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枕河而生、依水而兴、因水而美。洪泽湖、骆马湖南北相望,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城而过,水域面积307万亩,占市域面积约四分之一,造就了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独特风情。近年来,宿迁市围绕“水润之城”这一金字招牌,做活“水文章”,在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和水文化传承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幅幅河湖清秀、创新发展、民生富足的生态画卷正在这座城市中徐徐展开。
水资源管理与再生水利用
2019年5月,宿迁首次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多年来,宿迁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着力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图源:宿迁网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宿迁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并重,精心呵护“水润之城”金字招牌,实现了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全覆盖,并成功创建水利部节水型高校3所、省级节水型学校183所,以及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等446个,推动宿迁灌区建成节水型高效灌区。
再生水利用是宿迁市水资源管理的另一大亮点。为推动再生水成为城市的第二水源,宿迁市持续发力,2023年中心城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了4043万吨,其中宿城区、苏宿工业园区再生水利用率超过了35%。通过再生水的利用,宿迁市不仅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减少了污水排放,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双重保护。
此外,宿迁市还注重数据的监测与统计,以确保水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数据显示,2023年宿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7.6%、16.1%,水资源管理成效显著。
现代水网建设与河湖环境改善
在现代水网建设方面,宿迁市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现代水网体系,宿迁市在全省率先编制了《宿迁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着力构建“十大河湖举纲,千里河渠织目,百闸多点系结”的现代水网总布局。
同时,宿迁市还编制完成了《宿迁市现代水网先导区实施方案》,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围绕国省水网、市域水网、现代水网示范片区三个方面,编排32项标志性工程,预计到2025年,完成投资142亿元,助力打造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进一步绘就生态水美新画卷。
图源:宿迁网
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宿迁市的水资源配置能力,还改善了河湖环境。宿迁市聚焦幸福河湖建设,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河湖保护专项整治行动,并出台了《宿迁市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通过这些措施,宿迁市的河湖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宿迁市在现代水网建设中还特别注重节水型灌区的建设。通过灌区整合和现代化改造,宿迁市的大中型灌区灌溉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宿迁市推动泗洪县优化整合中小型灌区,形成“1大6中”灌区格局,76.6万亩濉汴河灌区成功进入水利部大型灌区名录;推动宿城区整合82.2万亩古黄河灌区。这些灌区的建设不仅提高了灌溉效率,还节约了水资源,为宿迁市的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水文化传承与生态河道建设
除了水资源管理和现代水网建设,宿迁市还特别重视水文化的传承和生态河道的建设。宿迁市拥有丰富的水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水乡风情,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为宿迁市的水文化传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图源:宿迁网
为了弘扬水文化,宿迁市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水文化宣传活动,举办水乡文化节、水上运动赛事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宿迁市的水文化魅力。同时,宿迁市还注重将水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中,打造了骆马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一批具有水乡特色的旅游景区和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提升宿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在生态河道建设方面,宿迁市将其作为改善农村人居水环境的重要举措。宿迁市聚焦加快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将其纳入了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指标和民生实事项目,并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与管护的实施意见》。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宿迁市的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4年2月,宿迁市累计新建农村生态河道3100公里,有效提升河道引排能力,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此外,宿迁市还特别注重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部署,统筹相关部门及社会资本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治理。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宿迁市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一系列创新举措和实践探索,如今,宿迁河湖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一幅幅河湖清秀、创新发展、民生富足的生态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未来,宿迁市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工作,努力打造更加美丽宜居的“水润之城”。
文/常山
资料来源:宿迁网、中国江苏网、新华报业网、宿迁市人民政府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