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刘邦四十多岁才起兵造反,五十多岁才被封为汉王,最后靠着一众好兄弟击败项羽,夺取天下。
那在此之前,刘邦都在做什么,难道夺取天下全凭的是运气?
生于乱世
我们都知道刘邦出生在一个农耕家庭,家里并不是很富裕,便将其视作草根皇帝。
但历史上真实的刘邦并非“草根”,他的祖上也曾是“名门望族”。
当时的刘姓宗族并非在沛县,而是在晋国。
后来在三家分晋之后,刘氏一族便给划分给魏国,他们靠着谨慎行事,足智多谋,受到魏国公的重视。
而当时魏国刚刚成为诸侯国,急需大量人才。
于是,刘氏一族便在魏国待了很多年。
但随着秦国大举东征,与秦地接壤的魏国首当其冲,成为秦军主力进攻的对象。
为了逃避灾难,刘邦祖父只好一路向东南方向逃命,最后来到了丰邑,在这里做了一名县令。
随着秦兵逐渐东进,天下之大,竟无一片净土。
在乱世之中,刘家人逐渐没落,最后沦为平民,在沛县做了一个普通的农户,过起了男耕女织的生活。
常言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沦为农户的刘家,在当时也算是“小地主”级别的。
靠着当年在魏国做官时攒下的钱财,刘家不但在沛县购置了家产房屋,而且还能供给子孙后人读书识字。
要知道在秦汉时期,能够读书写字堪比现在的“出国留学”,不是一般家庭能负担的。
由此可见,刘邦家境并不算普通,甚至可以排到“中产阶级”了。
虽然他们家族已经进入农耕生活,但有祖父的精心指导,刘邦的眼界和想法并不会受困于田埂之间。
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在古代已经算是成年了,可以下地劳作,他表现出和两个哥哥截然不同的画风。
在两个哥哥扛着锄头下地耕种时,作为家中老三的他,每天“游手好闲”,终日提着长剑装“大侠”。
可他这个“大侠”和影视剧的大侠有些不同……
蹉跎岁月
为了展现自己的大侠风范,他经常和一众好友游走于街头,做一些“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事。
但在秦国统一六国后,对百姓的管制十分严苛。
即便是街头混混,为了活下去已是十分不易,哪还有心情干那些不好的琐事。
时间一久,整日无所事事,提着一把长剑四处乱逛的刘邦,就变成了百姓嘴中的“市井之徒”。
在普通人眼中,刘邦就是吊儿郎当之徒,只会骗吃骗喝。
但在屠夫狗贩眼中,刘邦就是“好兄弟”,如果在沛城遇到“小纠纷”,只要找刘邦就能顺利解决。
在刘邦年长几岁后,家中的两位哥哥也结婚了,有了老婆和孩子,花销自然也就多了。
而刘老太爷也年纪渐长,不能再从事农事,自然也不能再接济他了。
不喜农事的刘邦,手中自然没什么钱财。
有一次,刘邦和一群好友实在蹭不到饭吃,只好来到哥哥家,希望能吃顿饱饭。
这引起兄嫂的嫌弃,为了表明锅中饭食不多,兄嫂便用铁勺用力刮蹭锅底,发出刺耳的响声。
这让刘邦十分丢脸,几人还没吃饱,便匆匆离去。
但终日在街头闲逛也不是长久之计,总要填饱肚子的,刘老太爷便劝他回家务农,并给他分了两亩闲田。
可他实在不懂农事,更不想耕种。
接下来,他又该何去何从?
这时候,他听说北方有一个外黄县,那里有一个县令,名叫张耳,曾是信陵君的门客。
在信陵君战死后,张耳就做了一个县令,并靠着个人魅力,娶了一个小富婆。
而他和刘邦一样,都是心怀大志之人,而且喜欢广交朋友。
刘邦仿佛看到了知己,便辞别家人,一路北上,来到外黄县,加入到张耳门下,成为一名幕僚。
当时来投奔张耳的人很多,有三教九流之徒,也有能人贤士。
在这里,他跟着张耳学习为人处世之道,跟着剑客学习剑术,跟着文人读史览经,甚至可以和宰牛烹狗之辈畅聊天下大事。
虽然跟着张耳依旧没找到正经工作,但刘邦学到了很多东西,这让他受益终身,并成为与项羽抗衡的资本。
只可惜在秦朝的统治下,张耳也并没有施展拳脚的余地,刘邦在外黄县待了几年后,只好再次回到沛县。
经过几年的漂泊,回到沛县的刘邦,能否迎来命运的转折?
小小亭长
回到沛县后,刘邦万念俱灰。
他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三十多岁了,还一事无成,同龄人别说孩子了,就连孙子都快能打酱油了,可他依旧是孤身一人。
刘老太公本想花钱找媒人,给他介绍一个老婆。
但是在秦朝,那时候百姓的平均寿命不足三十岁。
三十多岁的刘邦已经是半只脚踏进棺材里的人,谁愿意将女儿嫁给一个行将就木之人?
好在刘邦不事农务,还经常舞枪弄剑,身体比一般人要健壮不少。
好在当时沛城需要招募一批亭长,会读书写字,又会几招剑术的刘邦得到录用。
亭长比县令的地位还低,平时做的也都是跑腿的杂活,比如帮县令捉拿盗贼、调解纠纷、传送信件……
对于别人来说,亭长的工作是非常难做的,因为需要协调各个行业的人,既要和达官贵人打交道,也要和市井之徒搞好关系。
但对于刘邦来说,和人打交道简直就是如鱼得水,他既能和名士贤者坐下喝茶,又能和市井之徒席地而坐。
经过几年的历练,刘邦成为沛县一颗闪亮的星,每逢宴席,他都是众人的焦点。
这一年,沛县的大富翁吕公过寿,他见到刘邦身姿英武,谈吐不凡,认为他日后必成大事,便将女儿吕雉嫁给了他。
和吕雉结婚后,两人过了一段安稳日子。
虽然两人想继续过安宁日子,但天下却即将大乱,因为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胡亥继续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哀声遍野。
一支被押往北疆修长城的劳役,走到安徽一带时因为大雨难行,眼看着要延误工期被杀,于是起兵造反了。
而当时,身为亭长的刘邦也正押送一群劳役前往骊山修阿旁宫,正值雨季,路上也是道阻难行。
这些劳役听闻有人造反了,他们也按捺不住向往自由的心,于是逃的逃,跑的跑,还没到骊山,队伍都快跑光了。
刘邦见状,心想反正到了骊山也是死,还不如直接一块返了。
说干就干,刘邦解开众劳役的脚镣,也揭竿而起了。
沛城的百姓听闻刘邦造反了,他们第一反应并不是躲起来,而是想要支持他造反。
于是,一支浩浩荡荡的起义队伍从沛县揭竿而起,领头人便是刘邦。
而刘邦靠着自身的个人魅力,不断招贤纳士,不但推翻了秦朝,还在楚汉争霸中笑到了最后。
而他此前结交的“狐朋狗友”,也在起义中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为建立大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