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357
电影《小小的我》火了!
从2024年12月27日上映到现在,整整一周,票房突破了4亿!
更难得的是,如此小众的题材,观影者中除了相关群体、群体家人和工作者了,还有很多在生活中跟脑瘫、残障群体并没有交集的年轻人。
当然,这离不开爱豆易烊千玺,但也绝不仅仅因为偶像光环。
四字弟弟演技封神,将不少人带入刘春和的角色中,感受脑瘫人士的内心世界。观众的讨论也从最初只是点评易烊千玺演技的,上升到了看见特需群体的真实生活。
甚至在电影之外,还诞生“愿意帮助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苔花公约。
文丨夏天
编辑 | 米飞飞
易烊千玺留下了“后遗症”
天台上,他拇指和食指艰难地捏住笔杆,手腕僵硬地转动,伴随着手臂肌肉的紧绷与拉扯,终于歪歪扭扭地写下“遗书”二字;
马路上,他双腿微微弯曲,脚尖内扣,摇摇晃晃、颤颤巍巍,拖着地向前挪动;
公交车上,他腰部发力,整个上身努力前倾,可双腿却如同被钉住一般,费了好大劲才摇摇晃晃地缓缓站起……
某音上,有很多《小小的我》的片段。看到这样的易烊千玺,不少人在评论中说:“几年不见,这孩子发生了什么?”
这句话足以看出易烊千玺演得有多逼真。
生活中的脑瘫人士果真如此吗?大米和小米特别采访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的主任医师尹靖宇。
三九脑科医院每年要接诊近2000个脑瘫患者,尹靖宇作为脑瘫科一区副主任,长期从事脑瘫患者的诊断、手术和康复治疗工作。
作为从业者,尹靖宇主任第一时间看了这部电影,在他看来,易烊千玺演得很真实。
“我觉得易烊千玺非常用心,各个细节观察得都很到位。头一直在晃,面部肌肉也一直不受控,手指之间的关节,躯干,脚,全部不自主的活动,而且吞咽功能也有障碍,说话也是不清楚,比较吃力……他扮演的应该是一个混合型脑瘫,属于痉挛型和不随意运动型这两个类型的组合。”
的确,为了演好刘春和,易烊千玺用了很长时间查阅了大量关于脑瘫人士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与脑瘫人士近距离接触,观察和体验他们的生活、行为、情感,还花费了大量时间对着镜子,细心揣摩每一个动作……
甚至在电影杀青后的半年里,从粉丝跟拍的路透图中,仍能看到他身上残留着刘春和的影子。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强调易烊千玺的演技呢?
因为在生活中,大众对残障人士主动且发自内心的关怀很有限。往往只有当残障人士身上具备某些特殊“看点”时,才更容易吸引大众的目光,比如擅长写诗、精通脱口秀,亦或是有幸由当红流量明星来演绎他们的故事。
这很残酷,却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一部小众电影而言,明星的演技越真实,就越能吸引大家关注到其所展现的群体。粉丝也更容易把对爱豆的关注延伸到对其所饰演的群体的关注。
少数派想要被看见、被关注,当红明星代言一定是加分项,就像此前李连杰和文章出演的电影《海洋天堂》,让公众关注到自闭症群体一样。
但是,和自闭症谱系障碍一样,脑瘫群体除了核心症状,其他表现也是各不相同。
尹靖宇主任特别强调,刘春和属于恢复得比较好的一个类型,在刘春和之外,还有很多脑瘫人士无法生活自理……
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希望有更多的明星,能够关注到这些特需群体,哪怕只是演其中一个个体,哪怕只是呈现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只要能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关心到这个群体,就有意义。
“我是脑瘫,不是傻子”
“我(刘春和)是脑瘫,不是傻子。” 这句话在电影中多次出现。
“傻子”,“弱智”,“神经病”……生活中那些举止怪异的人,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相信自闭症家庭深有体会。
这不仅是误解,更是污名化。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脑瘫患者的数量高达 1700 万,而中国就超过 600 万。实际上,在这庞大的脑瘫群体中,不少人的认知和智力与常人并无二致。
刘春和便是如此,他虽身有脑瘫,但和普通人一样,有着自己的生活和梦想。
他行动虽有不便,可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强,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日常事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还把收养的流浪猫照顾了5年。
除此以外,他会写诗、画画,读完了满满一面墙的书,高考成绩更是超出一本线 80 多分,还在上大学前去咖啡店打工,跟着外婆的合唱团打鼓,甚至拿到了驾照。
这样的刘春和,在现实报道中也有很多。比如出版诗集的余秀华,考上清华的赵子康等。
虽然不是所有的脑瘫人士都能做到这点,但因为有他们,才带动更多的人去想要去认识、了解、关注这一群体。
尹靖宇主任介绍,脑瘫是在脑发育过程中,由多种因素引发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症状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还可能伴随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由于损伤程度的差异,每个脑瘫患者所面临的限制也各不相同。
我们总是喜欢被各种励志故事感动,尤其是与命运抗争,实现逆袭的人生。
但身为残障人士,并非一定要励志,才有被看见的价值。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形形色色的性格、能力和追求。
电影中,刘春和努力奋斗的模样,也不仅仅是证明他能与普通人毫无差别。
而是要让我们明白,残障人士并非如人们刻板印象中那样,只懂得基本的吃喝拉撒,他们同样有着正常的生活需求、精神追求及生理需要,同样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平等对待。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电影中,刘春和面试培训机构老师时,讲解了袁枚的这首诗《苔》。
电影外,这首诗所蕴含的力量,得到了延续。2025年,苔花公约诞生了,苔花也成为了“愿意帮助残障人士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标志。
那么,残障人士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呢?
电影多处给出了答案:
比如,在春和刚通过咖啡店兼职的面试,外婆感叹道:“你要成大款了!”的时候,春和回应:“是尊严!”
比如,在公交集团举行的听证会上,刘春和倾诉心声:“我虽然身体有残缺,但我也有我的思想,我也渴望被当作一个正常人来对待。生活里,那些异样的眼光、误解,我受够了。我只是想让你们看见,我努力地学习、工作,去试着做每一件普通人能做的事。
我能照顾好自己,还能帮外婆做事,我读了很多书,也写过诗。我希望大家能真正了解我们这个群体,不要因为身体的一点不同,就把我们看低了,我们也想拥有平等参与生活的机会,拥有属于自己的尊严。”
很多时候,杀死一个人的往往不是残障本身,而是不公平的对待,而是在偏见、排斥、怜悯下,让一个人丧失了尊严。
刘春和说:“一个木桶的盛水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我们就是那块短板。我只是想让你们知道,再渺小再破碎的个体,那也是完整的我的一部分……幸福的意义,应该有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是呀,刘春和是茫茫人海中“小小的我们”里的一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刘春和。
人人都渴望被看见。
即便是深陷困境,特殊需要群体内心深处依然怀揣着对公平的渴望,盼望着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以平等之姿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哪怕荆棘载途,只要给予公平的希望和机会,他们就会拼尽全力追寻自我价值,向世人证明每一个灵魂都有熠熠生辉的权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leiying@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