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刘备退守白帝城,便让人赶紧召来诸葛亮,并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远超他们十倍,若我儿不才,你可以取而代之。”
诸葛亮赶紧说道自己一定会辅佐幼主,死而后已,刘备这才放心。
首先刘备并非真心想要诸葛亮取而代之,这样做无非是为了试探诸葛亮的忠心。若诸葛亮顺着刘备的话说,估计早就成了刘备的刀下亡魂了。
刘禅再不济也是刘备的儿子,谁愿意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让给别姓人呢,即使此人再有能力,也是不行的。
很多人不理解刘备为何选在白帝城托孤,他就不能回到成都再说此事吗?
刘备伐吴战败,退守到白帝城。当时他的身体状况很不好,已经经不起颠簸,因此他没有办法等到回成都后再说此事。
若刘备死在路上,恐怕会有更大的变故,对于当时的摇摇欲坠的蜀汉而言,那更是一场大动荡。
其二,当时刘备战败,他若直接回成都,只会让东吴乘胜追击。因此他只能做出还要再战的假象蒙蔽东吴,才能让蜀汉得以喘息。
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帮助刘禅稳住蜀汉的江山的呢?
政治方面
抓权不松手:诸葛亮这哥们儿可精明了,他一上台就大刀阔斧地改革,把那些官场上的老油条和地方上的土豪劣绅都给收拾了,把权力牢牢地抓在中央手里。他挑人的眼光也是一流,选的都是那些忠心耿耿、能干实事的官员,这样一来,蜀汉的政局就稳如泰山了。
虽然诸葛亮自己大权在握,但他也没把刘禅当摆设。他就像一位严厉的老师,手把手地教刘禅怎么处理国家大事,从一些小事开始,让刘禅慢慢积累经验,培养他的治国能力,为将来真正当家做主打基础。
军事方面
搞定南中叛乱:南中那边儿老是闹腾,诸葛亮就亲自带兵去平叛。他可不是光靠武力,还特别注重安抚民心。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给当地百姓一些实惠,这样一来,南中的老百姓就心甘情愿地归顺蜀汉了,蜀汉的后方就稳固了。
诸葛亮一直有个大目标,那就是打回中原,恢复汉室的江山。他多次发动北伐战争,虽然最后没成功,但这些军事行动也锻炼了蜀汉的军队,提高了国防实力。更重要的是,刘禅在这些北伐中也得到了历练,学会了如何在战争中运筹帷幄,提升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经济方面
种地搞钱两不误:诸葛亮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他推行屯田政策,让士兵在不打仗的时候也去种地,这样一来,粮食产量就上去了,国家的经济基础也稳固了。同时,他还鼓励大家发展手工业和商业贸易,让蜀汉的经济更加繁荣,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文化方面
诸葛亮是个文化人,他特别推崇儒家思想,注重文化教育。他希望刘禅能成为一个有文化、有道德的君主,所以在出兵北伐的时候,还特意给刘禅写了一篇《出师表》,里面都是对刘禅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希望刘禅能时刻警醒自己,做一个好皇帝。
通过诸葛亮这一系列的举措,蜀汉的政权就像一座坚固的大厦,稳稳地立在了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