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玉良
这篇文章我是想向大家说明一个道理,爱是相互的。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这叫知恩图报。如果大家都有知恩图报的心,社会的运转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利他主义就会盛行。反过来,如果大家都没有知恩图报之心,利己主义盛行,那社会的运转就不通畅,就会很糟糕。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社会,后者的成份大一些,所以才会有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问题,才会出现见义勇为反被讹诈的问题,才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与人之间不得不冷漠自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弱化,而坑人骗人的恶劣事件层出不穷。长此以往,社会的运转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人人都是受害者。大家说对不对?
社会上的这种不正常关系也影响到家庭,尤其是婆媳关系、公媳关系。大家发现没有,现在流行年轻人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子,而结了婚的夫妻,婆媳关系、公媳关系也很不容易处理好。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没落了,有人甚至说24孝是封建糟粕。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多家庭的不和谐不是因为小两口不睦,而是婆媳关系,公媳关系紧张。我们的宣传部门在这方面做工作了没有?做了。我看街上的宣传画,有24孝;一些国学专家又发明出“新24孝”,新时代如何吸收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去除某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糟粕,应该被列为一个重要课题。这也是我一定要讲这节课,与大家共同探讨接地气的孝道文化原因之一。因为践行孝道是自觉自愿的才会和谐,而不是靠法院强制执行能够办到的。
这篇文章我想结合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与当今现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提出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大家共同分析一下我说得对不对。
第一,爱是相护的,做公公、婆婆的,要改变观念,不要传承古老的公公、婆婆架子了,要像爱儿子一样爱儿媳,把儿媳当女儿对待,处理好与儿媳的关系。现在的时代,儿媳在娘家都是娇生惯养的,公主一样,进了婆家家门,公公婆婆要给予足够的温暖,搞好与儿媳的关系。再象过去那样端着长辈的架子,吆五喝六的不灵了。
第二,公公、婆婆要习惯独处生活,就像动物一样,比如老虎把小老虎养大了,会把小老虎放到大森林里,让它独立捕食,而不是把它放在身边。西方国家一般把儿子养到18岁成年,就放养了,让他独立面对生活。中国的家长也要改变古老的传统观念,不要管了儿子管孙子,操一辈子心也不落好。现在的家庭,一般来说儿子与父母不会住在一起,除非没有房子住,要学会接受这种现实。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不要把儿子拴一辈子。家长把儿子养大了,给他娶了媳妇,可以说已经完成了这一阶段的任务。剩下的事,除非人命关天的事,能少管就少管,能不管就不管。
第三,在商品经济时代如何尽孝,要与理财紧紧连接在一起。所以,这就要求做父母的要务实一点,体谅儿女为了生存而奔波。没钱拿什么尽孝?总不能一家人对着喝西北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挣钱是第一位的。子女如果不能在身边陪伴父母,但按时供应养老费,这也是尽孝了,不能说不孝。如果子女多,有出钱的,有出力的,这就很合理。如果是独生子女,为了生活把父母送进养老院,也不能说是不孝。比如一些在国外生活的子女,没有能力把父母接到国外,但按时承担父母养老院的费用,不能说他不孝。做父母的要学会接受这种现实。
第四,作为儿子和儿媳而言,孝道文化不能丢,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之所以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文明未中断的,孝文化的传承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曾国藩说:读尽天下书,无非一孝字。乌鸦还知道反哺,何况人呢?家长把子女拉扯大,子女为父母养老送终,这是天经地义的逻辑。中国的孝道文化,把孝提高到“经”地步,称为孝经。古代的很多孝的案例,如24孝,孝几乎是无条件的。比如舜帝的父亲对舜就不好,偏向宠爱舜帝的弟弟象,但舜帝仍然一如继往地孝敬他的父亲。现在时代不同了,如果放在现在舜帝的父亲瞽叟仍然虐等甚至迫害他的儿子,像舜帝一样尽孝的概率微乎其微。有的时候儿女不孝也是有原因的,父母为老不尊,自种恶因。这一点必须提起高度注意。
第五,不孝的子女,影响他的人脉与事业。孝与不孝,与他的人脉、事业是有非常巨大的关联性的。人们常说,评判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先看他孝不孝。对他的父母都不好,就谈不上对朋友忠诚,更谈不上做生意讲诚信。因为父母把儿女养大、儿女为父母养老送终,这本身就是一个契约。不孝就是违背了契约,不光没有人跟你真心交往,生意伙伴也会严重怀疑你的诚信。
第六,父母岁数大了,要把父母当作孩子一样孝敬,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古代流传的“孝之四要”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我所强调的是,不是原则性问题,不要跟父母抬杠,不为别的,因为没必要。当然,如果父母提出无理要求,也要据理力争,但态度要和缓。不能把父母气出心脏病来,到时候住院还是你花钱。
第七、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的儿女,因为工作关系或其他原因做不到“父母在,不远游”,但一定要尽量创造条件“常回家看看”,尤其是节假日、父母的生日等日子,父母最高兴的事,一是儿女有出息,二是儿女健康平安。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理解了这一点,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如果不能回家与父母团聚,也一定记得给父母打电话或微信视频。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让父母知道子女也想他就可以了。
第八、听父母的唠叨也是一种孝。父母岁数大了,不能干什么事了,他的头脑里就都是回忆。子女倾听父母唠叨,对他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会产生愉悦感甚至价值感。如果父母爱学习的话,要教给父母上网,这样他才会感觉没被时代淘汰。会上网的家长,会在网络上寻求生活的乐趣。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多带家长出去旅游拍照,家长就会重燃生活的热情。老人身心愉悦了,当然就会长寿,少生病。
第九,积极支持父母培养个人爱好,也是一种孝。而且这种孝可以减少父母对儿女的怪罪。父母有了个人爱好,比如下棋,写作,绘画,书法,打牌,跳舞,唱歌、上网等等,他就会沉迷其中,从而就不会怪罪子女不陪他,而自己乐在其中。实际上最不好的一种状况,就是父母什么个人爱好也没有,你看农村中一些老头,吃了饭就在那贴墙根,显得孤独无依。没有爱好就会无事生非,没事找事,牢骚埋怨。
第十,如果是单亲家庭,支持父亲或母亲谈恋爱、再婚,是最大的孝。当然这就建立在父亲或母亲有那个意思,并且有能力找到梦中人的情况。儿女再孝顺,也无法代替配偶带来的爱,老了也会有情感上的需求。
第十一,孝敬父母,其实总结起来很简单,包括满足父亲物质上的需求和精神上的需求而已。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不可一概而论。根据自身经济情况量身定做就可以了。没必要家庭与家庭之间进行攀比。不管怎么做,能保持家庭和睦,父母对子女,对儿媳没意见,儿媳对公公婆婆没意见,就是晚辈尽孝了。其他家庭或者什么机构不要随意评判。说东说西的反倒会破坏家庭的和谐,人为制造出矛盾来。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了,晚辈了干事业才会舒心,没有后顾之忧。家庭和睦了,晚辈在外面受到挫折,受到委屈,才能回到家庭的港弯排除心中的郁闷。
第十二,学会家庭理财,如果能够给父母买上一份保险,遇到突发状况会解决很多问题。老人年纪大了,难免有病有灾的。有保险的家庭和没保险的家庭相比,就更有底气。因此,选择最有保障的、公信力强的保险公司,购买适于老年人的保险,也要列入家庭理财计划。当然,这要建立在有这个能力购买保险的基础上。
第十三,一般来说,父母与子女是存在代沟的,能够弥补或填平这个代沟,是父母的智慧,也是子女的智慧。一家人能做到无话不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做得很好了。父母要与时俱进,多学年轻人懂的东西。子女善于当家长的老师,帮助他们接受新鲜事务,父母和子女达到同频点,才会弹出欢快和谐的乐章。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