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首尔地铁2号线的玻璃墙上,有网友竟然发现了一首宋词,它就是辛弃疾的《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全词用中韩双语书写,而且在作者辛弃疾的前面,贴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同时在韩文翻译的标识下,还贴心地注明了辛弃疾的生卒年份(1140-1207)。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会感到由衷的自豪。
虽说韩国属于中华文化的辐射圈内的国家,但毕竟是在异国他乡,语言文字完全不一样的环境里,辛弃疾还能够拥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实在是让人敬佩不已。
我们的大宋朝不愧是文人立国,真的是人才济济,盛极一时。除了有苏轼那样的千古文豪之外,也还有辛弃疾这样的旷世奇才。
但相较于苏轼的人生三起三落,跌宕起伏,辛弃疾67年的人生经历则平缓了许多,大概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少年得志,一战成名以后,中年到老年都是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山东二十年,为官二十年,隐居二十年。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介绍辛弃疾,个人觉得“心怀猛虎,低嗅稻香”,就很恰当。为什么这样形容,通过辛弃疾的两首代表作可见一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一个是心怀猛虎,金戈铁马,刀光剑影,英雄迟暮,壮志难酬;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写不出如此虎狼之词。
一个是低嗅稻香,清风明月,鹊惊蝉鸣,稻香扑鼻,蛙声一片。心里没有情怀之人,也写不出如此恬然意境。
大相径庭,风格迥异的两首词,此时竟然在辛弃疾一个人身上,完美和谐地统一了。
辛弃疾,山东济南人,别号稼轩居士,是一位真正的文武全才。他不仅学识渊博、文采飞扬,而且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真正体现了文韬武略的典范。
辛弃疾最为人称道的,是他22岁的时候,率领50位勇士奔袭六百余里,夜闯金军大营,生擒叛徒张安国,最终越过大江返回南宋朝廷。张安国闹市被斩,辛弃疾名动宋金两地。
可惜的是,这种出将入相、文武兼备的人才,被不思进取,只想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雪藏起来。辛弃疾只能用一首首的传世佳作,来舒缓自己苦闷压抑的情绪。
正由于这个原因,导致辛弃疾的作品风格差异很大。有时候明亮轻快,有时候阴暗晦涩;有时候冷静从容,有时候痴癫如狂;有时候奢靡华丽,有时候纯真质朴;有时候豪迈纵酒,有时候轻缓如歌。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夜出觅食的饥鼠绕床爬行,蝙蝠围着油灯翻飞。屋外风雨交加,破裂的糊窗纸也在呼呼作响,喃喃自语。哪怕在如此破败凄凉景象里,英雄白发的辛弃疾仍然念念不忘,在梦中都要收复失地,光复万里江山。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作者纯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低矮茅屋、清澈小溪、青青绿草,慈祥老夫妇的恩爱,还有大儿子在锄豆,二儿子在编织鸡笼,小儿子则顽皮地躺在溪头剥莲蓬。这些返朴归真的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自然、和谐的乡村环境,表达了对平静安详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这首词辛弃疾表达了对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的敬仰之情,还有自己对南宋朝廷命运的担忧,同时渴望自己也能像孙权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这首词,辛弃疾追忆了自己年轻时率领义军抗金的的英勇豪迈。感慨如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却已经年老体衰,只能“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的悲愤无奈。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心中的愁苦烦闷和壮志难酬,就是把栏杆拍遍了,当时朝廷上也无人能懂。
在央视综艺《经典咏流传》中,当台湾70多岁的老艺人陈彼得吟唱起《青玉案·元夕》时,优美的旋律和歌词意境,让人刚刚听到第一句就深陷其中。在这里,笔者强烈推荐大家可以前去欣赏一下,绝对有惊艳的感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
那一句“灯火阑珊处”,代表着辛弃疾一直都在寻找匡扶江山,志同道合的人,寻找那个曾经横刀立马、驰骋沙场的自己,更是在寻找那个曾经繁花似锦,灯火辉煌的大宋王朝。
59岁的时候,此时辛弃疾已经被朝廷闲置7年之久,谪居多年,故交零落。心灰意冷到了极致后,狂性大发(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便写下
《贺新郎·邑中园亭》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1205年,偏安主和已久的南宋朝廷再次北伐,此时已经65岁高龄的辛弃疾又激动起来。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一首传世佳作。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在词中,辛弃疾以赵国的老将军廉颇自比,抒发了自己虽老,但仍渴望为国效力的壮志。“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可惜时运不济,始终不能被朝廷重用的愤懑和悲凉之情。
1207年,辛弃疾卧病于江西上饶铅山的家中,当听到宋庭再次连连败退的消息后,大喊三声“杀贼!杀贼!杀贼!”后,与世长辞。
壮志不能酬,辛弃疾只能在诗酒中麻醉自己。将军闲成了文人,辛弃疾却不想以笔终老。出生于“靖康之耻”十三年后的辛弃疾,终其一生都在为了抗击金兵,光复大宋昔日的荣光而努力。
强烈的爱国主义也始终贯彻于辛弃疾的作品中,当你沉浸其中时,他的个人魅力无限放大,让人产生共鸣,无法自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