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7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报道
2025年1月3日,四川省川剧院小剧场“状元茶舍”进入收尾阶段,这是四川省文联主席、省剧协主席、省川剧院院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智林担任现场“监工”的第51天。这一天,他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华西都市报》创刊30周年“拾光礼盒”。
打开“拾光礼盒”,一份“穿越”30年的《华西都市报》创刊号特制摆台,吸引了陈智林的注意力。“跟很多人一样,我也是华西都市报的忠实读者。”他感慨道,“以民为本的《华西都市报》创刊后,成了我们了解社会、把握情感的真理指南,伴着我们学习、进步、成长、努力。”
在陈智林看来,《华西都市报》代表了一种都市情怀,30年来,如灯塔般照亮了广大读者前进的道路。这30年,也是陈智林艺术人生不断发展、成熟的时期,他在传统文化领域上下求索,成为当代川剧界的领军人物,也见证了《华西都市报》从传统纸媒向封面新闻智媒体的转型。“30年风风雨雨,《华西都市报》让我们懂得了人生。谢谢《华西都市报》,生日快乐!”
陈智林
陈智林认为,《华西都市报》的与时俱进,恰似川剧迈向新时代的步伐,二者皆秉持着对新事物接纳、追求,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积极守正创新,坚持用优质内容、优质作品,讲好巴蜀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统文化与媒体相辅相成。媒体的助力,提高了优质传统文化的知晓度和透明度,优质文化作品也成了媒体内容的支撑,二者相得益彰。”
陈智林
他也强调,追求人性与人情的思想表达,在舞台呈现和媒体发展中均至关重要。陈智林提出,不管是川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还是媒体行业的发展,都要避免“一叶障目”,应如春雨般“润物无声”,让观众、读者在观演、阅读中达到“开卷有益”的目的。他以川剧变脸为例,称“变脸让大众迅速走近了川剧,但不能让观众仅聚焦于变脸这一表象,而忽略川剧丰富的内涵,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推广。”
“状元茶舍”题词
在追求艺术道路的过程中,陈智林也一直在探索传统文化的新表达。他计划将“状元茶舍”打造成艺术传承空间和学术交流平台,为文化活动提供无障碍的交流场景,如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封面会客厅”一般,与各方开展联动,共同推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未来,观众还可以在“状元茶舍”欣赏到各艺术院团的小剧场剧目,全方位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促进观众的共情与共同创作思维的激发,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