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长宁区人民法院不缺“重头戏”。回眸、定格这一年,他们做到了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对法治的新需求,努力将市民的愿景变为丰硕成果,持续拓展司法覆盖面、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级,展示出区人民法院对具有温度、力度、速度司法体系建设的孜孜以求。
数字“40”,与2024年有缘,一次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1984年10月,区人民法院成立了中国首个“少年犯合议庭”,开启了人民法院少年审判的先河。40载法槌起落,少年审判从长宁起航,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蝶变;40年砥砺前行,他们热情依旧、初心不改。
2024年,区人民法院策划了一系列纪念“少年法庭成立40周年”的活动,内容丰富。
那些曾经参与过少年法庭设立的司法工作者、专家、学者,和曾经在长宁法院奋斗过的法官们都回归了。岁月匆匆,有的人虽已白发苍苍,回想往日岁月时,仍激情澎湃。是他们,依法公正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是他们,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奋楫笃行;还是他们,饱含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关爱,牢记初心、薪火赓续……
打造“中国特色现代少年司法制度发源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出版《口述历史——中国少年司法长宁法院求索之路》及拍摄《不惑少年》专题片,发布新时代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系列白皮书,纪念活动接踵而来。不得不提的还有,区人民法院还应邀参加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少年法庭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并作为全国法院系统唯一代表作大会交流发言。
回望40载,可驻足、可品味,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再出发。法官们表示,今后的岁月里,他们将带着初心一如既往地挑起肩头的担子,全力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就业是基本的民生,不仅关乎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亦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把民生需求当做头等大事。2024年,他们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司法职能作用,与区总工会、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同打造了劳动争议多元解纷十大机制,为辖区企业及劳动者提供“一站式”全链条劳动解纷服务。
好举措令人振奋,如此一来,不仅促进了劳动人事争议的源头防范化解和纠纷高效调处,还助推建设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和优化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目前,已覆盖全区10个街镇和4个园区街区的“彩虹桥”法治工作站,以巡回审判小切口赋能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大格局,为长宁司法赋能基层治理按下了“加速键”。
自首场社区巡回审判在华阳路街道举行以来,区人民法院做好经验总结,相继在多个街道以同样的方式,围绕群众关注的社区治理难点问题开展巡回审判和普法活动。此前,针对一起发生在居民区的高空抛物案件开展了巡回审判,随后不论是当事人还是现场参与者都深深感到,这种融合机制可以发挥审判与基层社区的引导与规范功能,真正起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实际效果。
诚然,“彩虹桥”法治工作站的作用和功能远不止这些。前不久,法官们还走进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开展巡回审判,并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网络服务合同纠纷案件,效果颇好。
确实,当巡回审判这一机制走进社区、街区、园区时,有力推进了法治赋能为基层减负,更好地满足了各类就业群体和市场主体对法治的多元需求。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长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区人民法院在努力搭建基层治理最美“彩虹桥”的同时,2024年,多元调处中心也应运而生。
作为诉调对接中心的“升级版”,多元调处中心实现“全链条”贯通“前端减纷、中端减诉、后端减案”,在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的基础上再续写新篇章。
从案件不难看出,数字经济背景下,平台纠纷涉及更广泛的参与方、更复杂的场景、更丰富的内容,更多向的连结方式,更庞杂的数据,审判质效持续面临承压。随着多元调处中心的揭牌、启用,区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明确中心承担的“多元调解”“数助治理”“牵引赋能”“调审衔接”等基本职责,探索纠纷动态治理机制,开好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新药方”,夯实了多元调处的“稳定器”。
“发布航空争议十大解纷案例”“连续第七年制定出台《推进法治化商环境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十大法治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事)例”“全年召开四场新闻发布会”,“依法判处的一起一名30多年未尽任何赡养义务的法定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继承纠纷典型案例”……
不断突破自我,不为“赛道”设限。可以说,区人民法院的2024年,守正创新,推出一个个切口不大、意义重大的创新举措,贡献着司法智慧和力量,实现了繁花满园的美好画面,其中,法治的温度和力度相互交融,法治的“颗粒度”一次次被“析出”,越来越细腻、纯净。
部分图片来源于长宁区人民法院
撰稿/摄影:闫 漫
编辑:竺嘉茹
责编:王 博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