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实习记者 王鹏凯 黄月
界面新闻编辑 | 黄月

每个周六,“文化周报”向你汇总呈现最近一周国外思想界、文艺圈、出版界、书店业值得了解的大事小情。本周我们关注鲍勃·迪伦深度参与传记片《无名小辈》制作、研究发现电影杀戮内容增多引发健康问题、鲁西迪《撒旦诗篇》时隔36年重返印度书店。

01 鲍勃·迪伦深度参与传记片《无名小辈》制作

“甜茶”提莫西·查拉梅主演的鲍勃·迪伦传记片《无名小辈》(A Complete Unknown)正在北美热映。随着更多访谈材料的披露,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位美国传奇民谣歌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实深入地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

在接受《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采访时,影片导演詹姆斯·曼高德透露,迪伦不仅花时间阅读了剧本,还给他提供了笔记和许多想法,以及“影片歌曲的可提升之处”。当被问及迪伦是否会看这部电影时,曼高德表示:“老实说,我也不知道。我理解他的为难,我是否会想看一部电影,其中某个人扮演我,并表演我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这会让人感到愉快还是奇怪?”

 《无名小辈》电影海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名小辈》电影海报

同时,影片的制片人彼得·詹森(Peter Jaysen)近期在一档播客节目中谈到,迪伦甚至与曼高德一起围读剧本。“他(迪伦)和曼高德有过多次会面,有一次他们坐在那里把整个剧本大声读了一遍,曼高德负责读所有的角色台词和舞台指示,而迪伦只朗读他自己的台词。”詹森补充说道,“整个过程中,迪伦都坐在那里,在剧本上写笔记,与曼高德的最后一次会面结束时,他在剧本上签名,并说,‘愿上帝保佑’(Go with God)。”

去年七月曼高德接受《滚石》杂志采访,讲述了这部电影与迪伦本人的合作缘起。他从未计划过与迪伦见面,是迪伦在读完剧本后主动提出的会面。他回忆起与迪伦的初次会面,迪伦问他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他回答:“它是关于一个人在明尼苏达感到窒息(choking to death),于是离开所有家人和朋友,到一个全新的地方重新塑造自己,结交新朋友,建立新家庭,取得巨大成功,又开始感到窒息,并再次逃离。”迪伦听完后微笑着说:“我喜欢这个。”

 2011年,鲍勃·迪伦在上海演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鲍勃·迪伦在上海演出(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对于两人会面的具体内容,以及那份带有迪伦注释的剧本,导演曼高德始终守口如瓶。片中饰演迪伦的查拉梅曾告诉媒体:“我求他(曼高德)让我看一下,但他从来不会给我。”

围绕影片细节的真实性有许多讨论,迪伦本人的参与更是突出了这一问题。他向来反感所谓的“迪伦学家”对自己的生平进行事无巨细的考据,并乐于模糊和扭曲事实,他的回忆录《编年史》就是部分虚构的,他此前与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合作纪录片《滚雷巡演》时也加入了虚构元素。因此有人开玩笑说:“既然我们知道迪伦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参与其中,我们就知道这部电影不可能那么真实。”事实也确实如此,据透露,迪伦坚持在影片中加入了至少一个完全虚构的情节,具体是哪处情节,同样被曼高德严格保密。

《无名小辈》改编自美国音乐人埃利加·沃尔德的《迪伦要插电》(Dylan Goes Electric)一书,影片聚焦于迪伦1961-1965年的早期经历,讲述了迪伦从家乡明尼苏达抵达纽约,在民谣界崭露头角,以及他在1965年登上新港音乐节,备受争议地背起电吉他表演,自此改变流行乐史。值得一提的是,该片名取自迪伦的经典名曲《像一颗滚石》(Like a Rolling Stone),这一表述也呼应了迪伦早年的漂泊经历,乐评人马世芳这样分析:“‘滚石’出现在蓝调、乡村歌谣里,几乎都和流连漂浪的意象连结,迪伦唱的也是这层意思——石头若无外力推动,是不会滚的。环境变动让它不得不滚,而且怎么滚、滚到哪都不是自己可以决定。既然人生注定漂浪,能够改变的就只有主观意志了。”

02 研究发现电影杀戮内容增多引发健康问题

日前,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过去50年里,电影中有关谋杀或杀害的内容发生着虽小但显著的增长,研究人员认为,这表明电影中的暴力行为正在增加,这一趋势可能会给成人和儿童带来更多健康问题。

在过去,银幕中的暴力是否会对观众产生影响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有研究支持暴力会扩散传导的观点,认为年轻人在观看电视和游戏中的暴力内容后会变得更具攻击性,接触此类媒介的儿童则会变得更加反社会,情绪更加痛苦。但也有研究者指出,暴力行为与暴力游戏之间的任何正相关联系都是微乎其微的,真正决定现实攻击行为的是观众自身已有的暴力倾向。

针对这一争议,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团队使用字幕网站OpenSubtitles.org上的数据,对1970-2020年间制作的166,534部英语电影的对话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接近7%的电影对话包含以kill(杀害)或murder(谋杀)为词根的动词。这只是一个极为保守的估算,因为研究团队排除了这些动词用于疑问句、否定句或被动语态的情况,同时他们也没有纳入其它与暴力相关的动词,例如shoot(射击)或stab(刺、捅)。

 1996年电影《冰血暴》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6年电影《冰血暴》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该团队随后计算了每部电影包含以上词根的动词占比,并取每年的平均值,发现尽管这些谋杀式动词在电影中的出现比例随时间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男女角色都是如此。1970年代初期,所有电影类型和角色中出现含kill或murder词根的比例为0.21%,到2020年,这一比例上升到了0.37%。该团队指出,他们的研究结果与此前的工作相一致,即自1950年来,热门电影中的枪支暴力行为增加了超过一倍。

该项研究的负责人、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教授布拉德·布什曼(Brad Bushman)表示:“令人惊讶的是,这种增长不仅发生在犯罪类型中——这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它们本身就是暴力的——也发生在非犯罪类型中。”其中,男性角色在这两类电影中使用谋杀式动词的频率均有所增长,而女性角色的增长只出现在非犯罪片中。

布什曼对这一结果表示担忧,“我们知道,接触暴力媒介会带来许多有害影响,它不仅会增加攻击行为,还会使人们对他人的痛苦和苦难感到麻木、迟钝。”因此,该团队呼吁推动“有意识消费(mindful consumption)和媒介素养”以保护弱势群体,尤其是儿童。布什曼说道:“成年人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但我尤其担心儿童被暴露在媒介暴力中。”

也有人对这项研究提出批评意见。英国巴斯思巴大学教授彼得·埃切尔斯(Peter Etchells)指出,从统计电影中谋杀式动词的数量——尤其是这种统计完全缺乏此类词语被使用的具体语境——到泛泛而谈由此引发的健康问题,这之间存在巨大的逻辑跳跃,他认为对于此类保护行动应持更谨慎的态度。

03 鲁西迪《撒旦诗篇》时隔36年重返印度书店

据《卫报》报道,萨尔曼·鲁西迪发表于1988年的代表作《撒旦诗篇》时隔36年重新被允许在他的故乡印度售卖。

此次变化并非出于所谓的言论自由,而是因为相关文件的缺失。这一事件源自2019年印度公民桑迪潘·汗(Sandipan Khan)发起的诉讼,他表示,自己曾试图在书店购买这本小说,但被告知这是非法的。然而,当他试图寻找有关进口禁令的通知时,却没有在任何政府网站上看到该通知。于是,汗向德里高等法院提出这一问题,质疑进口禁令违宪。该案件被拖延数年——政府试图追查最初的命令文件,但无济于事——最终于2024年11月判决,政府不得不承认进口禁令“无法追踪,故无法出具”,因此法院“除了推定此类通知不存在外别无选择”。这意味着,印度对这部小说的进口限制事实上被取消。

 《撒旦诗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撒旦诗篇》

禁令解除后,新德里等地的图书商店纷纷上架《撒旦诗篇》,有经理表示,尽管售价较为高昂(1999卢比,约170人民币),但书的销量非常好,很快就售罄了。部分读者对这本书的声誉表示好奇,纷纷选择购买,其中一名学生表示:“在书店看到它总感觉很不真实,就像看到你出生以来一直听说的独角兽。”

鲁西迪这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自出版以来就饱受争议,由于其灵感来自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活,它被指责为亵渎神灵,伊朗最高领导人霍梅尼因此向他发出追杀令。由于在国内引发骚乱,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也将此书查禁。《撒旦诗篇》此次重新上架显然也引起了一些穆斯林组织的愤怒,他们呼吁恢复禁令,认为这部小说“侮辱”了伊斯兰信仰,并威胁到一个穆斯林占人口14%的国家的社会和谐,“没有穆斯林能够容忍在书店的货架上看到这本充满仇恨的书。”

出生于印度的鲁西迪始终坚称他的小说并不包含任何冒犯或亵渎伊斯兰教的内容,而是对宗教、移民和身份议题的完全虚构的探索。在禁令解除后,该书的出版商印度企鹅兰登书屋主编玛纳斯·苏布拉马尼亚姆(Manasi Subramaniam)在社交媒体上引用鲁西迪的话:“‘语言就是勇气:构思一个想法,说出来,并将它实现的能力’,终于,萨尔曼·鲁西迪的《撒旦诗篇》被允许在印度销售了。”

参考资料:

https://www.forbes.com/sites/timlammers/2024/12/31/producer-bob-dylan-did-table-read-of-a-complete-unknown-script/

https://www.rollingstone.com/tv-movies/tv-movie-features/bob-dylan-biopic-james-mangold-exclusive-trailer-1235065964/

https://www.nme.com/news/film/bob-dylan-insisted-on-putting-one-totally-made-up-fact-into-biopic-a-complete-unknown-hes-such-a-troublemaker-3813783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24/dec/30/rise-in-talk-about-killing-in-films-raises-health-concerns-researchers-say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4/dec/26/salman-rushdie-satanic-verses-india-bookshops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24/nov/08/indian-import-ban-salman-rushdie-satanic-verses-lifted-official-order-l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