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在创业失败后,依旧难逃成“老赖”的魔咒。
有些人明目张胆的移民,携款潜逃。
有些人是明目张胆的“消失”,即使在大数据如此发达的时代,依旧无迹可寻。
泉州首富李炳江就是一个被限制高消80多条的人,可他最终还是消失在了大众视野,并留下了“厦门第一高楼”。
泉州首富
一说到首富,那一定是有钱有地位的人,李炳江也不例外。
早年间,他曾用名李榕新,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他创建了福建省永榕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要知道,电力绝对是一个很吃香的行业,而李炳江就是靠着电力发家致富。
那时候,中国人固有的成功商人形象是:做大做强。
李炳江靠着电力虽然做强了,但并没有做大。
于是李炳江就让自己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从电力,向房地产、进出口贸易、金融、传媒、农业等多个领域发展。
总之,哪个行业吃香,他都会涉猎。
在李炳江的高歌猛进下,企业发展速度确实很快。
2015年,李炳江就将公司改名为京朋国际集团,总资产高达110亿元,成为泉州的首富。
2016年,李炳江更是将公司从福建迁往北京。
即便到了此刻,李炳江依旧很低调,还是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李炳江的名字。
直到李炳江花20亿拍下厦门邮电大厦,他的名字才震惊众人。
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好的开始,谁也没想到这个厦门大厦会成为李炳江的绝唱。
首富成“老赖”
李炳江拍下邮电大厦后,就将其更名为厦门国际中心,这里地处厦门西部最早的高端商务区。
而李炳江看中的也是厦门国际中心在高端商务区的商业属性。
在李炳江的规划中,厦门国际中心总高度339.88米,建成后将成为厦门地标,引领厦门商业潮流,更能成为李炳江事业中的另一个标杆。
可事实呢?
厦门国际中心一直烂尾到现在。
厦门国际中心早在1997年就通过了规划,当时是邮电大厦,后来邮电分家,大厦分给了邮政系统。
可邮政根本没有那个实力,直到2003年也才建了8层裙楼,就没资金投资了,大厦就被搁浅了。
大厦与鼓浪屿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绝佳,政府不可能让在寸土寸金的地方有烂尾楼存在。
可这样大的工程,想要一个有实力的人接手并不容易,直到2009年,大厦甚至开出5亿底价,依旧无人接手。
与此同时,李炳江想把公司做大做强,正缺少项目开发,在了解到厦门大厦的情况后,他出手阔绰地直接甩出20亿,买下了价值5亿的烂尾楼。
这一举动,让商圈震惊,让更多人见识到了李炳江的财力跟魄力,甚至在2016年,蒙古国时任总理赛汗比勒格还亲自会见了以李炳江为首的京朋国际集团。
事业的顺遂,野心的膨胀,让李炳江越来越迷失在这种盲目的喜悦中。
2017年,李炳江计划京朋集团年产值达到400亿元,2018年达到1200亿元,力争成为中国企业500强。
在这种强大的宏愿目标下,李炳江只能不断的找项目投资,让钱滚钱产生更多的钱。
要知道,一般人“病急乱投医”还会失误,更何况是一个规模如此大的企业。
在李炳江的观察下,他发现金融行业来钱最快,他就斥资1亿元入股了P2P平台金和所,他希望能通过这个项目赚到钱,好建设厦门第一高楼厦门国际中心。
起初,P2P项目确实给李炳江提供了不少资金,这让李炳江很惊喜,之后他再次投资另外一家P2P平台东宏金融。
可这次还没等到李炳江赚到钱,全国所有的P2P平台开始陆续暴雷,金融监管的审查也更加严格。
李炳江名下的P2P公司也相继暴露,没办法完成对投资人的兑现支付。
无奈之下,只能拿出厦门国家中心的股权进行抵押债务。
可能会有人疑惑,李炳江明明在之前还是身价百亿的富豪,为何P2P暴露1亿就没办法支付了?
原来,李炳江名下不仅仅是2个P2P平台,而是多个,且同时暴露,很多投资者血本无归,其金融机构下的很多员工也未拿到工资。
除此之外,李炳江在外还有很多欠款,在李炳江拿下“厦门国际中心”时,其资金并不是李炳江的京朋集团全部拿出来的,而是从其他公司借的本金。
李炳江本想靠着P2P钱生钱,有了建设厦门第一高楼的资本还是能还了借款,没想到P2P暴露,钱没还上,还无奈之下丢了厦门第一大厦。
这一连串的债务,让李炳江根本无法偿还,厦门第一大厦的建设被搁浅,李炳江人被法院多次传唤,却一次也没到场,即使被限制80多条消费限令,依旧没有李炳江的身影。
一代首富,就这样落下帷幕,成为人人憎恨的“老赖”。
厦门第一高楼
厦门第一高楼的建设可谓是一波三折,经历多个买主,却一直未能建成。
在经历李炳江的建设之后,厦门国际中心的整个楼盘市值已经接近52亿。
可随着李炳江的“失联”,厦门国际中心再次成为烂尾楼盘。
之后厦门国际中心在阿里拍卖,可惜并未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最后竟落到流拍的地步。
无奈之下,厦门国际中心只能降低起拍价,最后以29.12亿成功被中国绿发拍下。
52亿的资产,以29.12亿的价格拍下,对比曾经5亿的价格,被李炳江20亿拿下,很多人都在想,看到这样的价格对比,李炳江会是怎样的感受?
不管值不值,好歹厦门国际中心被再次拍卖出去了,不管将来发展如何,至少不会再是烂尾楼了。
其实,对于高楼、摩天大厦这类建筑中国也有不少地方都有,且都成为当地的地标建筑。
可如今政府已经严禁各地建设这个高层建筑了,因为这样大的工程需要注入的资金很大,一旦资金短缺,那必然会烂尾,而且烂尾后也很难有人能够接手。
再者如果是投资人缺乏眼光,那么摩天大厦在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政策的原因也会成为烂尾楼。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摩天大楼建设的技术难度大,在验收的时候,如果不合格,依旧会烂尾。
因此,国家已经严禁各地为了标新立异建设摩天大楼。
结语
很多失败的商人都对“做大做强”有着很深的误解,一个企业的成功与否还是要看其专业性,而不是所谓的“大而全”。
对于李炳江你还是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看到厦门第一大厦的经历,你认为李炳江丢了大厦冤不冤?
参考资料
中国经营报:“厦门第一高楼”三次转手背后:福建商人李柄江的野心与绝唱
上观新闻:23年仍未完工,339米厦门“第一高楼”遭流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