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广纳贤才。1月3日下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主题为“聚才赋能启新篇 共筑技能强国梦”的第五届人才大会暨第七届“青年学者松山论坛”成功举行。全球120名青年学者齐聚学校松山湖畔,近距离感受中国职业本科教育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抓好“引”这个助推器,形成引才聚才“强磁场”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谢永华现场作人才工作报告。他介绍,学校的博士人数达到401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从2017年的8.6%提高到44.1%,拥有全国技术能手1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63人,省级以上人才300余人。全校设立了17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聘任产业教授35人,从知名企业引进技术骨干160余人。

学校人才工作成效显著的背后,得益于锐意创新的引才、育才和评才机制。谢永华进一步介绍:学校抓好“引”这个助推器,建立精准快捷的引才机制。学校聚焦“高层次”,引进“大国工匠”“全国技术能手”等国家级人才;聚焦“应用型”,引进企业技术高管、应用型博士等技术技能人才。开辟“人才特区”,对于急需的紧缺人才,实行“一院一策、一人一议”,上浮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学校还成立了人才引进工作保障小组,为人才提供温暖、贴心、快捷、周到的“一站式”服务,解决人才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等后顾之忧,为人才引进保驾护航,形成了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学校抓好“育”这个压舱石,构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实施“师德塑魂”工程、“双师培育”工程、“头雁领航”工程和“产才融合”工程,学校积极为人才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打通人才外引内聚的“双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类评价,让不同人才展示价值、实现卓越

学校还抓好“评”这个指南针,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在绩效管理方面,学校将教师分为教学主体型、科研主体型、教学科研并重型和实践教学型教师四类,不同类型教师承担不同比例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育人工作。学校还建立了灵活多样的薪酬分配体系,在岗位和待遇上实行“低职高聘”,鼓励高层次人才申请校聘教授、校聘副教授和“年薪”,让高层次人才有干劲、有奔头。在职称评聘方面,学校依据学科差异和人才发展规律,建立了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分类评价体系。对教学型教师主要考察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专业建设等能力;对科研型教师主要考察学术贡献、理论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对社会服务型教师主要考察成果转化、社会经济效益;对实践型教师主要考察技术技能水平。学校还设置了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教书育人有突出成效、教学改革有重大突破、技能竞赛有显著业绩等标志性成果的教师,评选“教育教学卓越奖”,直接晋升副教授或者教授职称。通过分类评价,不同类别的人才都有展示价值、实现卓越的机会。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获评江苏省职业教育分类评价10大典型案例。学校人事处处长张莉结合学校的分类评价情况特色介绍:在绩效考核方面,4类老师可以选择不同比例的教学课时和科研任务。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学校开辟了特色的“实践型教师”职称,老师自己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等称号即可实现晋升。

学校已有5名教师获得“教育教学卓越奖”,通过“绿色通道”实现晋升。比如学校张小明老师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最美教师,在支援西藏建设的同时还拿到了全国教材奖一等奖。她既体现了师德典型又有标志性的教学业绩,因而成为了“直通车教授”。学校还有一名老师杨梦娜获得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这种大赛专家也直接获评副教授职称。

营造人才生态,育“良将之师”

学校拥有一批“良将之师”和“工匠之师”。大会现场为他们举行了系列授牌、聘任仪式,包括江苏省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授牌仪式、江苏省产业教授聘任仪式、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授牌仪式、江苏省科技副总证书颁发仪式、学校技能大师工作室授牌仪式和年薪制人才签约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还进行了系列表彰仪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获得者、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指导教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最高奖“高教社杯”指导教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指导教师、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指导教师、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省“双创博士”、省教学名师、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领衔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技术能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以及江苏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获得者分别上台领奖。此外,为表彰和鼓励在人才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学校为机械工程学院、航空工程学院、交通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和商务贸易学院 5个“人才工作先进单位”颁发奖牌,为23人颁发“人才工作先进个人”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层次人才代表、学校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余旺旺现场分享了自己和学校共成长的点滴。“入校工作第三年,我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校不仅减免了工作量,还为我承担了学费。这些政策让我心无旁骛地完成学业。”2017年,他成为学校首批年薪制人员,在人才培养、科研和校企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他指导的学生在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团体特等奖,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赛金奖,在江苏省优秀本专科毕业论文中荣获省一等奖。他顺利入选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主持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面上项目和重大项目。通过选择“科研主体型”教师类别,他晋升为教授。作为“第十四批江苏省科技镇长团团员”,挂职期间,余旺旺通过组建“智能焊接技术”“机器人集成与应用技术”和“精密制造加工技术”等博士团队,先后组织了50多场产学研对接,并获评省级优秀等次。担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以来,余旺旺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和学术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在科研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作为一名在南工成长与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我深刻感受到学校尊才、爱才、聚才的良好生态。”余旺旺向现场青年学者发出邀请,“加入南工,这将是你无悔的选择。”

英国华威大学的博士研究生金岑芩毕业后选择加入学校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教师队伍。“我相信,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也必将有所作为。”现场,她道出了选择加入职业教育的初衷。

会后,学校各学院(部、中心)举办了分论坛,精准对接每一名青年学者,进一步加深了青年学者和学校之间的了解。

通讯员 杜梦晨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戴明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