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敢言

伊朗的外交政策正在经历剧变。在短短一个月内,伊朗与中国和俄罗斯的互动频率急剧上升,显然是在对外部压力作出反应。仅仅过去的十几天里,伊朗就与中国进行三次高频次接触,12月19日,伊朗副总统扎里夫会见了中国驻伊大使;12月22日,哈梅内伊的顾问拉里贾尼再次会见了中国驻伊大使;而12月27至28日,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更是亲自访问了中国。这样的外交密集互动,反映出伊朗在对外关系上的深刻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伊朗也与俄罗斯进行了相似的互动。伊朗外交部长佩泽希齐扬在12月17日亲自前往莫斯科,与俄方进行磋商。要知道,在此之前,伊朗一直奉行对西方的“绥靖政策”,力图与美国和欧洲保持某种程度的和解,然而这一策略的效果并不理想。伊朗为何突然将外交重心转向中国和俄罗斯?答案显而易见,伊朗正面临来自欧美,尤其是来自以色列的巨大压力,迫切需要找到支持与庇护。

伊朗的转向,最直观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要么是伊朗终于认清了现实,回到了原来的道路;要么是伊朗已经意识到局势的危急,开始为可能的冲突做好准备。两种可能性,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

第一种可能性是伊朗终于意识到,对西方的绥靖并没有得到任何回报。无论是与美国的会谈,还是与欧洲的互动,伊朗的这些努力最终都被欧美国家视作软弱和妥协,得不到实质性的回馈。佩泽希齐扬亲自前往美国跪求放过,结果不仅没有得到任何正面回应,反而在欧美和以色列的眼中,伊朗变得愈发软弱可欺。此时,伊朗意识到,依靠西方的支持已经不可能扭转其命运。面对美国与以色列联手施压的局面,伊朗只能重新回到中俄一边,寻求更为稳定的支持。

第二种可能性是,伊朗已经开始感到“日暮途穷”,未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随着“抵抗之弧”内多个重要盟友的被打击,伊朗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显得异常孤立。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受到致命打击,叙利亚局势不稳,整个中东地区的“抗美联盟”已经开始瓦解。伊朗被边缘化的风险日益增大,甚至有可能在以色列和美国的联手打击下,成为下一个目标。以色列早已明确放言,若情况恶化,伊朗的核设施将会成为打击的目标。而特朗普也明确表示,一旦他重新执政,他不排除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伊朗的处境堪忧,其空军和海军几乎没有反击能力,陆军更是早已在内部腐化,面对以色列和美国的联合打击,伊朗的生存空间已经非常狭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和以色列的步伐已经不再局限于中东一隅。以色列早前明确表示,其战略目标之一就是彻底摧毁伊朗的核能力,并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特朗普甚至在2018年宣布退出伊朗核协议,重新施加严厉制裁,孤立伊朗。美国的目标不仅仅是制裁,更是打击伊朗的战略纵深,使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

与此同时,美国在中东的战略布局正逐渐收紧。美国早前利用伊朗与邻国关系不佳的漏洞,建立了一个几乎包围伊朗的战略防线。伊朗的盟友之一,叙利亚的局势日益复杂,以色列的军事打击不断升级,黎巴嫩的真主党、哈马斯等伊朗支持的武装力量纷纷遭到强力打击。伊朗与其地区盟友的关系日益疏远,其地缘政治的劣势愈发明显。

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美国打萨达姆只用了42天,而如果没有外部援助,伊朗的军事体系根本无法对抗美以联军的合力。一旦美国对伊朗动手,伊朗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层面,都将遭遇巨大的冲击。

面对这样孤立的局面,伊朗深知,没有中俄的支持,其生存空间将变得越来越窄。因此,伊朗在过去一个月内频繁与中国和俄罗斯接触,寻求在这两个大国的庇护下,抵御西方和以色列的压力。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在国际上为伊朗争取了一定的支持,尤其是在核问题上的外交博弈中,中国对伊朗的支持至关重要。中国的能源需求和中东的地缘政治利益决定了其不会轻易放弃与伊朗的关系。而俄罗斯作为伊朗在军事与战略上的重要盟友,也同样在地缘政治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俄罗斯与伊朗的合作,尤其是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合作,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区域合作,形成了对抗西方战略的共同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深知,中俄的支持是其在未来冲突中最为关键的因素。若没有中俄的支持,伊朗在面对美以联军的联合打击时,几乎没有任何反抗之力。尤其是俄罗斯,其庞大的军事力量和在中东的战略布局,使得伊朗在面临西方压力时能够获得一定的战略缓冲。伊朗的外交转向,显然是基于这种深刻的战略考量。

伊朗的外交政策转向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其目前所面临的内外压力。伊朗试图通过加强与中俄的合作,寻求在全球战略博弈中获得更强的支持。然而,伊朗的战略转型是否能奏效,还需要时间的验证。如果伊朗依然继续依赖中俄的支持,可能会避免短期内的危险,但从长远来看,伊朗是否能扭转困境,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更为重要的是,伊朗是否能够在接下来的国际博弈中找到新的战略定位,才是其能否存续下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