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行书笔法
司马彦、司马东 著
第一章 行书概述
第一节 行书的形成与发展
行书是介于真、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唐张怀瓘在《书断》中说:“行书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宋曹在《书法约言》中说:“所谓行者,即真书之少纵略。后简易相间而行,如云行水流,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由此可以看出,行书是由楷书快写演变而来的,因其既部分的节省了楷书的笔画,且笔画之间又出现了许多连笔牵丝,书写起来既方便又快捷,易为一般人所认识和接受,具有实用意义,故很快得以广泛流行。
日常生活中,行书是最常用最流行的书体,尤以硬笔书写为最。行书笔画、结构有一定的伸缩性,形态又多变化,运笔流畅,章法灵活,可塑性大,利于发挥艺术效果,其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超过其他书体,因而行书能经久不衰,盛行于世,并不断发展提高,日臻完美,使行书作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东汉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汉字实用范围不断扩大,一种简约的楷书快写体式即已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这种书体用于行文起稿,简便迅速。当时,通行的章草虽较隶书简便,但仍保留隶书的波势,今草又有识别上的困难,因此,笔画更为简约、书写更为便捷的行书逐渐流行起来。据传,行书为东汉人刘德升所创。实际上,任何一种书体的出现,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还有一个长期孕育、发展的过程。行书先在民间流行,渐渐约定俗成,为人们所承认和接受,经后汉刘德升整理、提高,才形成正式的行书体。从安徽毫县发现的曹操墓砖上的“当奈何’’三字,以及熹平元年瓮上的一篇行书看,汉代就已经出现了非常婉丽而娴熟的行书字体。
晋代是行书的繁盛时期。王羲之父子集古之大成,精研行书,不仅使行书发展到成熟完美的高度,而且“遂大行于世”,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如王羲之、钟繇、王献之、张芝等行书巨匠。尤以被誉为“书圣”的王羲之,开行书先河,被评为“超钟迈张”,其得意之作《兰亭序》更是尽善尽美,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虽历经千余年沧变,至今仍为书界所推崇,作为书法艺术殿堂的精品,可见其对后世的影响之深。在继承二王遗风的历史长河中,又孕育了众多精于行书的大家。
西晋之后,历代都有杰出的行书大家出现。唐代虽然是楷书的鼎盛时期,但行书也承晋风而得到发展,亦出现了众多大家,欧阳询、颜真卿、褚遂良、柳公权等不仅精于楷书,而且行书也造诣颇深,为后世所推崇。颜真卿是继二王之后行书发展的又一高峰,其《祭侄文稿》,虽在激愤之情驱使下,突破常例,草草挥就,看似无法,而一切又在法度之中,线条道劲舒和,恰如“乾裂和同,润含春雨’’,随笔势起伏,融情于笔端,造成了静与动的强烈对比,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其它如李邕的《云麾碑》、欧阳询的《千字文》等,都堪称行书的上乘之作。
宋代的苏黄米蔡四大家,都是行书大家。苏东坡《黄州寒食诗》《赤壁赋》,黄庭坚的《松风阁诗》,米芾的《蜀素帖》,蔡襄的《自书诗卷》,都各具特色,是划时代的作品。
元代的赵孟頫,运笔如飞,清新秀丽,其《洛神赋》行书长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鲜于枢的《襄阳歌》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明、清时代的行书大家亦为数不少,如明代祝允明的《前赤壁赋》,文征明的《滕王阁序》,董其昌的《琵琶行》及明末清初王锋的《拟山圆帖》等,都堪称传世佳作。但是,由于《台阁体》盛极一时,行书的面貌显得千篇一律,最有创造精神的当推“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
至于近、现代,更是名家辈出,如于右任、郭沫若、沈尹默、林散之、沙孟海等都在书坛享有盛名,其行书也各具有特色,为世上所喜爱。
行书自汉末产生至今,上下两千多年,一直常盛不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行书书写方便,流利活泼,辩识容易,使用范围广阔,是实用性艺术性统一的最完美的一种书体。
正因行书具有其他诸体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故其使用范围最广,实用价值最大。
随着书写工具--硬笔的普遍使用,行书更加显示出其优势,目前几乎成为行书的一统天下。随着硬笔工具的不断改进和交往的增多,行书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以更新的姿态迎接未来。
今天,钢笔这种新兴的书写工具的出现,不仅耐用方便,而且书写快捷。最通用的书写工具,最流行的书体,与当代的快节奏正好合拍,因而为人们所青睐,大有独占书写鳌头之势。
第二节 行书的特点
行书的特点是与楷书相比较而存在的。行书不像楷书那样工整规范,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其一,行笔加快,用笔灵活,节奏感强。
行书有别于楷书的一个特点,就是行笔加快,用笔灵活,笔画简化。也就是说,行书是运用一定的章法,部分地简略楷书的笔画、改变楷书的笔形、简化楷书结构而形成的。
行书用笔比楷书率意,结体比楷书流行。也就是说,行书是草写,简化了楷书的笔画与结构,以草书用笔的放纵性,冲破楷书用笔的严谨性,才形成了楷法、草法有机融为一体的新体式。行书中,笔画增加的钩挑,点画之间的游丝牵连的笔画,仍是楷书的笔法。行书因行笔加快,在笔画与笔画相连接处,带出小的附钩,不仅增加了笔画的脉通,而且使笔画流畅活动,潇洒自如。
从实用上讲,行书多数是用在起稿、写信上的,一边构思一边写,想好了就很快地书写下来,如果用楷书就跟不上思路。古代流传下来的书信文稿,不少是以行书写成的。
行书以附钩映带左右,有时也用游丝牵连,上下之间还可笔断意连——这种书写的随意性,使得行书书写速度加快,起伏变化多,节奏感强烈——这是行书有别于楷书的一大特点。
其二,楷草相间,结体自如,富有变化。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与楷书相比有明显的流动性,与草书相比则又不象草书那样狂放不羁,令人难以辨认,其字形或大或小、或正或欹,线条或起或伏、或实或虚,变化无穷,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
与楷书相比,有相对的自由性:楷法多于草法者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者叫“行草”。总起来看,行书对楷书、草书的吸收演化,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从体势上看,以楷书为主,基本上是楷书,只是比楷书的斜侧变化稍多,笔画之间增多了一些附钩和牵丝。
从结构上看,楷草相间的字,大部分是楷书,夹以简化了行书。
从布局上看,部分结构平正的楷书和部分纵横变化的草书,两者交插在一起,有轻松,参差错落。
其三,笔画自然随意,附钩增多,互为映带。
因为行书速度加快,笔画活泼流动,笔画与笔画间连带密切,其组字亦灵活随意,笔画之间或附钩映带或游丝牵连,如行云流水,气贯始终,这同楷书点画平整匀称有很大的不同。
其四,布局自然随意。
由于行书笔画活泼流动,连带密切,其组字亦灵活随意,故其布局多呈纵势:纵成行,横无列,字字引带,有疏有密,如行云流水,气韵贯通。
行书不仅以其变化灵活的笔画、结体和布局使人耳目一新,而且以其行气贯通、以静趋动给人以流动之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
第三节 学习行书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以楷书为基础,在结构和用笔两方面练好扎实的基本功。行书的用笔和结构虽然较楷书有所变化,但还没有达到草书“解散楷体”的程度。因此,学习行书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楷书基础。
(二)要重视临摹。行书虽然承袭楷书,但笔画、部首和结体都发生了一些规律性的变化。这些规律性的变化、写法,就要通过临摹去掌握,而不能随心所欲。
(三)不宜过分强调和滥用行书的用笔特点。前面讲了行书诸多特点,在书写中适当运用能给字增色,但如果过分追求和滥用某一方面的特点,就会走向反面。如,笔笔相连,就会造成圈眼密布而形同蛛网。
(四)学习行书宜从部首开始。行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写法,熟悉和掌握这些部首的写法,就能了解行书的造形规律,收到举一反三之效。
第二章 钢笔行书技法
第一节 行书的笔法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钢笔行书技法直接传承自毛笔行书技法,因此,二者往往是相通、一致的。
行书的基本笔画比楷书变化大,它运笔的轻重、快慢,都表现出明显的节奏感,起伏跳跃,书写时要根据运笔要领,注意提按,尽力表现笔画的神态。
对笔画中出现的牵丝,尤其要把握好。首先,牵丝不能写得与笔画一般粗细。应该明白,牵丝不是笔画,它只是笔画运行中因快速连写而带出来的附带成份,因此不可与笔画写得一般粗细。
其次,不能认为牵丝无所谓而随意处理。牵丝在笔画运行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提高书写速度,使上一笔很自然地与下一笔相连,笔意贯通,起到过渡作用;同时,它为下一笔的起笔积蓄了力量,使笔画更为有力。
再次,在书写过程中,牵丝不宜连得太多,上一笔与下一笔要交代清楚,该连则连,不该连要笔断意连。牵连处理得好,可以增加字的力度,还能对主要笔画起很好的映衬作用,虚实相间,生动活泼。
硬笔不像毛笔那样富有弹性、提按顿挫运转随意、笔画千姿百态,但仍可利用其他方法进行弥补,如加力的大小、笔的斜度、运笔的快慢及垫衬松软程度等方法,亦可以使硬笔笔画出现刚柔、粗细、正侧、疾涩、轻重等多种变化。
行书的用笔不象楷书那样严守法度,笔画之间可牵连引带,多弧多圆,灵活多变,并可随意发挥,也为硬笔行书的艺术性提供了发挥的余地。
虽然硬笔书法的笔画、结体和布局,均灵活多变无定法,皆随意为之、可塑性较大,但并不等于无的放矢、不要法度,它仍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严谨求灵变,避免过于放纵。
硬笔行书的笔法,主要是毫端,即笔尖的掌握问题。
行书的用笔,由于牵连引带,虽笔画的起收顿挫等繁琐形式大为减少,但不能直来直往,依然存在着顿挫提接等技法。
为了更利于体现硬笔行书的特征,首先应选用弹性稍大一些的笔尖,最好是经改造过的美工笔,通过加力的大小变化促进笔头的开合,从而达到控制笔画粗细的效果。
另外,笔画的粗细疾涩,亦可以通过加衬垫来调节笔画的粗细隐现等等,以使笔画变化多姿、强劲有力又有流动之美;通过运用笔毫,或藏或露、或放或收、或疾或涩、或正或斜,使笔笔变化,字字有异,妙趣横生。
唐欧阳询在《用笔论》中说:“夫用笔之法,急促短搦,迅牵短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宛之春花,无处不发,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
我们应十分重视硬笔用笔技法,特别要注意笔尖的运用,熟知其性,始能生巧,巧亦生神,使笔画出神入化。
一、起笔、行笔、收笔
行书的基本笔画,在书写时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所谓起笔,就是书写笔画笔尖触纸时的下笔;行笔,就是书写笔画的中间运笔;收笔,就是笔画书写结束时的用笔。如写横画,左边起笔,中为行笔,右为收笔,起笔有轻有重,行笔有快有慢,收笔有回有露。
二、提笔、按笔
钢笔行书的用笔也很讲究提按,以增强笔画的粗细变化和轻重的节奏。所谓提笔,就是笔从纸面提起,笔尖触纸力度小,笔画要细;所谓按笔,就是笔尖在纸上往下按,笔尖触纸力度大,笔画要粗一些。
三、翻笔、折笔
翻笔,一般是向上取逆势,上一笔接下一笔出现的钩挑,如“古”字的横,“人”、“有”的撇,都是用翻笔写成的。折笔,一般是向下、向右取顺势,如“口”字的横折、“山”字的竖折,都是用折笔写成的。不论翻笔、折笔,都要求用笔慢而用力。
四、侧笔
侧笔主要是取字的姿态,笔画的下笔处比较方折,显得刚劲有力。如“方、五”等字的长横,“永、广”等字的侧点,“志”字的中竖,“个”字的斜撇等,都是侧笔写成的。
五、涩笔
涩笔,书写时故意放慢行笔速度,人为制造行笔阻力。目的在于强强调线段的质感,多用于竖钩、竖弯钩等笔画。
六、游笔
游笔似行云流水,用笔流畅、便捷,多用于钩划字的轮廓,以增加线条的流动。
七、掠笔
掠笔也叫牵丝,书写时将笔轻提,一带而过。掠笔的作用是牵引笔画,加强上一笔画与下一笔画之间的联系。但要注意,掠笔作用妻自然。不能笔笔都用牵丝或人为地去描摹。
八、叠笔
叠笔,就是在原来的行笔路线上重返行进。这种方法,可以使局部笔画变得丰润。需要注意的是重叠的距离不能过长。
第三章 行书的章法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是日常生活书写中最常用最流行的书体。尤以钢笔行书为最。行书笔画、结构有一定的伸缩性,形态又多变化,丰富奇彩、意到笔随,可塑性大,利于发挥艺术效果,实用价值更是超过其它书体。一副得意之作,通篇结构,引领管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各尽意志,气适流动,起伏随势,巧布虚陈,寄情寓意,无不淋漓尽致,酣畅爽快,令人赏心悦目。这些都说明章法在行书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节 行书的章法特点
行书由于笔画、结构变化较大,形体各异,加之书写风格不同,因而即使同一字也会出现多种形态,有肥瘦、长短、方圆、雄浑、挺拨、俊秀等差别。正是这些差别,使行书作品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构成了不同的气韵的章法。因此,行书的谋篇布局较楷书要灵活得多,具有如下特点:
一、笔势多取纵势
由于行书笔画活泼流动,笔画之间有牵纵行带,前字的末笔与后字的首笔连带密切,如取纵势,更显得如行云流水,气韵贯通,给人以一气呵成之势。
二、疏密变化自如
行书除笔画、结构有疏密变化外,在整体布局中通过改变字形的大小、长短、字态的肥瘦、俯仰,能自由地调整疏密位置与布白,达到疏密得当,布白奇妙的效果。
三、参差错落有致
行书不仅仅笔画、结体各部分及字与字之间有参差变化外,而且行与行之间及通篇亦有错落变化,这样,整体布局显得活泼灵动,妙趣横生。
四、行气直抒胸臆
由于行书书写速度较快,行笔之时情法于中、笔情交融,最能直接表达书者的情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第二节 行书的谋篇技巧
一、以动为主
楷书的章法以静为主要特征,给人以平和稳定、一丝不苟、不激不厉和端正严肃的感觉;行书章法则以动为主要特征,给人以生动飘逸和富有生命活力的感觉。
前人出书法要“师造化”,凡在现实生活中能见到的动作姿态,都可借鉴到行、草书中去,以增强行书作品的动感,丰富其内涵和底蕴。多欣赏和临写古今行书大家作品,也是培养书写动感的有效途径。我们不能用楷书的结体和章法来写行书,这样会使作品显得沉快无生气。
虽然行书强调动感,但并不是随意为之、不要法度,它仍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严谨求灵变,避免过于放纵。
二、以不齐求齐
楷书要求字的上下左右间隔匀称,排列整齐,以工整规范为美。行书则要求字形有大小,间隔有疏密排列,有错落变化,以局部的不整齐求得整体的平衡、稳定和齐整,以变化为美。一幅好的行书作品,初看起来一行一行排列得很整齐,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也相等,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气韵生动,但细看起来,我们不难发现,字与字并不对齐,有的偏左,有的偏右,左右动荡不写,行与行之间的距离也不相等,有的紧,有的松,没有定则,即所谓的“行书无写法”,需要我们多实践、多体会。
三、要有节奏变化
一幅好的行书作品,就象一首抒情的歌曲,时而婉转平和,时而高亢豪迈,时而如行云流水,时而如电闪雷鸣,几经曲折,波澜起伏。这些都是书者书写时情感的自然渲泄,这种渲泻是有节奏的,体现了行书作品的节奏美。
四、前后呼应
行书作品最注重首字,应静心写好文稿第一字,以统领全篇。要使行书的章法显得严谨而又富于变化,一定要注意前后呼应关系,要意在笔先,事先考虑好前后字的衔接问题。
第三节 学习行书章法应注意的问题
钢笔行书的幅式同楷书一样,亦有中堂条幅、条屏、对联、横幅、长卷、扇面等幅式,这里不一一累述。
钢笔行书函文的书写形式,也有竖写和横写两种方式。常用的排列方式,与楷书大体接近。一般用单线稿纸或无格纸书写较多,方格纸用得较少。
钢笔行书的落款,款文要用本体或行草书写,款文字形要小于正文,钤印的印章宁少勿多,1-2方足矣。印章的大小,应等于或略大于款文,但不得大于正文。钤印位置要与正文相呼应,起到活跃布局、平衡作品的作用。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