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成为揭露矛盾的表达者
中国美术学院,于我,是灵魂深处的挚爱,亦是梦寐以求的艺术圣殿。
作为中国美院建筑艺术学院的本科生,这里的学术氛围和创新思维激发了我的创作潜力,其中一些学术经历和项目更是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三之际,我有幸投身纤维艺术三年展的触摸互动区的团队项目,这个互动区旨在彰显纤维材质之多元,兼融观众互动。我负责空间设计板块,经作品调校、布局考量、流线规划,营构开放而混沌的互动天地,令我逐渐理解空间、人与艺术三者之关系。
纤维三年展互动空间过程方案
大四课程设计中,我深入城中村,发现其中建筑自发生长且个性鲜明。例如,有些住宅明显能够看出左右或上下两部分不是在同一时期建的,谁家添了新成员可能就会往上造一层卧室,谁家有老人腿脚不方便可能就会在一楼横向建造一间厨房或浴室;不同于城市千篇一律的商品房,在城中村我们见到了层层高耸如金字塔形状的阶梯,碉堡一样的厚墙体、小窗户,伴随着音乐的红色铁皮大门……这些看似混乱的住宅结构,其实蕴含了居民生活的逻辑,以至于我们觉得,任何自上而下的规划或建造都是在“抹杀”这些个性。因此我们强化了这两个特征,设计了26个形态各异的装置,将建筑视为角色、城市视为舞台,以此来表达对城市化的反叛。
X的非定向事件Undetermined characters
这些经历,使得我逐渐明白比起成为解决问题的设计者,我更乐于成为揭露矛盾的表达者,也让我明白单一学科的视角已不足以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因此我选择继续在国美深造,进一步探索艺术的多维领域,结合跨学科的知识,推动我的创作达到新的高度。
此外,杭州的独特魅力也是我选择继续留在国美的原因之一。这个城市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充满现代创新的气息。我希望能够在这片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沃土上,不断汲取灵感,丰富我的艺术视野,进行更加丰富且富有成效的艺术探索。
创造意味着回到事物的起源
媒介展演强调媒介叙事能力和空间叙事能力,通过多种媒介实现艺术的空间化与体验化,这与建筑学对空间的理解和设计实践有很大的契合点,媒介展演能够结合我本科专业的内容,探索更多创作上的可能性。追溯本科时期,我始终对跨媒介展览保持浓厚兴趣。印象深刻的是,大二时在西湖创意谷看了媒介展演系的一个跨媒介巨构——“失控最后一局”,当时我在城市系修有关于巨构的课程,目睹跨媒介巨构概念的巧妙运用,对叙事性与史诗感的交织感到非常震撼。
横滨三年展看展现场
媒介展演系专注于媒介源流的梳理和形式语言的转化,强调以纪念节点为设计驱动,正如马蒂斯曾说:“创造意味着回到事物的起源。”我希望通过源流的梳理,以史为鉴,探索出与时代相契合的全新表达方式,“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
与媒介展演系牟森老师的合影
梦想离不开勇气和知识的双重驱动
跨专业、跨学科需以勇气为舵,知识为桨。如若志在跨专业考研,了解跨考专业相关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在国美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讲座、展览、公众号等都是可以学习的渠道,也可以通过选修相关的课程、阅读相关文献、参与多学科的讨论和项目等方式来完善自己的跨学科知识储备。
2018级城市设计本科生与答辩教师组合影
另外,要学会运用自己本科学习的内容,把跨学科的背景转化为自己的优势。以我选择的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为例,建筑学的背景能够为我提供独特的视角,建筑学中对于空间和形式的理解,对于逻辑思维的注重都能够运用到跨媒体的创作中。分享一个实用的小技巧,在深入了解跨媒体艺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形式后,可以针对性地利用跨媒体艺术中媒介的特点或创作方式为原学科的作品集营造一个新的语境,从而实现多学科之间的交汇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发掘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未来规划。
未来考研路上,愿你们以勇气为翼,知识为帆,稳驭学海,直抵梦想彼岸。
毕业创作《水城边界——连接城市片段的市井化护城河水岸》答辩现场
深植于生活和思想中的艺术
在国美的研究生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尤其是从建筑学跨入跨媒体艺术,我明白自己需要更加扎实地提升专业本领。
艺术并不再现可见的事物,而是使事物可见,我希望通过跨学科的融合,将建筑的空间语言与跨媒体的多维表达结合起来,创作出的不仅仅是悦目的作品,而是能够深植于生活和思想中的艺术。
国美砌筑课程小组与作品合影
在学术方面,我计划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以弥补过去研究中过于注重实地调研与形式分析的不足。康德曾说:“没有感性的思维是空洞的,没有理性的思维是盲目的。”这句话启发我在研究中不仅要追求形式的美感,更要融入深刻的思想。我想通过广泛地阅读和思考,使我的研究更加深刻和立体,为创作注入新的灵感和动力。
时隔一年回到熟悉的国美,面对未来全新领域的深入研究与知识探索,我既怀揣着对新知的渴望,也有对未知的忐忑。在这个熟悉而又全新的环境中,开启一段令人振奋的旅程。
协助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古桥勘查
2024年 参与新苗人才计划“数字化语境下的历史空间叙事语言研究——以绍兴历史文化街区的创造性保护为例”
2024年 调查报告《 “存古致新”当代公共艺术应用于绍兴地区古桥保护的研究》刊登于电子期刊《中国古桥学》三十七期
2022年 参与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日常植造on&un”团队项目
2022年 参与编写《诗路文化中浙东段古桥建筑遗产的数字化整理与活态传承研究》一书,协助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古桥勘查与数字化复原
2022年 参与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诗路文化中浙东运河段古桥建筑——遗产的数字化整理与活态传承研究》
2021年 参加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作品“存古致新——当代公共艺术应用于绍兴地区古桥保护的研究”获省三等奖
2021年 作品《先锋》参与“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百名身边的党员故事”主题创作展览
2021年 参加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红色专项,作品《先锋——探访绍兴市越城区综合服务点》入选国赛
2020年 参与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装置艺术在江南水乡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与研究——以绍兴地区古代桥梁的创造性保护为例”
2023年 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生
2023年 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创作暨林风眠创作奖银奖
2022年 中国美术学院学年单项奖学金
2021年 中国美术学院“三好学生”
2021年 浙江省政府奖学金
2021年 作品“存古致新——当代公共艺术应用于绍兴地区古桥保护的研究”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浙江省三等奖
2020年 中国美术学院学年三等奖学金
2019年 中国美术学院学年二等奖学金
X的非定向事件Undetermined characters
水城边界——连接城市片段的市井化护城河水岸
(毕业创作银奖)
湖滨制造
来 源|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会
编 辑|黄筱柔 倪义臣
责 编|童戈辛 贾毓秀
审 核|徐 元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