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书法名世,独创“启功体”,被誉为“现代王羲之”“诗书画”三绝。
他是皇室后裔、雍正九代孙,但他却不愿意姓爱新觉罗,而是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教师,姓启名功。”
启功的学问,被认为是承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桥梁,他将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中高深的美,带给普通的大众。
书法界评论他的作品“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洒脱,使观赏者觉得馀味无穷”,被誉为当代文人书法的绝唱。
启功的人生更加传奇,他生于1912年,出身皇族,本来含着金汤匙出生,可在前一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覆灭,“黄带子”“铁杆庄稼”的身份烟消云散。
雪上加霜的是, 父亲在其一岁时因病去世,之后家道中落,他靠着母亲和姑姑的抚养长大,上学的时候,也要靠着外祖父的几位朋友接济。
即便如此,启功还是在中学便辍学了,为了谋生,他靠卖画糊口,所幸启功并未放弃学习,他拜师贾羲民、齐白石等书画名家,又跟随“北张南溥”中的溥心畬学习。或许是天分使然,又或许是孜孜不倦的努力换来了命运的眷顾,21岁时,经傅增湘先生介绍,得以结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先生。
陈垣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陈垣先生的为人处世和史学造诣,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深深影响着启功先生。在陈垣先生的关怀指导下,启功成为了当代屈指可数的集古典文学研究、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诗、书、画创作于一身的一代宗师。
1957年,启功的母亲和姑姑相继去世,失去“双亲”的悲痛尚在,一年后,又无缘无故被划分为右派,教授职位也被撤销,年逾花甲的他还被分配打扫校园。
也许是早年苦难加上中年受挫的原因,启功对世界的认识异常清醒超脱,1977年,66虚岁时,启功为自己撰写了一篇著名的“墓志铭”: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尽管66岁就写下了墓志铭,启功先生却活到了93岁高寿,晚年的他名声渐盛,先后任中国书法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可在如此响亮的名头下,启功却像一个老顽童,经常与人交谈着就乐呵起来,蹦出几句俏皮话,凡事不拘一格,乐观豁达。
如今,启功先生已经去世近20年了,但他的书法之道和“无所畏,无所忧”的人生态度依然影响着今天的人们。
在快节奏的社会,我们为什么还要了解书法?启功的书法之道中蕴含了怎样的人生智慧?启功的人生态度又能给今天的年轻人带来怎样的启发?
1月10日上午10点,我们邀请了著名书法家、北京启功艺术研究会创会秘书长李强和资深媒体人、文化博主小森,来到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跟大家一起聊聊启功的书法之道与人生智慧,聊聊如何在书法中,安放内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