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近,过年氛围愈加浓郁,各大明星进入彩排阶段,为春晚做准备,而小品节目必定又是热点话题。
谈及小品,零零后的记忆大都停留在沈腾、马丽、贾玲几人身上,可对许多老一辈人来说,陈佩斯和朱时茂这对“黄金搭档”,才是春晚上的“小品之王”。
曾经的他们,在舞台上风光无限,给千家万户送去无限欢乐,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如今早已物是人非。
朱时茂晚年绯闻缠身,陈佩斯则继续与孤傲对抗,选择了一条极少数人走的那条路……
1.“精神洁癖”的由来
陈佩斯是出了名的一根筋,老搭档朱时茂这样评价:“太倔!认死理!”
而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几乎贯穿了他的整个生命,得到了一些宝贵的东西,也因此失去许多机会。
孤傲执拗的品性由来已久,似乎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了。
不同于朱时茂幼年食不果腹的生长环境,陈佩斯在投胎这件事上就已经与同龄人拉开差距。
父亲陈强是早年间著名演员,因在电影《白毛女》中扮演黄世仁一角走红,得到了出国巡演的机会,第一站便是匈利亚首都“布达佩斯”,他的姓名正是由此而来,家里还有个哥哥名为陈布达。
陈强
陈佩斯的生活在十五岁那年发生改变,父亲因饰演反派被“打倒”,生存境况大不如前,形成了从高峰坠入谷底的巨大落差,一家人四分五散,而他被分配到了内蒙插队。
与亲人相隔异地,思念的伤痛不可避免,但这些很快被一种新的东西替代,那就是大自然的美好和人性的真善美。
日复一日地劳作使得身体承受巨压,那时还没有马和牛,用汗水浇灌农田,大家靠着双手,耕出一亩亩地,那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劲往一处使的感受令人印象深刻。
陈佩斯说:“如果扎根在这里,我们一定会把生活条件改善得特别好!”激情昂扬,心情澎湃是最深的感受。
他还说:“善良的东西是有力量的。”
春天是内蒙最美的季节,万物复苏,天鹅、野鸭、大雁……
在多年后的采访节目上,他回忆起当年,脑海里依旧能够清晰勾勒出一幅春景图画,胳膊自然伸展,仿佛置身于大草原。
有甜也有苦,饥饿就是陈佩斯那时候最大的敌人,粮食有限,油水不够,实在饿得不行了,半夜爬起来吃萝卜,长此以往,落下了消化不良的病根。
下乡的日子太过“美好”,以至于初入社会,很长一段时间他都适应不了职场上的勾心斗角,甚至是瞧不起,无法直视人性的阴暗面,大概这就是俗称的“精神洁癖”,也为后来与央视“闹翻”埋下伏笔。
2.“吃”出来的喜剧
考上八一电影厂后,陈佩斯算是正式迈入演艺圈了,只不过他最早演的大都是地痞流氓一类不太讨喜的角色。
尤其是与朱时茂这个标准的浓眉大眼型帅哥成为好友后,身上的土味更加凸显,年纪轻轻就有了北京老大爷的老态。
甚至有人暗中提醒朱时茂,离陈佩斯这个“邋遢鬼”远点,不过,两人并未在意,只是一笑而过。
1980年,陈佩斯与父亲陈强首度合作,主演电影《瞧这一家子》,父子俩展现出了不俗的演技,该片更是一举获得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真正使陈佩斯彻底走红的,是1984年的喜剧节目《吃面条》。
经姜昆推荐,他和朱时茂登上春晚舞台,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戏剧表演形式,也就是“小品”。
其实,在节目登台前,几人经过了很长一段备受煎熬的日子,尤其是陈佩斯,对他来说,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一间屋子,两张床铺,两个人,就开始创作,反复钻研,四处讨教,递交的本子一次次被退回,再修改、递交。
这个过程可把陈佩斯憋屈坏了,一次次发起质问,何苦找这罪受?
然后真就撂挑子不干了,要不是朱时茂来回做思想工作,他很可能不会上台。
几经波折,两人好不容易扛下了前期重压,临开演前,又出了问题,有人担心“过度搞笑”,不符合如此严肃的场合,紧要关头,导演黄一鹤拍板:“你们上!出问题我顶着!”
结果超出预期,观众笑得人仰马翻,从头到尾,嘴巴几乎没闭上过,流里流气的“陈小二”带来的滑稽表演,在老百姓心中留下深刻烙印。
后来,一度出现春晚节目电话被打爆的状况,都在夸耀:“这碗面条吃得真带劲”。
1986年陈朱二人的《羊肉串》再创辉煌,抛开搞笑表面,展现出小人物善恶美丑的心理,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喜剧风格。
1990年的《主角与配角》、1991年的《警察与小偷》、1992年的《姐夫与小舅子》等,每个作品都百看不腻,堪称经典,即使现在拿出来看,也毫不过时。
但是,爆火却让陈佩斯牺牲掉了一些自我感受。
春晚演员们在形势逼迫下,营造出的紧张气氛,大大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淡。
表演上的拘束、形式上的限制,使他变得越来越被动,这对于一个喜剧人来说是个不良信号。
当然,也离不开那场京东娱乐圈的官司。
3.陈佩斯:不能容忍被漠视
事业发展正当头,陈佩斯和朱时茂发现自己创作的小品,没有经过允许,竟然出现在了央视下属公司的盗版光碟上。
当年类似事件太多了,没人去计较,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背后嘲笑这哥俩不识抬举的人不在少数。
奈何陈佩斯是个硬骨头,铁了心追究到底,对他来说,这不仅仅是场官司那么简单,更像是精神上的一场较量,“一根筋”的性格不允许他视而不见吗,更不允许被人当猴耍。
何况牵扯到版权问题,等于直接触碰到了创作者的底线,这个真,还就非较不可了。
他拉来了老搭档朱时茂,两人一同将央视告上了法庭,其实,除他们外,还牵扯到巩汉林、蔡明等人,只不过人家不愿多事,纷纷放弃诉讼。
如果不是陈佩斯顶着,就连朱时茂都很有可能打退堂鼓,好在最后坚持下来了,赢了官司,获赔33万,对方也公开道歉。
可惜了两人的演艺事业,此后便陷入低谷期,“被封杀”的传闻传了数遍,陈佩斯一度面临没钱给儿子交学费的落魄境地。
重点是,外界认为,人家平台捧红了陈朱哥俩,他们回过头来发起状告,这一行为无异于“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毫无感恩之心,还背上了小人骂名。
那么,面对现实的一地鸡毛,陈佩斯可曾后悔过?
答案是否定的,在采访中被问及,他坚定回答:“不后悔,虽然代价比较大。”
他还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这个社会已经够烂了,难道还要把余生烂下去?我不是什么斗士,别高抬我,也只是对错误的事情,说了个不字。”
对他来说,获得尊严上的认可,远比一些物质金钱要实在许多,最起码得到了心灵上的安稳与自由,能够达到如此境界,纵观整个娱乐圈也没几人。
所以即使离开那个平台,他也照样可以凭实力混口饭吃。
4.晚年生活
出走之后,陈佩斯的生活境况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传出过许多无厘头版本。
其实,他过了几年半隐退的潇洒日子后,便一头扎进了话剧舞台,首次导演作品《托儿》
就大获全胜,全国多次巡演,票房超千万,收获观众一致好评。
紧接着,《阳台》《阿斗》《亲戚朋友好算账》等高质量作品,都在话剧舞台上应运而生。
尤其是2008年的《阿斗》,在北京民族宫大剧院演出后,引起不小轰动,推动了国内的话剧热。
成功来之不易,为确保作品质量,陈佩斯经常整宿睡不着,长期靠药物维持睡眠,身上的那份担子从没卸下来过。
同样的状况,葛优也遇到过,这大概是艺术家之间的共通之处吧,演艺圈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从业者,对表演怀有崇高的敬畏之心,不允许它被玷污,用生命去捍卫。
当心中有力量时,面对外界诱惑,也就看得云淡风轻。
在短视频风靡的当下,各大明星转战直播间带货,赚快钱,许多老艺术家因此翻车,被吐槽吃相难看,潘长江就是一个例子。
令网友感到意外的是,陈佩斯也开启了首次直播,不过,对比起张铁林、刘晓庆的天价字画,他的售价仅43元的签名扇,显得格外亲切。
无论在艺术还是人品方面,陈佩斯都有自己的坚持,这正是他身上最宝贵的东西。
心中有底线,做事也就有力量,行得正坐得端,他是堂堂正正的艺术家,是后辈应该学习的榜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