践踏,但是,它们一直存在。民主实践起起落落,但是民主的冲动从未停歇。无数的经济举措涌现出来,然后崩溃,但是经济创新的精神没有崩溃。文化风格和产品有盛有衰,但是,它们背后的创造激情始终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这些全球化成果并存的是令人困惑和痛苦的损失。200年前的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海啸已经冲走了世界各地曾经存在的许多传统生活模式,留下的经常是令人困惑的状况。“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混乱,世界主义一直是这个世界中的一种存在方式。”阿克巴尔·阿巴斯(Ackbar Abbas)这样写,并且补充说:正如全球化一词所概括的那样,“没有什么比它更令人困惑了”(2000年,第786页)。当代经济生活的无休无止的需求、人口增长和流动的压力、不断扩大的信息过载、侵入式娱乐模式的传播:对许多人来说,或者看起来是这样,这些现象和相关现象破坏了人类交往的稳定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控制感和方向感。它们似乎使人们分心,无法进行沉思、反省和质疑,也无法领会既有利于富有成效的独处(generative solitude),又益于持续与他人深入交往的价值观。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至关重要的人类价值观,正如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环境一样,有时也会受难和退化。要想讨论当前有关“人类宇宙何去何从”的争论,请参考贝克(2006年)、达尔迈尔(Dallmayr,2003年)、哈贝马斯(Habermas,1998年)、麦卡锡(McCarthy,1999年)、莫林和柯恩(Morin & Kern,1999年)、帕帕斯蒂法诺(2005年)和萨维奇等人(Savage et al.,2005年)的研究成果。

人们自然会对这些变化速度感到不安,并且担心其后果。他们理所当然地想知道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尽管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产生于相对平静的环境,但是,表象可能具有欺骗性。前一章提及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我们一样”。面对宇宙中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不可控制性与不可预测性,他们普遍感到震惊。他们注意到,就像无法控制太阳的运动一样,人类无法控制自己的想象;就像无法预测自然界一定会出现的进化步骤一样,人类无法预测自己的下一步。人类无法阻止自己的改变(change)和转变(transform),因为这样做的努力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变化模式。

然而,这些情况并不意味着人们应该把手举到空中,只是蹲下来保护(look after)自己。思想家们认为,生活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方法:把自己的头从沙堆中抽出来,用自己可以支配的所有资源来应对天马行空(an aleatory universe)的事实。这种方法不是对事件的理论解释,而是对期望(hope)、不确定性和绝望情绪做出有效回应的方法。套用柏拉图的比喻,这是灵魂转向的方法:重建一个人对世界的知觉能力(perceptions)以及他在这个世界上的行为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觉和行动(action)的融合构成了一种取向。在这种取向中,正如我们在爱比克泰德和其他作者身上所看到的那样,观看(seeing)与行动(acting)相辅相成。尽管方式笨拙,没有计划,有时还会徒劳无益,但是,它们共同发挥作用。世界主义的罗盘并不提供固定的道德经度和纬度。相反,它只指示人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上如何应对无穷无尽的人类多样性。前面提到的自我提升的实践是对人类所处的这些无法控制的条件的回应。这种观点提供了另一种理由,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这些乍看上去有些私密的技艺却具有教育和社会意义。它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让人们在困境和机遇中逐渐分离,同时又能结成完整的集体。它们也会让人们在逐渐亲密的过程中成为独特的个体,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每个人在说话、倾听、回应以及与生活中的陌生人和熟悉的人互动时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

世界主义者对人类境遇的看法是:(1)相信变化的必然性,并培养对变化的适度回应(a balanced response)能力;(2)批判性地理解人类那难以了解的性格、观点、行为(conduct)。接下来,我将重点介绍关于这些生活艺术思想家在描述这些条件时所采用的语气和范围。这两者,对于当今世界各地的隶属于教育系统不同层级的教师而言,都是工作的基础。我们还会讨论家庭和归属感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工作的相关背景。

本文选自《教师与世界》第三章

“教师教育哲学译丛”系列推荐

《教学的道德心:迈向教师的信条》

[美]戴维·T.汉森(David T. Hansen)著

吕佳慧 译

978-7-5760-5380-7

78.00元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5年1月

《教学的道德心:迈向教师的信条》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戴维·T. 汉森(David T. Hansen)所著,该书延续并深化了《教学召唤》中的核心观点之一,即教学实践中最为核心的是作为教师的个人。汉森以他扎实的教育历史与哲学的学养基础,结合自身的教师教育实践经验以及教师的亲证,帮助我们思考和反思什么是好教学,谁可以从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等问题。当教师个人在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问题时,也就踏上了可以在拥有漫长历史传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如何理解和重塑自我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概述:教学作为融合道德和智识的实践

第一节 教学相关的概念

一、 关注手段(的教学概念)

二、 关注结果(的教学概念)

第二节 从实践中来的教学术语

一、 传统的活力

二、 教学及其修饰词

第三节 全书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教学中的个人、行为和道德敏感性

第一节 作为教师角色的个人

第二节 教学中的行为

第三节 道德敏感性与教学

一、 道德的存在(Moral Being)

二、 道德的魅力(Moral Grace)

三、 道德的在场(Moral Presence)

四、 道德敏感性的动态

第四节 结论:进入有意义的活动的世界

第三章 成长中的人:一个可以指导教师工作的形象

第一节 成长中的人的形象

一、 直率

二、 简单

三、 自发性

四、 天真

五、 开明与豁达

六、 目标的完整性

七、 责任心

八、 严肃

第二节 结论:学习和成长的形象在教学中的位置

第四章 间接教学与教育环境的动力学

第一节 一种“有章可循的自由”

第二节 杜威对卢梭教育方法的重构

一、重新锚定教学重点

二、环境中的教师

三、环境与周围事物

四、重活动,轻学习

第三节 结论:间接教学的概念

第五章 营造教与学的环境

第一节 焦点讨论的背景

第二节 于教室之内

一、 开始

二、 上半学期的课程

三、 自我与兴趣

四、 融合写作与焦点讨论

五、 下半学期的课程

六、 学生的领导力

七、 学生的观点

第三节 结论:间接教学的前景

第四节 后记:质询参与

第六章 教学和传统感

第一节 “活”的传统

第二节 传统的影响

第三节 传统感的道德轮廓

第四节 教学中传统的动态:问题与回答

一、 “恶”的传统和实践的相关问题

二、 应如何批判自己的传统?

三、 教学中的“传统”是单数还是复数?

第七章 在教学中培育传统感

第一节 与传统对话

第二节 参与传统的声音

第三节 解读教学的过去和现在

第四节 结论:作为指导源泉的传统感

第八章 理想在教学中的地位

第一节 理想的承诺与危险

第二节 栖居于教学中的理想

第三节 坚韧的谦逊:人格的理想

第四节 践行坚韧的谦逊

第五节 内外兼修

第六节 结论:理想与教学实践

注释

参考文献

作者索引

主题索引

关于作者

制作:孙洁

关注并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