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之路,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往事。

各支红军队伍在路上牺牲减员了很多,但终究是胜利抵达了目的地,成功在陕北会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不是所有红军部队的人数,走完长征之后都变少了,最先到达延安的红25军,兵力就比以前多。

为啥这支红军队伍不但第一个到地方,人员还不减反增?

其实说来说去,无外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到达陕北的红一、二、四方面军团以上干部合影。

1.地利:没走无人区,路上有人帮

其实早在长征正式开始之前,单看路线规划,中央军委的领导干部们便已经心里有估计,红25军很可能是最先完成此次大规模军事转移的我军部队。

这是因为,红25军的行进道路要比其他各支队伍好走一点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红军以及红二、四、六军团,基本上是向西突破,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一带进发,这些地带不但山高坑深,人口密度还极低。

在川、黔一带的两省交界处山区,甚至方圆百里都没有一户居民,没有人,我军获得物资补给就特别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而言,红25军所走的这条道,就没那么难过了。

红25军是从湖北、河南地区穿过到达西北一带的,最大的阻碍是崇山峻岭,沿路倒是都有人烟。

有常住民的存在,至少军粮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其他红军部队动辄遭遇“粮荒”,战士们不得不啃树皮、食野草、菜根勉强果腹,有点儿蚯蚓、泥鳅吃已经是“荤腥”了,红25军至少每顿都能吃到主食。

唯一的一次军粮短缺问题,出现在长征第二年的秋季,但也很快便化险为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25军这次危机,是一位山地的老牧人仗义出手相助,这才得以化解的。

不止军粮,红25军其他的物资补给,也少不了沿途热心老百姓们的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军之所以在豫、鄂一带如此受底层人民欢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有扎实的红色革命基础,我军的英勇战士们,曾在这里战斗过,为当地老百姓们抗争过。

昔日我军的良好名声,在此时让红25军享受到了“红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天时:老蒋出昏招,我军巧游击

除了“地利”因素,红25军在“天时”方面,也是取得了一定的先机的。

而这个“天时”方面的优势条件,恰恰是我军的敌人老蒋无意间创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25军不是我军的中央部队,出于“垫后”的军事考虑,这支队伍比中央红军大概晚了一个月左右,才踏上了漫漫长征之路。

因为部队兵力比较少,又不是我军中央军委的领导干部们指挥的,老蒋便因此没有过多关注红25军的动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发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踏上长征路。

一心想着“擒王”的老蒋,始终把目标定为聚歼中央红军全军,可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水准,岂是老蒋这种广为诟病的“微操狂魔”所能够抗衡的。

老蒋越是急着指挥手下军阀们追着中央红军跑,就离得毛主席他们越远,反倒给红25军创造了灵活机动的大好战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25军部分人员在长征途中的合影。

国民党重兵都赶去“帮场子”参与围追堵截中央红军了,负责追击红25军的,基本是豫、鄂一带当地蒋系军阀的支线部队,也就是通俗说法的“杂牌军”。

对付这种既没能力、也无斗志的国军“散兵游勇”,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敌人拖入山地,然后进行游击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恰好红25军的正副军事指挥官,程子华与徐海东,都是打山地游击战的一把好手。

面对兵力是己方将近二十倍的敌军,两人毫无惧意,率军巧妙斡旋,在茫茫青山丛林闪转腾挪。

神出鬼没的我军,逮到机会就“狠咬”敌军一口,给国军追兵造成了重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海东(前右一)、程子华(后中)。图源:央广军事

红25军是长征路上各路红军部队里兵力最少的,但也恰恰是人少,让这支队伍机动性特别强。

国军敌人想要进行“搜山”围剿,却根本寻觅不到我军的踪影;苦寻无果、气急败坏的他们计划干脆直接“平推”,结果伏牛山一役,彻底断了他们的指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伏牛山阻击战胜利之后,红25军面临着一个抉择:究竟是继续走蜿蜒崎岖的山路,还是改走相对平坦的大道?

如果是走大路的话,沿途常住人口比较多,获得补给更加容易,而且行军速度也会快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军长程子华经过和政委的审慎决议,还是决定放弃“轻松”路径,继续在“困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因为他们知道所谓的“轻松”,往往同时意味着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良才与程子华等合影

不走山路,红25军相当于是直接暴露在了国军敌人的眼皮子底下。

本来红25军的整体兵力就远不及敌人,一旦整个部队铺陈开来行进,国军追兵来个强势猛攻“拦腰斩断”,我军根本就无法抵挡。

没了山体掩护,游击战也很难打,红25军将面临灭顶之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出于宁可吃苦、绝不冒险的战略考量,红25军坚持在泥泞曲折的山麓地带行军,可即使是这样,他们依然是最先完成长征任务的红军部队。

由此可见,程子华等军队指挥官是多么地具有远见卓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红25军行军顺利,也离不开中央军委的关心和指导。

不同于红二、四军团,中央领导干部们与红25军的联络,基本没有彻底中断过。

这支红军队伍的重大军事决定,都是跟中央军委汇报商量之后才下达的,如此稳妥,自然效果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人和:建立根据地,群众来响应

“地利”和“天时”都是军队致胜的重要法宝,但这两点都比不上“人和”的重要程度。

红25军之所以能最快抵达延安,路上甚至还增员了,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群众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二十五军在湖北省鄂西地区书写的标语

红25军在长征途中的“神来一笔”,当属在豫、鄂地带建立了一个革命根据地了。

我军在根据地休整了大半年,不但屡挫敌军锐气,还征召了许多新兵。

这也是为什么,长征结束之后各路红军队伍都减员了,只有红25军人数是变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鄂豫陕根据地示意图。图源:《红二十五军在隆德》

豫、鄂根据地的贫苦老百姓们,几乎是家家户户响应我军的号召。

家里要是有不止一个壮劳力,就送儿子去参加红军;如果没人,那就竭尽全力给我军增加补给。

这种军民一心的和谐情景,实在是太令人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25军之所以如此受当地老百姓们欢迎,是因为我军的军纪良好,而且战士们完全是发自真心尽力帮助父老乡亲们的。

底层人民看到了一支非但不抢劫平头百姓财物,反倒主动帮人干农活儿、收庄稼的“自己人”队伍,看到了新的希望,自然争先恐后地参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中参加红军的部分彝族战士。

还有一点,红25军在根据地执行的“平等政策”,也十分为人称道。

根据地多回民,平日里大喊“五族共和”的老蒋,背地里经常挤兑、欺负他们,而我军从来不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族团结,也成为了“人和”的重要一环。

基于以上原因,红25军达成了最先到陕北、路上兵力增的两项“史诗级”成就,成为了长征路上的传奇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25军与陕甘红军在延川县永坪镇胜利会师。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参考资料:

1.出发!跟红军一起长征!时光逆旅指南之红25军——华夏经纬网 2024-11-20 14:02: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长征先锋 百将之师——叙说英雄的红25军 来源: 六安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2023-02-10 10:26:3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