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终于知道为什么东北菜那么美味却没有进入八大菜系的原因了,感情是因为东北菜的菜谱堪比“入狱指南”,想必大家都知道一道名叫“小鸡炖蘑菇”的菜。
那在以前的时候炖的鸡可不是普通的鸡,而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花尾榛鸡,俗称“飞龙”,因为它的肉质十分鲜美,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导致数量急剧下降。
现如今别说是吃了,就连见上它一面都很难,2021年的时候还被列入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行列,更是很“刑”了。
数量急剧减少,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飞龙”的重要性,在1992年成立了专家小组对花尾榛鸡进行无线电遥测研究。
«——【·花尾榛鸡捕捉困难·】——»
无线电遥测技术是当时国际上非常先进的一种研究野生动物生态的手段。
可以将无线电的发射器它安装在动物的身体上,通过接收发出的信号来分析研究动物的行踪轨迹。
这个无线电遥测技术不仅可以定位一只动物,还可以定位一百多只动物,可以随时查看它们的位置,以此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专家们想要通过捕捉花尾榛鸡安装上这种定位器,以便更好的保护它们。
在当时,长白山有早前驻扎的森林生态系统研究定位站,为专家小组提供了更好的便利和帮助。
但是花尾榛鸡并不是那么好捕捉的,它们特别聪慧机警,还特别擅长飞行,更加困难。
最重要的是我们这次捕捉行动是为了保护它们,不能采用过于粗暴的方式,导致它们受伤可就得不偿失了。
生活在长白山保护区林区的张兴录先生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对花尾榛鸡十分了解,但是多次尝试下也未能捕捉到过“飞龙”。
根据花尾榛鸡的繁殖期习性,他们制作了能发出和它们叫声相似的口哨来吸引花尾榛鸡靠近。
与此同时还布下了将近200米的“天罗地网”,鸟网也为了防止它们飞走设置了将近3米的高度。
虽然大部分“飞龙”十分机警不轻易靠近,但还是有几只掉入到了“陷阱”中。
令人遗憾的是网的力量不够,掉入“陷阱”中的“飞龙”不是冲破鸟网就是被弹回,一只也没拿抓住。
一年过去,直到1993年,专家小组们一只花尾榛鸡也没有抓到,这使得无线电遥测技术工作陷入困境。
但是他们并没有气馁,继续总结上一年的经验教训,更加细心调整捕捉方案。
因为花尾榛鸡数量稀少加上又很难寻找,他们决定依靠村民的力量来寻找花尾榛鸡的发现点。
只要有发现花尾榛鸡巢穴的村民报告给研究站,就能获得奖励。
村民们都十分积极,没过多久就找到了三个花尾榛鸡的巢穴。专家们再次出动,几经周折,经历了多次捕捉过程后终于在第三次捕捉过程中成功了!
第一次的时候他们去的那个巢穴在一个灌木丛的中,十分隐蔽,因为害怕伤害到它们选择直接用雨衣捕捉,但最终还是被母鸡发现逃走。
第二次的时候专家们专门提前布置了一番,将母鸡逃跑的路上设置了鸟网,并派人堵住其他两个方向,让母鸡飞向预先设置好陷阱的方向中飞去。
让人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这只母鸡十分聪明,竟然进行“S”型的飞行,完美的绕过设置的鸟网飞向后面的森林中。
工作人员们十分震惊,都开始怀疑这只母鸡是不是在他们布置的时候就已经提前观察好了逃跑路线。
布置了这么老半天,好几个人把关还是没能抓到,不免让人有些失落。
又想到母鸡肯定不会舍弃自己的蛋,肯定会再次回来孵蛋,于是他们想到了在巢穴周围设置“陷阱”。
第三次,他们提前在巢穴周边插上了很多树枝,确保母鸡不会通过四周逃跑,又编织出一个树枝笼子垂钓在巢穴上方。
只要能偷偷绕到巢穴背后,趁母鸡不注意,将绳子一剪断树枝笼子就会扣在母鸡身上,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成功抓住了母鸡。
随后专家将无线电遥测技术发射器安在了母鸡身上,开始不断观察花尾榛鸡的生活习性。
«——【·进贡给皇帝的美味?·】——»
以前在东北大家都知道“飞龙”的名号,更是当地的特色菜系,被做成各种色香味俱全的珍禽美味。
“飞龙”的肉质十分鲜嫩,早在清朝的的时候就被皇帝特设为御膳房特制菜品,命令东北地区的官员们每年都要进贡,并赐名为“岁贡鸟”。
花尾榛鸡,隶属于鸡形目雉科榛鸡属,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新疆的东北部地区。
花尾榛鸡的羽毛颜色分布非常有层次,整体为棕褐色、灰褐色和白色相间分布,它们还有明显的区分雌雄的特征,公的“飞龙”头部有鸡冠,雌鸡没有。
它们主要栖息在一些山地森林中,特别喜欢在林中道路附近或河谷地区,并且它们是群居性动物,经常会成群结队的出行。
平时的沟通它们会用叫声来传递,它们的叫声和普通的鸡并不一样,比较尖细,像是金属发出的声音一样,模拟声为“Zi Zi”声。
动物界里也有纯爱,花尾榛鸡实行“一夫一妻”制,每年的4-6月就是它们的繁殖期,在这期间雄鸟会频繁地鸣叫吸引雌性的注意。
每次产卵大概为8-12枚,最多可达14枚,最少6枚,并且是一天产一个,大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幼鸟就会被孵化出来。
有危险的时候它们会非常机警,伸出脖子观察四周的环境,一旦确认有危险靠近就会迅速飞走逃跑,飞行距离一般为20-30米,最长可到50米。
«——【·结语·】——»
花尾榛鸡曾广泛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但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杀和过度砍伐,它们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
让人惊喜的是,经过这些年的保护,花尾榛鸡的种群数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也不断被恢复,在森林的深处我们还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参考
中国科学院:追踪长白山的“飞龙” 2002-11-28
央广网: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尾榛鸡闪现“中国冷极” 2023-11-24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