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5年的第3篇文章。
今天我们聊聊,你为什么会选择躺平?
什么是躺平?
有人说是啃老,是认命,是自怨自艾,是自暴自弃,是不敢面的现实,缺乏勇气自我改变,自己选择当个废材,谁也改变不了,它肯定是个贬义词;
也有人说,现代社会的生存环境,让每一个人都异常焦虑,难免有一种想放飞自己,想寻觅一个独属于自己的孤岛,让精神有个短暂放松休憩的方寸之地。其实这是一种自我疗伤,积蓄能量,再次出发。我们要理性的看待它。
所以,躺平不应当从字面上理解为不奋斗了,
躺平应该是,停下来,换个状态想一想,自己到底该不该这么活下去。
年轻的一代刚刚进入职场,可以说是手无寸铁,我们靠着希望生活,再苦再累,有希望就好,希望后面才是追求自我价值。
我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个自己的小空间。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有三种需求:情感、生理、生存。
想要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人的这一社会化属性,直接决定了我们没办法再去过陶渊明式的生活。
陶渊明晚年生活困顿,甚至为了生存而乞讨。他的子女众多,生活负担沉重,经济状况恶化。尽管他有过三次婚姻,并育有五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但子女们并未成为器,晚年生活极为艰难。最终,陶渊明在63岁时活活饿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是他逃避现实竞争的无奈之举,而且他的生命并不那么出彩,不值得去追随效仿。
也就是说,陶渊明越过越穷,他实际上没有任何选择权。
一个人为什么选择做隐士?你可以说他好高骛远,拒绝直面现实,也可以说:
他缺乏基本的生存装备,只相信确定性。
“躺平”只是大多数人的期望,但大多数人显然不具备“躺平”的资格。有资格“躺平”的人,可能恰恰是最不“躺平”的那群人。
你可以一时“躺平”,但不可能一辈子“躺平”。“躺平”是以牺牲个人的将来以及家庭的前景为代价的。可以“躺平”的人,要么家境殷实,要么清心寡欲,要么有人替他负重前行,但这仍然不是一个人可以随便“躺平”的理由。
在生存面前,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精神诉求与情感需求。即便是在线上的虚拟生活社区,也需要一个人不断的打怪升级,和他人组团协作,才能赢得自己的方寸之地,每一个人都会相互影响,做出让自己舒服的选择和决策。
也就是说,社交圈封闭才是导致一个人选择躺平的最重要原因。
加上线上网络的飞速发展,提供娱乐的,交易的,尤其是虚拟社交的,每一个应用都在利用人性的弱点,提供各种吸引注意力的产品和服务,我们每一个都深陷其中。
尤其是短视频,它是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黑洞。
AI智能的普及,还能无限供给情绪价值给我们。
你说可怕不可怕,不是我们自己想躺平,而是我们普通人为了生存,已经在疲于奔命,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回家,一个人休息,找不到个人价值。
还有线上社区提供的便利工具,降低了我们逃离现实困境的选择成本,让我们的身心得以放松,甚至在社交平台得到尊重认可,展现自我价值。
总结一下
只要你是一名社会人,你就得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完全放弃所有责任的,实际上就是巨婴。
“躺平”是一场黄粱美梦,但梦总有醒的时候。醒来的那一刻,即使再不情愿,也要挣扎着站起来,走出门去奋斗。
走出门,去社交,这就是治疗躺平的药方。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