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向“新”而行系列报道之七】
2024年,哈密市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形成多元共治大格局,夯实社会治理根基,让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期,稳稳托起居民幸福感,形成推动基层依法治理强大合力,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2024年12月26日下午,在伊州区回城乡一站式多元调处化解中心,一场关于阿勒屯村村民土地拆迁征收补偿问题的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正在举行,这也是2024年的最后一场联席会议。通过当面沟通、现场普法等方式,最终就解决方案及赔偿事宜达成了一致。
调节小纠纷,促进大和谐,通过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2024年回城乡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议20次,分析研判复杂矛盾纠纷10起,坚持依法治理为先导,做好分类转办和法律服务教育,引导广大群众逐步树立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
伊州区回城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图尔荪•克热木说:“近年来我们乡通过推进乡村两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扎实开展辖区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把信访工作与为民办实事结合起来,认真落实事关各族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理顺群众情绪,及时化解矛盾,提升源头防范和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让矛盾纠纷及时就地得到妥善化解,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和幸福事。”
2024年,哈密市不断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制定信访工作法治化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厅级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工作,推动乡村两级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实体化运行,有效发挥矛调中心、矛调站统筹协调作用,对矛盾纠纷随接随调、应调尽调。2024年,全市共排查矛盾纠纷1964件,基层化解率达到94.70%。
哈密市信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蕾说:“我们坚持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做到分清性质、明确管辖,转办督办到位,推动信访事项依法有序运转,形成工作闭环。对信访事项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按时处理到位,全市信访事项及时受理率、按期办结率均为100%,一次性化解率达92%以上。”
在不断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的同时,哈密市积极推进城乡社区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创新举措,开展信用示范社区试点建设,不断拓展信用应用场景,优化治理体系。2022年3月,伊州区东河街道建国北路社区作为哈密市首个“信用+社区”试点单位亮相,探索将社区基层治理体系与居民个人诚信有机结合,探索“信用+社区”基层治理新模式。
每个月初,建国北路社区居民沈利强都会来到小区大门口的超市兑现积分,通过参加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沈利强每个月可以领到50—100个积分,可兑换厨卫用品、洗涤用品等各类生活物资。沈利强说:“参加升国旗及社区组织的其它活动,包括志愿者服务等,都可以兑积分,而且兑换的商品都特别好,我觉得对我们居民来说这是一种特别大的鼓励,一个非常好的活动。”
伊州区东河街道建国北路社区下辖的17个老旧小区,很多是“无主体小区”,过去居民纠纷频发,给社区基层治理带来巨大压力。自社区推出积分制管理办法后,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管理,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就可获取诚信积分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居民自发参与社区信用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居民的信用积分总数和信用等级,都可以在社区信用平台上查看,平台涵盖有居民信息管理、社区信息管理、商户信息管理、信用行为上报,审核分析及“信易+”服务等七项内容,持续加强对辖区居民及商户的诚信意识引导,营造守信光荣、守信得益的良好社会氛围。
伊州区东河街道建国北路社区党委书记钟雷说:“截至目前,辖区居民签订信用责任书达到80%以上,将辖区各类商户纳入信用商户建设当中,以信用积分为抓手,将信用积分兑换纳入各信用商户当中,更好地带动居民积极主动参与信用社区的建设。”
在创建第五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的过程中,哈密市先在全疆实现一份信用报告替代32项证明,项目核准和备案等程序也在20个领域拓展了信用监管。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全面落实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工作,将全市1.61万户企业、5.33万户个体户按照信用风险状况分为4个信用风险等级,进行分类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效能。
哈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信用监督管理科科长彭川将说:“我们对风险高的市场主体实施严格监管,有针对性地大幅提高监管比例和监管频次,将有限的监管力量投入到更需要监管的高风险市场主体中。”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回顾2024年,哈密市委、市政府聚焦民生,夯实法治基础,精准靶向发力,不断探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途径,不断推动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健全完善城乡治理体系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格局,推动哈密成为“幸福之城”。
文 | 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滕兴
编辑|张亚兰
责编 | 江懿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