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四节气进入了倒计时,走入小寒,就是第23个节气了。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它表示的是寒冷的程度,“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这时天气虽然寒冷,但还没有冷到极点。这个节气处在“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再过几天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所以到了小寒,也就进入了一年中比较寒冷的日子。

小寒时节,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万物归隐。古人用大雁、喜鹊和雉三类鸟的活动规律作为了物候标志:“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动物们最先感知到春天的信息。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霜鹰近北首”,大雁感知到了阳气已动,准备由南往北迁徙了;“欢鹊垒新巢”,喜鹊也开始在冰封的河边觅食,将枯枝衔放到挂冰带雪的枝头垒巢筑窝,忙碌着为春天繁衍后代做准备;“清禽百啭似迎客”,雉鸟也感到了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雪尽南坡雁北飞,草根春意胜春晖。”在跃跃欲试地雁阵里,在喜鹊辛勤地忙碌时,在雉鸟动情地鸣叫中,春天,已经迈开脚步,向我们走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在“二十四节气”中,“五天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即半个月为一个节气,每个节气分三候,一年共“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古人将各“候”均与一个物候现象相对应。这是我们古人独有的关于时令、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属于我们祖先的时间哲学,至今仍然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我们的日常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候雁北乡

“禽鸟得气之先”,小寒虽处于“三九”隆冬时节,但此时阳气已经萌动,顺阴阳而迁移的候鸟大雁,感知到了阳气的初生而开始向北迁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候 鹊始巢

到了小寒时节,我国北方到处可以见到喜鹊,它们忙着筑巢,开始为繁殖后代做准备。这一现象标志着阳气开始回升,自然界进入了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候 雉始鸲

“雉”是雉鸟,俗称野鸡、山鸡;鸲,在这里是鸣叫的意思。小寒节气十日后,雉鸟感知到了阳气的生长,开始鸣叫求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节气相关的各种民俗,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小寒节气的民俗活动主要有“吃腊八粥”、“冰戏”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吃腊八粥

腊八粥是在腊八节时用多种食材熬制的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因腊八节居于小寒和大寒之间,吃腊八粥也就成为了小寒节气的重要民俗。其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民间,都要吃腊八粥。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各有不同,其食材也随各地物产不同而丰富多彩。腊八粥不仅营养丰富,还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丰收,具有驱邪祈福的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戏

冰戏也叫冰嬉,是冰上活动的泛称。冰戏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到元明时期初见规模。我国古代不仅民间普遍开展冰戏,宫廷里每年也会举行一次规模很大的冰戏活动,清朝时冰戏作为皇家冬季的消遣活动更加盛行。时至现在,冰戏仍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冬季运动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