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现场
“当人工智能可以解决大部分重复性、技术性问题时,大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哪些核心能力?”12月24日,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逸夫科学馆报告厅座无虚席,学校党委书记章熙春为学生讲授思政课,这一时代叩问引发在场师生的深入思考。
从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出发,章熙春围绕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深层原因、实践探索、机遇挑战,引导师生明晰发力方向,激励广大师生积极拥抱变化,主动参与产教融合,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澎湃动力。学校“习语心传”学生党员宣讲团代表、“青马工程”班学员代表、各院(系)学生代表、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代表在五山校区逸夫科学馆报告厅现场听课,副校长李正主持思政课。
章熙春书记授课
站在国家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点,为什么要推进产教融合?章熙春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产教融合的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贯通起来学习领会,深入阐释了产教融合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和服务大湾区发展中的关键性、引领性作用。他指出,产教融合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有机结合的关键路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应用场景,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土壤,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作为一所在成立之初就肩负着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探路者重任的百年学府,华南理工大学始终走在产教融合的全国前列。章熙春带领大家回顾了学校坚持产教融合办学模式,融入发展促发展,不断推进有组织科研创新、有组织人才培养、有组织社会服务的实践探索。他为大家讲述了一个个实业救国、工程报国、产业兴国的华工故事,细数了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通过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在一流学科建设、高水平科学研究、高质量成果转化、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在地国际化”与“双向国际化”互促双强等方面的扎实举措和亮眼成绩,“总之,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实现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出类拔萃!”
章熙春书记授课
“同学们,我们身处大湾区,学校拥有强大的基础和优势,通过产教融合加速自身成长、服务国家发展,既是机遇挑战,又是使命责任!”章熙春分享了多位华工学子依托学校产教融合平台成长成才、追求卓越的故事:何小鹏校友以科技为导向,带领小鹏汽车不断创新前行;郑子杰同学创办极臻科技,不断探索“低空产业”的未来;深中通道的建设中,华工校友、师生深度参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多个环节;港珠澳大桥等超级工程和海心桥、中国版本馆广州分馆、广州白云站等一批地标性建筑都有华工人的身影,闪耀着华工人的智慧与担当……
以优秀华工人为榜样,章熙春勉励同学们传承华工优良传统,将个人的成长成才融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坚持创新创造、学以致用、笃实奋进,争当科技报国的开路先锋、产业兴国的事业闯将、工程强国的中流砥柱。
“人工智能已经进入‘Next Level’,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社会,这是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必然。面对这场深刻的变革,我们无需逃避,更不应恐慌,应当以更加开放、理性和包容的心态,积极拥抱这一变化,提前做好相应准备。”至此,章熙春思政课开始时的提问,答案已呼之欲出。他进一步表示,产教融合是培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人才的重要途径,希望同学们用好产教融合平台、参与产教融合项目、抓好产教融合利器,提升自己的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工程能力,以坚定的信心、饱满的热情、奋发的姿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中成就精彩人生。
师生认真听课
课后,电力学院2023级博士生庄吉霓表示:“章书记提出的‘做中学’和主动研究‘真问题’的理念让我深受启发。尤其是提到的学校与南方电网的有关合作,和我目前的研究方向紧密相关,更加坚定了我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主动参与产教融合的信心。”
“章书记带来了一场富有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的思政课,”2022级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生张赫表示:“我曾奔赴深中通道这一‘国之重器’的建设现场,见证超级工程一次次刷新记录。身为新时代青年,我将持续锤炼自己技术创新与解决复杂工程难题的能力。”
2023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生刘忠宇表示:“在华工这片创新的沃土,我们能触摸行业前沿,锤炼技能,培养国际视野。特别是一大批产业界校友的创新故事,激励我们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拼搏,积极投身到湾区发展洪流中去。”
章熙春书记与听课师生合影
学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负责人,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社会科学处、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处学院相关负责人一同听课。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文:学生工作部(处)
图:孙彦东 富嘉俊
微信编辑:鲍恩
初审:冀早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