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这个人,大家是有一定了解的,这位顶着太阳神光环出生的主是暴走了一生的。
但是,咱们也知道,潜龙勿用,你汉武帝就算天生是条飞龙,在潜龙阶段也得老实趴着,你必须要等到你的翅膀够硬了、你说话好使了,才能开启暴走模式。
汉武帝暴走的起点其实就是著名的“马邑之谋”,而“马邑之谋”是发生在公元前133年,这个时间节点很重要,请大家务必要牢记。
“马邑之谋”的发生时间公元前133年背后有什么玄机呢?其实玄机就在于它的前两年,即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的奶奶窦漪房去世了。
窦漪房这个老太太其实很长时间内扮演了西汉老佛爷的角色,甭管是汉武帝还是汉武帝他老爸汉景帝,在她面前都跟得跟孙悟空见到观音菩萨一样,得老实安分点。
可汉武帝这人天生就是一个内心躁动、想法极多的人,他怎么会心甘情愿戴上紧箍咒,听包括窦老太太在内的任何其他人左右调摆呢?所以,汉武帝刚接位的时候,其实就试图通过更换思想旗帜去跟他奶奶斗法,结果被窦老太太一顿好一顿收拾。然后,中间有几年,有劲没地方发泄的汉武帝只能经常去上林苑找野兽搏斗去宣泄荷尔蒙。
咱换句不太讲究点的话来说,如果抛开情感关系,单从权力关系来讲,汉武帝其实是一直巴不得他奶奶早点死的。但他终究还是等了6年,才等到了他奶奶去世。
窦漪房的去世对于汉武帝刘彻来说,相当于刘彻瞬间变成了从五指山释放出来的孙猴子了,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那么,汉武帝刘彻当时最想做的是事情是什么呢?就是洗刷先辈耻辱,把几十年来让他们老刘家脸上无光的匈奴人给打趴下。
匈奴跟大汉又有什么历史恩怨呢?因为草原民族由于各种先天条件不足,以游牧为生,遇到啥老天不开心的情况就没办法自给自足、安居乐业,所以对更为稳定先进的农耕文明有非常强烈的杀富济贫诉求。汉初,趁着大汉立国未稳,匈奴的冒顿单于就把汉武帝的太爷爷刘邦围在了白登山七天七夜,后面是大汉交了足够的赎金才放刘邦回家的。此后,匈奴不光强买强卖地要求大汉跟他们做贸易,还要收大汉的保护费,甚至还要大汉定期送美女过去表示诚意。比如,刘彻的太奶奶吕雉就曾被冒顿单于那个老流氓调戏过,说你老公死了,还不如来匈奴给我暖被窝。
讲实话,从雄性尊严的角度来讲,这事不光汉武帝觉得憋屈,是个男人都会觉得不爽。可是,很多时候,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大汉前几十年,因为清除异姓王、权力顺利交接、削藩、弱化军功集团等一系列问题,根本没法腾出手去制裁和对抗嚣张的匈奴。而汉武帝一则本身就是不惯任何人毛病的性格,二则是他爷爷汉文帝和他爹汉景帝基本上帮他把大汉的内部问题给理顺得差不多了,所以格外遏制不住内心要去报仇雪耻的冲动。
但窦老太太其实跟我们很多家庭老太太一样,过日子嘛,稳着点,别折腾。所以一直就压着汉武帝刘彻,不准他乱动。这其实也是道家黄老之治和儒家奋发有为的思想意识之争。窦老太太活着的时候,她一直在赢,但是她终究还是在汉武帝继位的六年后去世了,汉武帝表示,最终还是我赢了。
匈奴人,我汉武帝的封印被解除了,你们给我等着。
窦漪房去世的第二年,匈奴再次派人到大汉来习惯性勒索或者叫收租。你们的花姑娘和金银财宝准备得怎么样了?就跟黄世仁到杨白劳家里去了一样!
其实这事已经运作了几十年了,套路大家都熟,只要你匈奴开口要了,我大汉随便给点,大家就心照不宣地完成清账了。比如随便找个宫女封个公主名号,再搭上点茶叶、瓷器、丝绸做嫁妆,不就完了吗?你匈奴人也是敲诈勒索,也别跟我较真是正品还是赝品的问题了。
但早就想发飙的汉武帝意味深长地一反常态,把这事交给了朝臣们去讨论。同志们,匈奴人又来问我们要姑娘要财宝了,你们什么意见?
同志们表示,领导你这不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吗?要是按照原来的规矩办,您用得着甩给我们来讨论吗?于是,有人表示秒懂!比如时任官任大行令(负责外交,属九卿之一)的王恢就主动表态说,匈奴人是喂不饱的白眼狼、是不知停歇的吸血鬼,咱们不能再惯着他们了,要打醒他们,帮助他们思想进步。
汉武帝听后,立即给王恢抛去一个赞赏的小眼神。可以呀,你小子会来事哈!然后,就继续不动声色地问其他同志还有什么意见。
这个时候,元老大臣御史大夫韩安国站了出来表示,匈奴人是欠打,也是该对他们进行思想改造,可关键他们都是一帮飞车党,属于流动作案团伙,咱们逮不到他们,要是就行地毯式搜捕,那塞外苦寒之地又没啥收益。总而言之,咱们穿鞋的跟光脚的去计较不划算,所以要不这事再商量商量?
其实韩安国这人挺聪明的,当初劝梁王刘武别跟哥哥汉景帝刘启犟的人正是他。但是他显然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改朝换代了,如今坐在皇位上的这位爷,是把皇家脸面和千秋功名看得重于一切的爷。你反对啥呢?反对必将无效!
但汉武帝毕竟刚刚从五指山下放出来,内心底气不足,再加上韩安国当时位列三公,话语权极重,且所说的得到了大多数臣工的支持和附议。所以,汉武帝就没进一步勉强了,而是再次选几个长得好点的姑娘去匈奴和亲去了。
可进击匈奴的念头在汉武帝脑海里是早已根深蒂固了,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既然还有一些同志思想没有转变过来,咱就先帮你们把思想转变过来再说。所以,大家可以去看,汉武帝独尊儒术正是在这一年开始发起和推动的,目的是啥呢?是维护皇权权威,也就是让下面的人不能随意去反驳皇帝的意愿。
经过一年的内部思想整顿,时间来到了公元前133年。突然之间,雁门郡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有一个叫聂壹的商人通过之前支持汉武帝动兵的王恢给汉武帝上了个奏折,说自己长期跟匈奴人做生意,对匈奴那边的情况很是了解。据说他们上一次在咱们这里敲诈勒索之后,很是洋洋得意。如果这个时候咱们做个局让他们往里面钻,他们根本就不会防备的。做个什么局呢?用马邑城内的财富引诱他们来马邑发财,等他们进入埋伏圈后,我们大军一出,那就是瓮中捉鳖了。
咱们先不讨论这个建议方案的好坏,光想一想一个社会底端的商人居然可以直达圣听,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没有幕后操手的话,像聂壹这种小城商人估计连见个太守级别的官员都难,就别提什么直接给皇帝出谋划策了。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汉武帝他需要这样的声音,于是汉武帝再次把聂壹的建议书交给群臣讨论。
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防止跟上次一样有韩安国那样不识时务的人跳出来,汉武帝在讨论会开始之前就先暗示了自己的意见,说自己一直想收拾匈奴,刚好现在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了,大家讨论一下可否?这话的重点在于汉武帝早就想收拾匈奴了,实际上就是暗示同志们要睁大眼睛给我投支持票。
但我们也不要小看那些意见领袖的顽固性和顽强性,又是熟悉的画面,主战派以王恢为代表,主和派以韩安国为代表,双方在朝堂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辩,一度把氛围搞得剑拔弩张。
汉武帝也算看明白了,这事自己不强行拍板,这么争论下去是没有结果的。所以就激动地拍了桌子,都给我闭嘴,就按这个建议来,给狠狠地揍一下匈奴人。
这里要插一句,其实从这件事来看,王恢和韩安国两个人在政治上都不够成熟。为啥呢?韩安国死挺着跟领导唱反调自然不说了。王恢这种激情澎湃地给领导摇旗呐喊也是有巨大风险的,领导的事情办成了还好,要是没办成,领导的面子往哪放呢?最终要由谁来背这口黑锅呢?所以,王恢后来在马邑之围失败后,被汉武帝无情斩杀,原因就在这。
汉武帝拍板之后,便任命自己的铁杆粉丝王恢为这次行动的总指挥。
王恢的行动布置如下:由提议者聂壹去充当商业间谍把匈奴大军引过来;然后安排护军将军韩安国、轻车将军公孙贺率20多万精锐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作为歼敌主力;自己和骁骑将军李广和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去侧面抄截匈奴军的后路和辎重粮草。
然后就分头行动吧!
聂壹这一路还是进展很顺利的,他找到匈奴的军臣单于,说自己和手下几百号兄弟因受不了大汉官方的盘剥欺凌,所以想投诚。自己会想办法斩杀马邑县令,然后携城投降,但需要匈奴大军前去接应,免得被汉军围剿了,白忙活了。成功把军臣单于给诱上钩了。
军臣单于虽然有点激动,但也并没有丧失理智,为了避免集体入坑,他做了两手安排:一边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观望等消息 ;一边派人随聂壹先入马邑去打探虚实。
早有准备的聂壹和马邑县长用了一个李代桃僵之计——杀了一个囚犯冒充马邑县令,成功骗过了匈奴人。
接到“情况属实电报”的军臣单于赶紧带着大部队往马邑方向赶了,去晚了,花姑娘跑了、美酒凉了。
但也活该匈奴大军命不该绝,就在他们赶到距离马邑百余里的时候,发现沿途到处有无人放牧的牲畜,就感觉这事不大对劲,就停下来打探消息,把侦察兵都放出去了。结果并攻下了一个长城烽燧,俘获了武州尉史。结果这个小小的尉史居然还是个知情人,他为了活命,就把什么都找了。吓得军臣单于赶紧撤军。
这一看就是聂壹和大汉军方干事太粗糙所致嘛。你们在沿途放那么多牲畜干什么?想学当年的李牧将军?情况不一样吗!李牧是引诱对方来抢,你们等着对方来取,你们这就属于用力过猛、演过头嘛。另外,你们搞这么大的动作,怎么能一个小小的尉史都熟知计划呢?凡事以密成、以泄败,这个古训你们不知道吗?办事粗糙、演技浮夸,差评!
但这个时候其实问题也不大,因为王恢那三万多人此时已经绕到敌后了,迎头而上咬住匈奴大军,等韩安国的大部队过来包饺子不就完了吗?虽没法全歼敌人,但是战果还是有保证的。可是之前在朝堂上十分强硬的王恢上了战场就怂了,敌人十万我三万,这打不过呀,赶紧跑吧。
王恢呀王恢,你这一出把我们的飞将军李广的逼格都拉低了一个档次,要是没你在,咱保证我们李广将军会毫不犹豫向敌人开炮的。
埋伏在马邑城外山谷里的韩安国左等右等没见到动静,终于主动出击了,可是黄花菜都凉了,匈奴军早已跑远了。
也就是马邑之战,汉武帝力排众议、动用了三十万大军的军事首演,最终变成了大规模联动演习了。这可让汉武帝有点无地自容了。咋办呢?必须得有人来背锅扛雷呗!谁来呢?王恢当仁不让!因为意见是发起的、行动是你负责的,关键你还有明显的过错,你别活着让大家难堪了。
求生欲极强的王恢还解释说自己兵力太少,他不开枪是不想做无谓的牺牲……还花重金找汉武帝的舅舅丞相田蚡帮忙说情。
汉武帝内心一声叹息,王恢呀王恢,其实很多事情我都明白,可是你不死我的脸就没地方放了,所以也别挣扎了,赶紧去死吧。怪只怪你自己太不争气了。
最后,历史上著名的“马邑之谋”以主将王恢自杀谢罪而告终。
但是大家也别看“马邑之围”有点虎头蛇尾,实际上它折射出来的信息量是非常巨大的。
首先,它其实是汉武帝的暴走宣言。同志们,我太阳男神刘彻已经憋了好久了,我要开始放大招了,你们别再来拦着我了,通过马邑之围你们也可以看得出,你们根本拦不住我。明说了吧,聂壹和王恢都是我的棋子,就是帮我来促成我动作表演的意愿的。
其次,它标志着西汉整个国家气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此之前,西汉的管理思想其实以道家无为而治为主的,但自此开始,经过汉武帝和董仲舒的思想体系改造,西汉的气质变成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啥无为而治?咱们得奋发有为、快意恩仇、开疆拓土、鞭笞世界、唯我独尊、纵横四海……
然后,它也代表了汉匈双方由暗战关系转为了明战关系,过往的恩怨扯不清,所谓的战争成本也算不清,反正开弓没有回头箭了,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大汉表示,我已经忍你们匈奴很久了,这次没打着你,下次我接着来。匈奴表示,你们汉人居然敢阴我,看我怎么报复你们……总之,黑云压城城欲摧。
最后,马邑之谋的失败将促使西汉马上进入一种新的战术改革,因为事实证明,用汉人的传统步兵去跟匈奴人玩猫捉耗子的游戏,根本就没戏。必须得找到一种新的战术来有效打击你们匈奴人。匈奴,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四年后,一个名叫卫青的天才将领会来以你们最擅长的骑兵作战方式收拾你们的。
总之,马邑之战其实是汉武帝有心做局的一次军事试验,也是汉武帝抢过军事绝对指挥棒的信号弹。这就是汉武帝精心做出来的一个局。
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此时20多岁的汉武帝做局手段还是略显青涩,这次“马邑之谋”背后还是有诸多粗糙、不严谨的地方。比如前面提到的有一个没有任何官职的商人充当计划的发起点,这是很不严肃的;又比如以马邑为诱饵其实也不科学,因为马邑人口流动性大、人口密度高,计划的保密性没保障,既容易内部走漏风声又容易被敌人看出破绽;还比如马邑之战的作战逻辑不清晰,你要搞伏击这种阴谋,怎么能在外围留舌头给敌人去抓呢?你怎么能不派人盯着那些哨所呢?你怎么能大军趴在山谷里干等呢?你怎么能让一个大头兵知道你们的作战机会呢?
反正事就是这么个事,大家只要记住这是汉武帝要搞事、要暴走的信号就行了,至于无功而返,这没关系,因为办大事很少有一击必中的,无非是慢慢试探、慢慢调整、慢慢完善。千万别觉得这是汉武帝有心打匈奴,而聂壹作为一个民间商人敏锐地捕捉到了皇上的心思,赶紧去投其所好,如果大家这么去想,基本就完蛋了,会陷入投机主义的误区出不来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