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剧发展到今天,把一个故事讲得完整已经远远不够了,还需要讲的新鲜、独特、漂亮。《猎罪图鉴2》就是这样一部有样本启发意义的作品:原来悬疑,也可以是「美」的。
作者 | 赛娜(北京)
画家封塔纳,拿小刀在画布上割了一刀,就此成了当代艺术的大师。因为这一刀下去,画布从二维变为了三维。画可以脱离画布的范畴,有了新的空间、光影、颜色。更带入了观者对这个「割开」行为的思考。
《猎罪图鉴2》导演刘殊巧用这幅画,解释了第二季想要做出的不同:不止「画皮画骨」,更要「画心」。在第一季中,主角沈翊从一名艺术家变成了警局的画像师,但在第二季里他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画出嫌疑人,而是想要透过画布被割开的裂痕,凝视人心的深渊。
而刘殊巧的工作,就是做这把割开画布的刀。她需要通过一系列编排和设计,让抽象的人性描述具像化,让这些起来离观众很远的美术概念、心理学知识鲜活起来。
这不是一道常规的悬疑剧课题,而市场用热烈的反馈,验证了这一解题思路的成功。
作为一部年末上映、双平台同播的剧,《猎罪图鉴2》开播首日的腾讯热度值就成了平台年度第六,爱奇艺热度值则是平台年度第三,其云合市场占有率也始终高居不下,完结后依然能以破17%的占有率登顶。在悬疑剧这个充分「卷」起来的赛道,被划分到刑侦剧阵营的它站稳了脚跟。
在刘殊巧看来,《猎罪图鉴》系列是刑侦剧这一类别里一个独特、清晰的存在,在这一题材里形成了它独特的美感。而在社交媒体让传播愈发碎片化的当下,只有把它做的更独特、更极致,才能让它即使在碎片中都有耐人寻味的部分。
1.从「画骨」到「画心」
刘殊巧是在去年七月份接到项目邀约的,当时总制片人张翼芸向她提出的诉求是:全面升级。
而刘殊巧也给了对方自己的理解:要在第二部续作还能做出惊喜,一个长板已经不足以撬动,需要从方方面面完成升级。
画面的质感,是一部剧集最先与观众碰面的内容。因此,第一部里饱受好评的画面基调不能变。
区别于一般色调冰冷的悬疑剧,《猎罪图鉴》是温暖、明亮、唯美的。那么第二部就需要在这个方向上做得更加极致。在故事内核上,也需要突破原本通过「画皮画骨」来锁定嫌疑人的办案思路,要往案件的背后更进一步,透过沈翊的视角去「画心」,带大家去探究案件中人物的犯罪动机成因。
「猎罪天团」戏里戏外的成长,也要求着剧集必须做「升级」。当演员阵容「原班人马」时隔三年再在《猎罪图鉴2》中重聚,每个人都有了新的成长。
檀健次对演绎沈翊这个角色多了更多想法甚至是野心,想通过更极致更大胆的表演创作进一步探索他「画像师」身份与「艺术家」身份间的拉扯。金世佳这三年里在话剧舞台上有了新的感悟,总会反复思考自己在饰演杜城时如何处理得更细腻。「金世佳会跟我说。杜城这个人在这一季要更有『心』,对于事件的反应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有他自己的思考逻辑。」刘殊巧说。
这也必然会带来沈翊与杜城之间新的冲突,如果说第一部是杜城与沈翊的磨合期,但到第二部彼此已经很熟悉之后,就必然要到有更深入精神交流的时候,沈翊想要更进一步去探索罪犯的犯罪动机,想要找回并重新信任自己的直觉。但杜城则更秉信证据,作为队长的他肩扛重则,也不愿意他因为「直觉」而冒险。
正如他在剧中所说「你的直觉可能会对99次,可哪怕错一次,我都承受不了。」
沈翊与杜城的坚持没有对错之分。人的成长是不断拓展自己认知边界的过程。沈翊与杜城各有其认知维度,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沈翊是对艺术、探索人性的追求,是前行者,他想要阻止犯罪,而杜城是站在法律的立场。这两种追求的碰撞里,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内容。
这种剧情成长于故事线上的精神交流,就与沈翊所追求的突破更近一步扣上了。定下这一基调,罪案故事、画面氛围、人物关系,都会往这边靠拢。在梳理剧本时,刘殊巧常说的话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把故事「讲圆」,只呈现破案过程,带领观众找到凶手,而是要将最终落点落到更独特的人物关系和更复杂的情感上。
在这些复杂情感的交汇中,刘殊巧有时会用画面隐晦地给出自己的观点。
整部剧的第一个案件是偶像选拔节目中发生的死亡事件,粉丝坚定地认为偶像是爱自己的,对自己的感情独一无二,于是决定为了他杀死了霸凌他的队友。而在第二集的末尾,节目组搭建的宿舍和舞台一一被工人砸掉,第一集里梦幻感十足的空间就这样破碎了。「尘归尘、土归土,我想让大家冷静地去看待,这些上头的幻象本质或许有一部分是虚假的。」
而在构建好了复杂关系后,观众也收获了丰富的解读空间。对这个偶像的案件,她看到有人说,「他们之间是有爱的吧」,也会有人马上在评论区反驳,「不,觉得那个男孩就是在利用她。」这种千人千面的解读,「观者的思考」,正是刘殊巧想达成的效果。而这也要求创作团队从剧本到拍摄,都要给到观众足够丰富的解读空间。通过故事的撰写和导演拍摄时的呈现,观众有足够多的素材,可以挖掘出陈勤和小蛋壳的行为动机的深层原因——各自的原生家庭经历、俩人成为偶像粉丝关系之前的羁绊。
在进入拍摄后,刘殊巧也对这个原班底回归的「猎罪天团」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她开玩笑说,「他们都很熟了,我一开始进来是局外人,我会先听听局内人的想法。」对于演员提出的想法,她会结合现场情况,尽全力拍一条让大家看看效果。在一段花絮中,檀健次提出有没有可能让沈翊先一眼看到这个小女孩,只有一只鞋,她想了想说,好,那我们就从低角度拍试试看。
很多戏份就是现场碰出来的,包括在网上被热议的「零帧起手」「神之转场」——秦海璐饰演的张局刚面对沈翊,温柔地答应了对方的需求,结果一个扶额,语气和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沈翊啊」,镜头一转,坐到对面的人就变成了气鼓鼓的杜城。「在现场,我们会经常讨论怎么把这些日常的镜头拍的好玩一些,我们的演员都对这事儿都很开放,在现场一提,大家就都很痛快,就这么来吧!」
2.不像刑侦,像杂志
在做《猎罪图鉴2》的过程中,一直会有工作人员质疑,咱们这做的会不会有点太不刑侦了?好像无论是故事还是画面的唯美质感,都与传统的刑侦剧区别开来。
但这正是刘殊巧在现场反复传递给组里人的:我们做的不是传统刑侦,这会把我们的创作认知局限住。我们像在做一本美工排版都很优美的杂志,在犯罪的故事里呈现更多元的世界,可能翻开这一页和下一页,看似完全没有关联的内容却是在一个体系里。「在我们的案件里,我们也不是去虚构什么能人异事,人物的职业都是实实在在的职业。」
这就对主创团队的社会话题敏感度提出了高要求。不同于很多刑侦剧将剧情时间线往前推20年,《猎罪图鉴》系列是与当下紧密相连的故事。剧集的长周期性又要求主创团队需要提前去预判、设置热门社会议题。
《猎罪图鉴2》的13、14集,案件主角是女主播奥莉,其中就有一段「团播」的剧情正好是当下直播行业讨论的热点。团播,即几位主播在一个直播间中表演,由直播间观众的打赏来决定彼此C位的的位置和表演时长。为了真实地呈现直播环境,刘殊巧也带着团队去到了一家直播公司实地拍摄。
另外一个与传统刑侦剧区分开的点,则是这一系列作品突出的特质,「美」。这种美,除了几乎每一集都出现的美术作品,还有观众能最直接感受到的角色魅力。
在豆瓣的猎罪图鉴小组有一个热门话题:女演员们,去演猎罪吧,让观众看看你们的上限。正文里这样写道:「猎罪中的女人不是摄像头或挂件,不性缘脑,她们有自己的欲望和爱恨,贪婪和恐惧。导演把这些女性都拍得很美,她们或孤独疏离,或倔强固执,或笑里藏刀。」在网吧纵火案中的凶手阮芳芳,就因为其「人前柔弱小白花,人后疯感食人花」的强烈反差设定引发热议。
能否演出角色的「复杂性」,是刘殊巧在选角时的重要考量。她向新声Pro坦言,《猎罪图鉴2》很多来试戏的演员,都不是因为形象没被选上,而是因为无法理解这个复杂角色而被淘汰掉的。「很多人可能会用他们在生活里的惯常思维,或者在类型片里看到的模板任务,代入那样的逻辑。比如奥莉这个角色,很多人可能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最后她又没犯罪,还要费这么大劲去设计这场谋杀。」
在确定好演员后,导演也会让每个单元案件的主角们,尽可能在有限的场景里,做出更多造型的变化。「人物在不同场景的造型和细节,是能够体现她性格多面性的。」
导演甚至为每个人物都设计了不一样的光,不论是「猎罪天团」全员,还是仅在单元案件中出场的角色,导演都用光线来区分了他们身上的特质。「这些东西不是所有观众都能看出这里面技术设计的门道,但只有把这些细节都做好了,可能才会收获到观众说的一句,诶,这些演员都拍的还挺好看的。」
「不像刑侦剧,像杂志」,是刘殊巧为《猎罪图鉴2》找到的非常规解题思路。在如今的剧集市场,各家平台几乎都在布局悬疑剧赛道,每年都有不少刑侦剧与观众见面。刘殊巧感觉到,当下的观众已经不满足于怎么把故事「讲圆」,或者用什么样的叙事技巧去呈现悬念了。「大家想看到更丰富的东西。要有不一样的气质。」
在刘殊巧看来,这些年走红的《漫长的季节》《边水往事》就几乎都是市场上找不到对标的独特作品。这也是她作为创作者接下来的目标:继续去接触一些跳出常规模式的作品。而这,也是当下的平台和希望用心制作内容的创作者所追求的。「不能是一个作品流行了,所有人都涌上去做,把它透支了。」
需要有更多的创作者去做一些非常规的解法,才会有机会让观众撞见那副被割开的画布,突然就得到了无限解读的空间。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