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学阶段,不少同学都有转学的经历,或者班上转来了新同学。熟悉的朋友去了别的学校,会让人感到难过,但班上来了新的伙伴,也会让大家获得新的友谊。
到了大学,转学的情况似乎变少了,但不代表没有,学生自己申请符合要求,同样可以转学,只是材料审核和流程可能会严格一些。
这不,北京7名高校学生申请转学,市教委就进行了公示,只要公示时间过了没问题,这些同学在新的学期,或许就可以去新学校读书了。
从公示名单来看,这7名转学的同学,分别来自北京物资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北京城市学院、北京金融科技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
我浏览了一下这份名单,发现这7名大学生的转学有这些特点。
1、有的人换了专业,也有的人没有换专业,或者选择与原专业比较接近的专业。
2、7名同学所在的高校都是本科高校,他们转入的高校中,6人的学校还是本科层次,有1人的学校为专科层次。
3、转出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都高于转入学校的分数线,也就是“由高转低”。比如伍同学,其转出学校北京金融科技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是450分,其转入学校湖南信息学院的录取分数线是438分,两所高校的分数线相差12分。
按理说,北京高等教育的高地,企业众多,地理位置又好,北京交通大学威海校区是211,毕业了有名校背景。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简称:电科院)同样不简单,虽然不是211/985,但是毕业包分配,还有编制,几乎不愁工作,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
每年高考,都有一些原本可以考上211、985的考生都报考这所高校,李同学从这样的高校转入哈尔滨师范大学,难免让人觉得可惜,说是“逆向转学”都不为过。
其他同学同样如此,打破了传统的就高不就低原则,是什么原因呢?捋一捋。
第一,专业原因。7名学生中,米同学从财务管理专业换成了大数据与会计、武同学从会计学换成了审计学、李同学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换成了数字媒体技术,还有一名李同学则把专业从智能制造工程换成了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大家都知道,大学换专业非常难,每年可能只有少数同学可以换专业成功,这些同学换专业,可能是学业感到吃力,也可能是不感兴趣,希望通过转学去学自己想学的专业。
第二,身体原因。有的学生生病了,回到家乡读大学,便于家人进行照顾,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休养,更好地完成学业。
第三,学费问题。在这七所高校中,北京城市学院和北京金融科技学院都是民办高校,一年的学费几万以上。
家庭条件好, 当然可以继续支持孩子完成学业,如果家庭出现什么变故,或者资金紧张了,可能就难以为继。转学读公办本科高校,学费更亲民,或许就是理性、明智的选择。
还有一点,这些高校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有的学生出现了学业困难,转学去录取分数更低的学校,要求降低,或许就可以顺利毕业。
看到这些同学转学,有的人觉得不理解,还有的人觉得浪费了分数,替他们感到可惜。但做出这样的选择,背后肯定有不同的原因,尽管不支持转学的行为,但还是应该包容、理解。
毕竟,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要不是迫不得已,谁会离开熟悉的环境,去一个陌生的环境呢?
当然了,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最好还是别轻易转学,大学转序只能由高转低,转学就意味着浪费了分数,而且,学校的实力和影响力,可能也不能与之前的学校相比,对个人学业和前程还是会有影响的。
加上融入新的环境需要时间,还要适应新老师的教学模式,或多或少都会感到压力,所以,即便可以转学,也有必要慎重一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