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美日两国就曾为贸易杀得眼红,且旷日持久。

▲ 这是2024年5月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总统拜登。图/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这是2024年5月1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拍摄的美国总统拜登。图/新华社

|张智新

收购美国钢铁案被美国总统拜登否决后,日本制铁怒了,表示要起诉美国政府。而据新华社援引日本媒体最新报道,日本政府计划支持日铁起诉美国政府

此前,1月3日,拜登宣布,“出于保护美国国内产业的战略需要”,正式阻止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1月4日,日本制铁和美国钢铁发表联合声明称,将采取一切措施维护合法权利。

对此,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也表示,美国“以国家安全保障方面的担忧”为由做出这样的决定,令人难以理解。日本产业界担忧声音高涨,日本政府将严肃对待。

排名世界第4的日本制铁收购排名第25的美国钢铁公司,真的如拜登所说会危及美国产业安全吗?

“产业链安全”只是托词

美国钢铁虽是百年老店,也曾经红火多年,迄今仍然勉强维持世界第25的名次,但受制于需求不旺、环保和外包、成本上升及技术更新迭代乏力等诸多制约因素,业绩一直在步步下滑,可谓苦苦支撑难以为继。

如若再不寻求并购,美国钢铁就只能选择要么关停工厂,要么转移产能。而这无疑都会让包括美国钢铁总部匹兹堡在内的“铁锈带”迎来更多下岗人潮。

可以说,在这种背景下日本制铁能出面收购,对于这家几乎仅剩历史荣誉和产业符号象征意义的夕阳产业“老朽”来说,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支柱产业。但在全球经济从上个世纪90年代进入知识经济、信息网络化时代以来,这种基础地位、支柱作用早已被大幅度稀释、替代。

进一步说,今天的钢铁工业已远非经济全球化之前或“冷战”时期那样以主权国家为界,而是和诸多新兴产业一样深度融入全球化产业分工体系的。

无论是危如累卵的美国钢铁,还是能发出收购要约而似乎还很红火的日本制铁,都是全球跨国企业。而其分支机构、产品分工以及市场无不覆盖全球,远非一国内部所能独立循环。

更何况,即使在贸易自由化严重受阻,逆全球化潮流甚嚣尘上的今天,只要美国愿意放开进口,价廉物美的钢铁何愁不会源源不断?因此,所谓产业链安全、产业安全、经济安全,完全是含义空洞的政治托词。

日本方面为了这次收购成功,充分考量到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政治化逆流当道的现实,给的对价可谓煞费苦心、不惜血本:不仅真金白银拿出近30亿美元,美国政府还可以有权限定并购后的企业产量,可以否决其裁员或关停决定……

可即便如此,美国依然对这一收购案充满戒心。其实,无论从长远看还是从近期看,这一点也不新鲜。

拜登处心积虑的结果

从长远看,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美日两国贸易争端可以说曾经杀得眼红,而且旷日持久,在1995年柯达胶卷案后,方才趋于和缓。这段经历,已然为此次收购被拜登否决,埋下了伏笔。

从近期看,日本制铁和美国钢铁之间的并购至少从2023年就已发端,今年大选之前更是已经进入关键进程。只是由于大选,拜登当局迟迟没有就此作出决断,这次选择在即将迎来当选总统特朗普就职典礼时才果断说不,无疑是处心积虑的。

一是,拜登想在离任前告诉美国选民们,在保护美国产业和产业链安全及经济安全方面,他丝毫不比也声称反对此次收购的特朗普逊色;二是,借此赢得民主党国会议员们的喝彩和支持,为刚刚在大选中输人又输势的民主党加油打气。

而在日本方面,包括日本制铁和日本政府,为什么对拜登的否决表现出如此不满且态度强硬?首先可以理解的是,日本政府肯定非常憋屈。

日本自“二战”结束就一直忠心耿耿当美国的政治跟班,这一政治军事同盟不管美国如何看待,至少日本内部包括朝野主流政治人物和民意,都是“吃了秤砣铁了心”。

而今,日本一家企业并购美国一家公司就被认为危及美国的产业链安全、经济安全,难道说日本对美国还有“狼子野心”不成?如此“背刺盟友”,日本朝野的不满情绪,可想而知。

当然,日本方面也是基于过去日美贸易战的历史经验,在熟悉美国政经运作制度流程和内幕前提下才有底气“愤怒”。反正,按照美国的规则抗议发声,实在谈不成也无损于两国关系,尤其是政治军事结盟关系。

对日本制铁而言,收购美国钢铁将增强其世界领先的制造和技术能力,扩大其主要业务区域。完成收购后,日本制铁将融进美国钢铁相关产业资源,日本自身的供应链也将更加完备、更具韧性。

因此,日本各方面一直对收购事宜很上心,谈妥的条件已经差不多是“城下之盟”了,最后居然因为“安全”原因,被拜登否决了。而且,如果收购不成,还要损失数亿美金,当然很是窝火糟心。

新年伊始,美日之间刮出的这股保护主义和贸易政治化、反全球化的寒流,看上去只是让日本很生气、让美国国内部分利益集团不满,实则也让本已岌岌可危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更显危殆。

如果美国两党政客为了一己之利就不惜在贸易保护主义、贸易政治化的歪路上狂奔,甚至连所谓的“盟友”也不放过,被迫“买单”的恐怕就不仅仅是日本制铁了。

撰稿 / 张智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张彦君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