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的朱鹮频繁在海外社交平台亮相,成为备受瞩目的“明星物种”,引发众多海外网友的关注与喜爱。长期拍摄鸟类的摄影师金子对此深有体会:“现在能拍到朱鹮的照片越来越多了。朱鹮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大家也更容易捕捉到它们灵动可爱的样子。”
秦岭
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为朱鹮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栖息环境
秦岭地区生态治理取得卓越成效
《秦岭画卷》曹泽铖 摄
2024年12月31日,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指出,“系统治理”已成为陕西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词。秦岭堪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从重点整治走向系统治理”的典型案例和精彩样本。
秦岭覆盖近三成陕西省域,2023年以来,陕西省涉秦岭六市走出一条生态治理各具特色、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生态发展共创共享的大山脉系统治理之路。
西安完善秦岭常态治理、数字监管和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三大机制”,迈入“智慧秦岭3.0”时代,织就数字防护网;汉中强化跨区域协作,与川甘签订协议,建立多项机制,预防跨区域环境问题;安康探索新模式,首创多个“第一”,完成林业碳汇交易且交易额可观;商洛建成评估平台,破解生态产品价值“核算难”;宝鸡做好“绿色生态”文章,眉县、太白县入选相关案例;渭南遵循“生态+文旅”思路,生态与旅游的正向循环加速形成……
秦岭地区生态治理的卓越成效,仅仅是陕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一个生动缩影。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一场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变革正在蓬勃展开。
生态环境实现从 “黄” 到 “绿” 华丽转身
《渭河两岸》李世平 摄
渭河,陕西的母亲河。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治污举措,渭河水质显著提升。沿岸的污水处理厂不断升级改造,工业废水排放得到严格管控。如今,渭河两岸绿意盎然,植被繁茂,许多珍稀鸟类也重新回到这里栖息繁衍,形成了一条生机勃勃的生态廊道,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和生态空间,也为关中平原的生态稳定筑牢了根基。
陕北地区,曾经是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在长期的不懈努力下,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程成效斐然。昔日的荒山秃岭逐渐被郁郁葱葱的森林所覆盖,植被覆盖率大幅提高。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封禁治理等措施,土壤侵蚀得到有效遏制,黄河泥沙含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实现了从 “黄” 到 “绿” 的华丽转身,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面貌,也为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陕南地区,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各地积极发展有机农业、生态茶园、特色林果业等绿色产业,生态旅游蓬勃兴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这里深入人心,形成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从秦岭到渭河,从陕北到陕南,陕西在生态环境建设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不断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截至目前,秦岭区域12个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个县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称号。
2024年1—10月,全省国考10市空气质量同比改善5.6%,优良天数同比增加8.1天,PM2.5浓度同比改善5.7%。
黄河干流陕西段、渭河、北洛河、泾河、延河、汉江、丹江、嘉陵江等河流水质持续为优,67个河湖纳入省级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
来源:三秦都市报
陕闪碧水丨这本科普漫画册,带你读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生态视角丨泾河水污染跨省损赔 如何高效→
环保科普丨如何开启绿色生活?这份攻略请收好~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