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URMEET途覓”,作者:王岩。

唐玄宗封禅泰山所撰铭文《纪泰山铭》曾写,“其方处万物之始,故称岱焉;其位居五岳之伯,故称宗焉。”泰山位处东方,阴阳交割,历来被认为是生命的起点,也是生命的终点。泰安地区的饮食,追求朴素天然,在本味中蕴含着对自然的谦逊,也悄然延续了敬天爱人的中国式信仰。TOURMEET途覓周游列「国」之泰安站,联合锦江酒店度假系列,跟随着美食地图的索引,访古通今,在餐桌上追溯本源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虔诚的信仰和朴素的生活观

(泰山三美)

银杏叶落在屋顶的瓦槽里,无人打扫,等着被深冬的风吹去。七零八落的柿子掉在地上,灰喜鹊悠闲地在树上跳来跳去,挑着熟了的啄上几口,枝条压得摇摇晃晃。正午的普照寺宁静明亮,几桌茶客在西边的小院里聊天晒太阳,我们也点了一壶茶坐下来。在泰安几日天冷地猝不及防,这间寺院竟意外的向阳避风,晒着暖洋洋的太阳静坐聊天。

普照寺在泰安凌汉峰下,离着红门宫一公里来远,从红门出发花了20分钟步行来到这里。古刹据说从六朝时期就存在了,在泰安颇有人气,与许多雄伟庄严的庙宇不同的是,普照寺的佛殿十分平民化,接近古代民宅的三进院落,院子的空间尺度以及佛殿的高度大小也跟寻常人家差不多,让人觉得平易可亲。也就难怪在寺院里会有一个茶馆,与信众亲近,供四季赏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泰山文化的影响,泰安自古以来寺庙兴盛。碧霞元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泰山老奶奶是道教神祇,在周边地区有着深厚的信仰根基。泰山山麓的红门宫,儒释道比邻,西院是碧霞元君殿、中间是魁星姥爷殿,而东院则是弥勒院等佛殿。我们在红门宫看到人们带着香蕉、馒头等家常供品前来供养参拜,工作人员会统统接收、摆在供台上。普照寺所在的凌汉峰,也是一座佛道比邻的道场,从这里往山上走几百米,还有一座名为三阳观的道观,比普照寺的空间还要狭小一些,院子里摆放着石桌石椅,据说是本地人常去踏青纳凉的地方。从这些寺庙的风格中,感受到当地民风朴素。

大概这种虔诚的信仰和朴素的生活观影响了饮食。来到泰安之后,向下榻酒店工作人员讨教本地美食,小姑娘首先推荐了一道泰山三美,而我们追问三美是哪三美,答案竟然是豆腐、白菜和水。招牌鲁菜历来是宫廷菜式,本以为会是像葱烧海参、糖醋鲤鱼之类,没想到选材竟如此家常。后来才知晓,豆腐在泰安餐桌上的地位很高,泰山泉水富含微量矿物质,用天然泉水酿出来的豆腐与其他地方口味和外观都不同。本地人在重要日子或者节日,都会做上几道豆腐菜肴,乔迁温居也有赠送豆腐的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泰山顶峰,每年有4-5个月的积雪期,积雪融化以后会沿着山体层层流下,山体外面的就变成了飞流瀑布山涧,里面的就变成了泉眼或者地下水。而一层层流淌过程中许多矿物质溶解在水中,加之未与氧气接触,形成了富氢、低氘、负电位的属性,当地人给这种水起了一个特别的叫法,三福泉。用它做出来的豆腐,出产率高,乳白滑嫩,有韧性不易散。自古以来,泰安人做豆腐、吃豆腐,敲梆子卖豆腐的声音不绝于耳。

泰山豆腐宴,渊源可以上溯到泰山封禅历史。古代帝王封禅泰山素有“食素敬天”的习俗,相传汉武帝在泰山祭高祖时为表虔诚使用豆腐,史载唐玄宗封禅时为表诚心始行斋戒,宋真宗封禅时斋戒三日,使豆腐以特殊角色融入了封禅文化。厨师们就地取材,把食用豆腐发挥到极致,传承下来诸如泰山三美、太极羹、豆腐丸等许多风味菜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有声有色的故事给我们泰安之行的餐桌上带来了许多乐趣。天平湖云居酒店大厨展示了他的拿手好菜:泰山三美、泰山赤鲮鱼拼豆腐丸。赤鲮鱼是泰山独有的野生鱼类,生长在海拔200米道800米的山涧溪流之间,体长不到20厘米,体重不过100克。听过了刚刚的故事,我对于这座神山长出来的鱼充满好奇,迫不及待地夹了一条,从表皮的酥脆到鱼肉的滑嫩,一口下去层次丰富,鲜香满口,同伴们也纷纷动筷,等从美味中回过神来,盘子已经空了。

另一道菜,泰山三美,如果让我来取名,可能会称它为泰山三甜:白菜脆甜、泉水甘甜、豆腐醇甜。一勺入口,咀嚼起来回甘绵长,似站在泰山的山涧下,脸庞被春风拂过,流水叮咚、鸟鸣入耳,满目尽桃红柳绿。美食跟美景让人陶醉的功效是相通的,一道好菜可以让我们跟着味蕾旅行,感受到天地的大美,由胃的满足进而获得心的满足。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包含着一种众生平等观念,古人认为能够让人健康的饮食并不需要多么高级的食材,相反,像白菜、豆腐这样的家常食材便足以满足日常能量所需,正因如此,即便是贫苦人家也足以健健康康生活在世间。道家上清派推崇的“上清四御”:豆腐、白菜、萝卜、生姜,这些最普通的食材各有其功效,是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法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平湖畔,杨柳依依,平静的湖水中倒影出泰山山脉。一群灰喜鹊在滩涂上跳跃玩耍,绕着柳枝翻飞,雕梁画栋的廊庑下光影跃跃,在天平湖云居酒店正可欣赏到这充满中国山水意蕴的一幕。我们在酒店餐厅品尝本地风味,感受到泰山的丰美无私,也感受到了泰安饮食的深厚底蕴。

简单吃点也要“吃的熨帖”

(老县衙)

过去泰安老城不大,四周有城墙和护城河环绕,战后重建被改换了新颜,如今已经看不到踪迹。泰安老县衙在岱庙的西南邻,曾是老城的中心区域。我们抵达这里时,迎面看到一个雕饰古朴的牌楼,上面写着“老县衙大院”几字,再往里看,一面类似于照壁的墙上贴着安格斯牛排的广告画,左右红红黄黄的店招,带着浓厚的当代气息。2010年左右,老县衙街区打造成美食街,从烧饼、米线、到面皮大大小小几十家店铺,曾经沉寂的行政中心重新变得熙熙攘攘。时代的痕迹一层层沉积,将旧日覆盖掉,又翻开新章,如果做一个纵剖图,应当层层离不开“生活”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县衙的店铺是泰安人柴米油盐的写照,滕州菜煎饼、博山肉烧饼、范记米线、香河肉饼... ...我们走进一家十分不起眼的小馆子“二伙丸子汤”,店招上还有五个小字写着:牛肉水煎包。这是一个住家与商铺结合的餐馆,店主一家似乎就住在这里,跑堂的是位老奶奶,下厨的是一位阿姨。同伴是南方人,水煎包对他们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我们点了五个包子、三碗丸子汤,阿姨拿出准备好的馅料,熟练地把包子包好,灶台上放着一口很大的铁饼铛,看着她把包子摆到铛上,再浇上一瓢乳白的汤水,用盖子盖好。时间一到,盖子一掀,香味随之飘出来,还留有一点汤水在铛里翻腾,滋啦滋啦,待热气全部散去,包子一面已经变成了金黄色。

要说水煎与生煎的区别,大概又要涉及到南北之争。生煎包个头小,用油煎成,褶子处有一个焦焦的底;水煎包个头大,浇上去的那一瓢乳白汤水,掺入淀粉,所以包子煎出来黏着一张薄薄脆脆的酥皮。两者的馅料也不同,生煎基本是肉馅加上少量配菜,而水煎包的馅多种多样,韭菜猪肉、芹菜猪肉、还有一些素馅。水煎包是山东餐桌上常吃的一道美食,笔者是山东人,小时候爷爷每月都要买上一两回煎包,最受欢迎的是韭菜肉馅,如果哪家做的好吃,还会专程绕道去买。

山东人吃面食,但是不常做面,更擅做饼,比如,火烧、烧饼、煎饼、煎包、油饼、锅饼、油卷...如果列举下去,大概写上20种不在话下。就说火烧和烧饼的区别,外地人应该就搞不清楚。单就火烧一种,山东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小时候街头店铺经常可以看到莱芜火烧、潍坊火烧,此次特意去尝了泰山脚底下一家有名的泰安火烧铺。这家火烧是不带馅的,用油酥在内里做成了千层,属于油酥火烧一类。据介绍,这种油酥是用驴油做的,一口咬下去从里到外都十分酥脆,类似中式可颂,而口感更加扎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人做饼不管带馅儿,还是不带馅儿,都执着于口感的“酥”和“软”,追求“外酥里嫩”,而店家们总有功力在同一种面食上做出这两种对立的口感。烧饼是最讲究外酥里嫩的,看起来薄薄一个、实际上饼分三层,在接触饼皮的一霎那首先感受到芝麻和麦粉混合的焦香酥脆,接着就尝到内层面食夹着烤薄肉片的软嫩醇香,继续咀嚼又能品尝到饼的韧劲。当然,要品尝到这种极致的口感,一定要候在烤炉旁,等待着烧饼新鲜出炉,第一时间把它吃掉。如果放凉了,软嫩就会丧失,重新热一遍,酥脆又会丧失,只有在摊位上现烤现吃才好。小时候的我们,即使冒着上学迟到的风险,也要在摊位上等着最新出炉的那一个,然后一边吃一边飞奔向教室。

来老县衙之前在网上做过攻略,体验之后发现网络贴子不乏人云亦云,有的店铺让人惊喜,也有因服务差而踩雷,最后大家评价最高的还是二伙丸子汤。由于水煎包个头过大,每个人走出餐馆时肚皮都撑得鼓鼓的,胃里暖和了,冷风也不再那么凛冽。山东人爱吃带馅儿的饼,诸如火烧、煎包等,大约是图个方便,有面有菜有肉,热热乎乎、实实在在,不管是上学的孩子、赶路的上班族、偶尔偷个懒的家长,众生平等、老少咸宜,这大概就是传统饮食的智慧,即使是简单吃点也要“吃的熨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