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惠婷,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来源 | 中国法律评论
学术酒吧初印象
不记得是在2023年底,还是2024年初,“学术酒吧”突然出现,引发了较多的关注。最早刷到“学术酒吧”还是在小红书,如果没有记错,上海应该是我国首次出现“学术酒吧”的城市。
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在读人员,尤其是被毕业论文和小论文发表困扰的博士研究生,第一次知道“学术酒吧”时,心中不免带有极大的偏见。“论文都写不完了还去学术酒吧”“在酒吧里面能搞学术吗?”“认真搞学术的人真的有时间去什么学术酒吧吗?”
上述质疑是我对“学术酒吧”的初印象,可能也是大众对“学术酒吧”的印象。
然而,随着“学术酒吧”的兴起,该种“酒吧”+“学术”的方式逐渐从上海向北京、成都、广州、长沙、武汉、杭州、西安等多个城市蔓延。不同于“学术酒吧”兴起时的随意,现在的“学术酒吧”迅速火遍各大城市,而且学术酒吧的主讲人也从在读博士研究生扩大到讲师、企业高管,甚至知名教授和学者。
市场的兴起与局面的打开,似乎预示着“学术酒吧”并非借“学术”去装点“酒吧”,而是有其真正的生命力。带着此种观点,又借着老师们来长沙的契机,我试图进入“学术酒吧”这一田野,进行实际体验。
进入学术酒吧
2024年12月6日。我得知《什么是法律人类学》的主要编者要在长沙的一家书店做宣传时,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要在学术酒吧讲法律人类学的想法。
事实上,我接触法律人类学已经一年了。在参加了法律人类学云端读书会组织的研习班、会议、线上读书等活动后,我发现人类学这一视角的确能给法律带来诸多可能,所以逐渐喜欢上法律人类学。在种种机缘巧合之下,我开始自学人类学的一些知识,阅读相关的书籍。但相比主业而言,法律人类学可能算是我的一个兴趣爱好吧。
因此,在得知老师们周末要来长沙时,我就有了在学术酒吧讲法律人类学的想法,也算是长沙站给老师们的一个小彩蛋。由于周末加上临时有事,所以这个想法直到12月11日才开始正式实施,此时距离老师们来长沙只有三天时间了。
(本次学术酒吧的想法来源于
《什么是法律人类学》)
2024年12月11日(周三):我利用半天时间写好了大致讲稿,就直接在小红书上联系长沙一家很有名的学术酒吧,名为:“24 center bar”,位于长沙后湖国际艺术区内,也毗邻大学城。
其实,我关注这个学术酒吧已经很久了,一是因为他们的海报做得很漂亮,二是每期的主题都很有意思。比如说“爱 食物与生命”“无尽的远方 无穷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但因为手上的论文没有完成所以一直搁置。
因此,在初稿完工后,我直接在小红书上联系了主理人,并于周三晚上加上主理人微信进行了电话沟通。在表明自己的来意和想讲的主题后,和主理人约好周四晚上面谈。
同时,周三晚上也将学术酒吧的想法与读书会的几位老师进行沟通,幸运的是老师们都十分支持我。在老师们的支持下,周四上午我准备好PPT后,约好和酒吧主理人进行线下见面。
2024年12月11日(周四):线下见面地点定于24 center bar,虽然我在小红书上关注已久,但还是第一次到来。
进入24 center bar后,第一感觉就是十分温暖。无论是门口的一篇SSCI换一杯酒的招牌,还是楼梯口往期的海报,抑或室内柔软的沙发,都让人感到十分轻松。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我和主理人并没有任何拘谨,简单地描述了我要讲的主题和内容,并说明了为什么会突然有这个想法后,主理人提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你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什么?”
事实上,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在思考了片刻后,我做了回答,对我而言,法律人类学好像是枯燥的学术生涯中的一束微光,这束微光让我重拾了对学术的希望,也让我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热爱的事物和方向。
而对于其他人而言,我希望通过了解法律人类学,可以让大家知道法律并不是那么冰冷,而是有温度的,这个温度正是法律中的人所带来的,也是法律之外的人可以看到的。同时,大家可以更为多元、共情地去看待这个世界和自己身边的人。
在我讲完之后,主理人似乎也很触动,给我比了个nice。看到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我也十分开心。尽管时间紧迫,但在和主理人达成一致之后,我们迅速开启了这次活动的宣发。
2024年12月12日(周五):在宣发的过程中,关于这次主题要定什么,我和主理人思考了很久。最初,主理人在观看了我的PPT后,提出了“冰冷的法律 人性的温度”这一主题。
但此时,我们两个的观点却存在着差异,因为我想表达的是法律并非冰冷的,它其实是有温度的,通过法律人类学,我们能看到其中的温度。此后,我们又想了其他的主题,比如“法律中的看见与被看见”“看见每一个具体而微小的人”“为法律加点温度”“冰冷的法律 温暖的人”等类似题目。
但最后,我们定下的是“法律与人性的温度”,正如主理人所说,应该让大家自行感受温度。副标题则改为了“什么是法律人类学”,正好契合老师们周六下午在拙鱼书店的宣讲。
2024年12月13日(周六):小红书上的报名活动已经截止了,主理人和我说这次活动参加的人数挺多的。这让第一次准备讲学术开放麦的我,有了一点小小的压力。没有想到的是,我高中同学的妹妹也关注了这个学术酒吧,在看到我的海报时直接告诉我要来捧场。许多朋友也在我的朋友圈或小红书看到了宣发,纷纷发信息给我,甚至在我的朋友圈下面为我加油打气。
在参加完周六下午的新书宣讲会后,我和伟臣老师说,学术酒吧那边预计有70多个人。他感到有点惊讶,并提出其实我们也可以思考下,为什么同样的内容转换了一个场域,获得的关注就如此不一样了。换言之,在学校里面开讲座,可能很多同学都不积极,但是为什么换到酒吧里面开讲座,反而大家会花钱(指购买入场券)来听?
带此疑问,我也开启了周六晚上的学术酒吧开放麦。
体验学术酒吧
不同于其他的学术酒吧,24center bar主打的是开放麦的形式。什么是开放麦呢?就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欢迎任何一个拿起麦克风的人说出自己想说的,没有职业、阶层之分。
但整场学术酒吧还是分为了两个形式,上半场由我进行主讲,中间大家有疑问也可以进行提问或互动;下半场让大家开启自由发言。在开始主讲之前,我还是有点紧张的,甚至在网约车上还在翻看自己做的PPT。
但是到了24center bar后,这种紧张感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虽然在法律人类学的世界中,我还是一个半初学者,但是我也不怯于在大家面前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述,可能是无知者无畏吧。况且,我还请了诸多外援老师,在我回答不上的时候,还会有老师帮助。这种感觉,让我的紧张感也逐渐变少了。
等到了24 center bar 后,发现我的海报已经摆在了三楼的门口,也陆陆续续地来了一些朋友。酒吧的环境和氛围依旧没有变,略带紧张的我也被这种氛围所感染,一下子变得放松起来。在开讲之前,我并没有进行现场试讲或者彩排,等到了之后才发现原来PPT是直接投在墙上了,这让我又感受到一种随意了。
自由的环境、随意的场景、略带慵懒的沙发和昏暗的灯光,都让人不自觉地沉溺于其中。惊喜的是,主理人还准备了相应的酒单,虽然以往每期都会有,但这一期的酒单是专属于法律人类学的。
一杯由红酒/橙子/苹果/桃子/梨/肉桂组成的《法律的力量与温度》,这个搭配好像是热红酒?而《什么是法律人类学》则是肉桂威士忌/苹果汁和柠檬的神奇搭配。《共情》《多元》《开不完的组会》《法理与情理,感性与理性》都有自己独特的调味。
看到酒单上的名字,我也忍不住想来上一杯了。
正式开场后,之前的紧张感完全消失了。平日里,我在学校发言很多,但在这样一种场景下发言还是第一次。感觉自己更像一个脱口秀演员,而非学术演讲者。之前有过的紧张感通通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较为激动的心情。
我终于要开讲了!一开始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些提问环节,比如说问在场的朋友是否有人类学或者社会学的同学,没想到还真有。一问,居然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的同学,这有点在关公面前舞大刀的感觉了。但我也没有露怯,反而直接以自己的现实生活为例,为大家讲述了什么是法律人类学。
进入主讲的第二个内容时,我的声音已经有点嘶哑了。可能是第一次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学术讲座,让我整个人都处于亢奋和激动的状态。台下的听众反应也挺良好的,至少我还没看到打瞌睡的人。在讲第二部分的内容时,实际反馈会比第一部分更好,因为第二部分我是从两个典型案例入手来进行分析,现场的反馈也很热烈。讲座内容也顺利进入了第三部分。相较而言,第三部分的内容更贴近大家一些,因为我讲述的是法律人类学能给我们,给大家带来什么。
最后,我总结了三个词汇,共情、多元和看见。而这三个词也引发了大家的兴趣与关注,因此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十分激烈。
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同学,直接抛给我三个专业问题,一是法律人类学者如何面对生存的问题?二是法律人类学研究是否是封闭的?三是为什么要将法律人类学与民间法进行区分?老实说,这三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
没有想到的是,江湖救急的不是老师,而是我的学弟彭程,来自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尽管,彭程同学平时看上去很“I”,但在回答问题上却变成了彻底的“E”人。他认为,无论是法律人类学者还是法学研究者都面临生存的问题,如何在现实和理想中保持平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热爱。同时,中国的法律人类学并非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与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国外都有诸多交流和对话。
在我看来,这真的是很有趣的一种现象。平时学校讲座或上课,可能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并不多,但在学术酒吧中大家都开始踊跃发言了。
有趣的是,主持人小姐姐也开始发声了,她说:“虽然今天我是一个主持人,但我也是一个参与者。相比于大家而言,可能我是业余的。但如果业余的声音消失了,那么我们自我的创造力在哪里?是不是业余的,就不可以发声,不可研究这个东西,不可以有我自己的观点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个人关于自我和自我创造力的热情和表达,在哪里去表达呢?所以,不管你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不要放弃对于自我的表达、创造力和热情的分享。”
这其实也表达了我的观点,相较于专业的提问而言,我更期待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也希望大家能给我带来一点法学之外的东西。学术酒吧正是这样一个允许业余发声的地方。
说罢,一位来自湘雅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同学进行了提问,他研究的是肿瘤心理学的精准预防,涉及的也是交叉学科。所以,他提出的问题是“在做交叉学科研究时有哪些注意事项”“田野调查法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尽管我们所学的学科不同,但其实面临的问题是相通的。但惭愧的是,我既没有正式进入交叉学科研究,也没有做过田野调查。因此,我cue到了做过田野调查的王梓鑫同学来进行回答。尽管,王同学目前还是一名本科生,但是已经有了田野调查的经验。他就自己在苏北地区进行调研的农村残障人士法律保障问题展开讲述,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和正在被我们忽略的人们。后来,陆陆续续有其他更多的,非法学专业的同学进行了提问与发言,讨论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热烈。
而一直在旁听的杨玉洁老师,也上台与同学们分享了她今天的感受。事实上,我也是第一次在现实生活中接触杨老师。尽管,此前在线上读书会的时候,听过杨老师的分享,但线上和线下还是有区别的。很开心的是,杨老师不仅很支持我们的活动,而且整个过程也沉浸其中。
因此,杨老师自己主动开麦,给我们分享了一个现实生活中她听过的一位检察官的故事,让我们了解,法学其实可以关注更多的东西,拥有更多的视角。同时,杨老师也表达了她对工作的热爱。她说:“好像现在很多人传递的都是焦虑,包括工作之后不少人都在自嘲为‘摸鱼’。但其实不是的,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热爱着我们相信和学习的专业,我们工作的人也是在爱我们的本职工作。基于学科,走到实践中去,我们要去看一看,去感受人的问题,可能这就是我们学术最终的方向。”
因此,我觉得学术酒吧这个场域好像更能激发人内心里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是在平时的课堂上所看不到的。
在经历了激烈的学术讨论和开放麦之后,主理人带我们进入了她们酒吧传统的拉酒嘴环节,即每个想喝酒的人都可以一直喝,现场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热烈。
最后,来自湘雅的孟同学带上了他的吉他,给大家带来一首朴树的《平凡之路》,大家也不知不觉地跟唱起来。正如歌词所说:“我曾经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绝望着,也渴望着也哭也笑平凡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是极其平凡的人,但每个人心中都还有自己对于理想的那一点小小火苗。在音乐和酒精的双重加持下,大家都很开心。
也许,相较于严谨、认真的学校环境,在酒吧中人们可以放下一些身份上的枷锁,体现真正的自己吧。
学术酒吧的最后,依旧进行了大合照环节,在看到合照时,王老师说:“你看,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开心。”这句话应该是对学术酒吧最好的评价了。我们很少有这种发自内心又很开心的时刻了。
在学术酒吧结束之后,我和王宁,还有志泽一起留到了最后,也和其他朋友聊了一会儿。尽管当时已经喝到有点微醺了,但还是记得一位已经工作多年的朋友说的:“我很佩服你们,现在还有这么理想的人,还有理想主义的存在。”说不出是什么感觉,但十分难受,又很想哭。也许,学术酒吧的意义也在于,让理想可以被别人看到吧。
同时也会感叹,相对于已经步入社会的同学而言,我们还是缺少太多的实务经验,缺少对现实生活的接触,所以我们需要到现实中去,到田野里去。
我从学术酒吧中获得了什么?
通过“学术酒吧”的体验,我仿佛打破了我心中很多固有的刻板印象。“学术酒吧”一定是不好的?一定是无所事事的?一定是不务正业的吗?可能并非如此吧。
在我看来,“学术酒吧”好像更好地连接了大众与学术,让学术并不那么高高在上,或者阳春白雪。学术是应该来自生活,并且回馈于生活。同时,学术酒吧也会带给我们全新的体验,你所研究的这些东西能否真正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做点什么呢?你的研究真的是有用的吗?而且,“学术酒吧”这一模式好像打破了知识的壁垒,增加了知识的活性,让知识流动起来。我们可以从参加“学术酒吧”的朋友身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评价,并且获得更好的交流。
大家也可以通过“学术酒吧”了解到一些全新的知识,在工作,在生活之外找到另一种可能。换句话来说,来到“学术酒吧”的人,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可能想了解,学术是什么?我也能了解学术吗?而这种求知欲和好奇心,也是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我也很感动,在被工作占据大量时间的现代人,还有时间去点一杯酒,听一场学术分享。
2024年12月15日(周日),我在学术酒吧的体验已经结束,但我的微信仍然很多消息。
来自人大金融系已经工作两年的蒋同学说:“胡师姐好,学到了好多,感觉到了理想主义和学术的纯粹,真好哇,希望你们的研究越来越好,也祝你paper多多,下次有机会一起去长沙图书馆自习哦。”
来自华师大社会学的周同学说:“今晚真的特别有启发,我会回去多多了解这个交叉领域的,希望以后还能和学姐多多请教。”
来自湖师大法学的张同学说:“姐姐我也是师大法学,谢谢你今天的分享,气场全开超级棒。”
来自湖师大社会学的张同学说:“感谢学姐今天的分享!感觉我们很有缘,希望有机会能和学姐交流。”
来自我朋友的妹妹说:“听得太入迷了,位置不好没怎么拍照片,很棒很有意义的活动。”
来自湖大某专业的同学说:“今天听了你的分享很感动,也很有收获和启发,祝你梦想成真。”
要是你问我,学术酒吧有什么意义,也许这就是学术酒吧的意义吧。
法宝新AI系列产品
智能写作
智能问答
模拟法庭
法宝来合同
法宝合规
责任编辑 | 吴晓婧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