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知原名杨代诚,出生在湖南芷江的一个封建家庭中,父亲杨凤笙虽然也曾在日本留学,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仍然很封建。
因谭氏不小心打碎家里的一个祖传明代细瓷,他不仅对她一顿毒打,还发誓再不进谭氏房间。直到杨母去世,在家中人的劝说下,他才又进了谭氏房里。
1901年,谭氏生下一个女儿,她就是王一知。然而,因为王一知是个女儿,重男轻女的杨凤笙厌弃女儿,并另娶小妾并有了儿子。
1915年,14岁的王一知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杨父没有给过她一分钱,虽然学校免交书费、学费,但她的生活过得还是很艰苦。这段艰苦的生活锻炼了她坚强和不言放弃的性格。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王一知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参加游行示威活动,抵制日货,参加各种进步活动。
在以王一知为代表的一小部分同学的带领和影响下,学校其他同学也逐渐加入,并慢慢坚定了“不能当亡国奴”的思想。
1922年,王一知和好友丁玲等人进入上海平民女校读书,这所学校是陈独秀创办的,张太雷负责该校的具体工作事宜,刘少奇、茅盾、陈望道等人为她们上课。
这一年下半年,刘少奇介绍王一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最初,王一知在中共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妇女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她接触了陈独秀、李达、沈雁冰等革命者,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加坚定了内心对共产主义的追求和信仰。
1925年,王一知奉命开始工人运动,后又被安排来到张太雷身边,协助他开展工作。两人也在朝夕相处中逐渐产生了爱情,并最终走到了一起,结为革命伉俪。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背叛革命,我党也转入地下。1927年10月,王一知在上海生下儿子张知春。孩子满月时,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还受邀前来祝贺,张太雷十分高兴。
然而,第二天一早,张太雷便动身前往广州参加起义。谁都没想到,张太雷在广州起义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
张太雷的牺牲给王一知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在刘少奇、周恩来等人的帮助下,她渐渐振作起来,奉命开展地下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王一知与龚饮冰结婚,继续开展革命工作。这一年,中共上海地下党逐渐恢复并重新建立起来。第二年,王一知和龚饮冰奉命回到了上海。龚饮冰以湖南万源湘绣庄总经理的身份在上海稳定下来,王一知则是“全职太太”。
根据周恩来指示,上海地下党要在这里设立秘密电台,与延安方面联系,传递日伪情报。在王一知夫妇的努力下,上海先后建立了三个秘密电台直接与延安联系,王一知是这三个电台收送密电的秘密交通员。1942年,其中一个电台被日军发现后,王一知冒着生命危险成功通知其他电台的相关人员顺利转移,并营救了被逮捕的我党人士。
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周恩来还亲自及诶见了龚饮冰夫妇,对他们在上海的地下工作给予了极大肯定。
1948年,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龚饮冰和王一知夫妇再次受到毛主席、周恩来和朱德等中央领导人接见。
毛主席见到王一知后,高兴地说道:“你在地下做了这么多年的工作,现在,该到地上来了啊。”
其他领导人听后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并问她说:“你对今后的工作有什么要求,想去北平做妇女工作还是去中央哪个部门都是可以安排的。”
王一知感动地表示:“谢谢主席和各位领导的关心,我回去考虑考虑。”
虽然王一知对各位领导的关心十分感谢,但她却并不愿意凭借着自己与他们的私人关系而为自己谋官位。回去后,她从始至终考虑的一件事就是做什么工作能让自己为国家建设发挥最大的价值。
于是,王一知第一次婉拒了几位领导为自己安排工作的好意。
1949年3月,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在北平隆重召开,会上,王一知见到了自己的老上级邓颖超,还有其他几位老同志。她们都知道王一知曾经在妇女工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工作能力也很出色。于是,几位领导便向她发出邀请,希望她能够在全国妇联工作。
实际上,自上次西柏坡之后,王一知便一直在思考自己要做什么工作。她本身是师范出身,也曾有过两次教学经验。工作期间,她感受到了与学生之间深厚的师生情,也让她意识到这份工作的伟大。
此外,新中国刚刚成立,正是要进行全面建设、恢复经济的关键时期,而人才必不可少。因此,投入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是最为紧迫的任务。
于是,王一知最后婉拒了留在全国妇联的工作,向组织提出请求去中学开展教学工作。
1949年10月,王一知出任上海吴淞中学校长。在学校的一年多时间里,王一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整天吃住在学校里,一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与全校师生建立了浓厚的感情。离开学校前,全校师生一起在红绸签字赠送给她,以作纪念。
当时,王一知是被中组部调去北京,准备安排她进教育部担任要职的。但教育部的领导在与她进行谈话时,王一知再次表达了自己想要留在基层从事实际的教育工作的愿望。
最终,王一知没有进入教育部,又先后担任了华北中学的校长、北师大二附中的校长。当时,北师大二附中有很多干部子弟,许多中央领导人的子女都在这所学校就读。周总理在视察学校期间,指示应该与工农子弟打成一片。
1955年,根据王一知的建议,该校改名“北京一零一中学”。为何要取这个名字呢?对此,她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如果说过去有成绩,那就用一百来表示,一是新的起点,让我们从一开始!”
根据王一知在党内的资历和工作能力而言,她原本有更多身居高位的机会。然而,她却在校长的这一岗位上埋头苦干30年,默默无闻。即便中共中央曾三次邀请她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她也毫不犹豫地婉拒。因为在她心中,做官永远不是她所追求的。她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可谓泽及后代,功在千秋。
1991年11月23日,王一知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王一知遗体告别仪式上,外面排着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人群中,有身穿一身军装的军人,有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他们都曾是王校长的学生,赶来送别最最令人敬爱的校长。
参考资料:《淞中教育》2012年第5期、党史纵览2016年6期、湖南日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