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君是一名高三年级的女生。她去年曾经休学,觉得自己很难适应环境,学校让她感到很有压力。看到同学们有说有笑,她觉得自己被封闭在一个小圈子里,有一种被孤立冷落的可怕感觉。
阿君努力去交朋友,交了一个朋友,不久发现她们的脾气合不来,于是她们就分手了。后来又交一个朋友,吃饭打水她们都在一块儿,但她有很多心里话都不爱跟朋友说。就这样,她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朋友,没有一个人能给她安慰。
阿君经常给家里打电话,父亲经常要来看她,有时候隔一天就要跑一趟。父亲一来,她算看到了亲近的人,她就大哭一场。弄得父亲也不知如何是好,就更频繁地来看她,她也就更期盼父亲过来。
去年就是这样,父亲说要不就休学,阿君非常痛快地答应了。在家里她摆脱了压抑的心情,才开朗起来。家人亲友都把她当病人,她就享受着大家的照顾和安慰。
阿君是准备借休学调整好心态,好满怀信心地迎接下一年的学业。今年到校不久,她又出现问题。现在,只有到了假期,在家里,在父亲母亲面前,她才感到快乐。只要一到学校,她就陷入忧郁压抑之中。现在,她又要坚持不下去了,她真怕再像去年那样。阿君父母经过了解后,决定找我们进行干预,希望从根源上解决心理问题。
阿君的父亲告诉我,孩子去年休学是因为她想轻生。他说,那次头天我刚去学校看了孩子,她见了我就哭,也说不出什么事,只说想家,想父亲,想母亲,我好不容易才劝好了。我不放心,过了一天上午又去看她,才发现她一个人在宿舍里。好不容易敲开门,我发现孩子险些出了危险。阿君平时就很软弱、内向,在家里还不如她妹妹。家里也就偏爱她,处处照顾她。从小她去上学,我就不放心。到了高中住校了,我就经常去看她。今年复学后,真怕她再出什么事,我就更频繁地去看她。同时,我还让她读初中的妹妹经常写信劝她,安慰她。就是这样,她又要坚持不下去了。
随后,我又和阿君单独进行了谈话。在经过深入沟通消除了疑虑之后,她一再谈到,自己什么也不行,将来什么也干不了。她把去年休学和现在的痛苦,说成因为学习不好。可是她又承认成绩总是在前几名。她说现在又要期末了,所以更加害怕。
阿君的心灵没有和年龄一同长大,通常,这个年龄的孩子应该有很大的独立能力了,应该是可以离开父母,离开家庭独自生活的人了。但是,她的心理发展水平没有跟上生理发展的水平,她的心态比她的年龄幼稚得多,没能及时实现由依赖向独立的过渡,形成了对家庭对父母强烈的依恋情结,这就是她的心结所在。
因为没长大,会使她在生活中感到处处碰壁,处处痛苦,不能形成基本的生存能力,甚至可能引发人生的悲剧。
阿君情绪上的障碍,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上的障碍,对自己的没有信心,都是这种没长大的依恋情结的表现。而这种依恋情结是主体不容易意识到的,所以,阿君把她的问题归结为学业压力。
阿君没长大,根源在哪里?正是以阿君的父亲为主的家庭成员对阿君的过分照顾和保护,培养了阿君对家庭对父母的依恋情结,使她没能适时地告别依赖,走向独立。
我知道,依赖不是一天培养出来的,阿君也不可能通过一次干预就可以长大。但是,拨开迷雾,认清心结,对父女俩都是必要的,由此会让阿君迈开长大的脚步。
于是,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教会她人际交往的一些方法,以帮助她眼下能在学校坚持复习到放假。使她意识到自己应该创造条件,以求从根本上打开她的心结。
我说,你把自己当病人,其实是你在运用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叫做退行作用。你把自己当成病人,这样你就会感到受特别的照顾以及逃避学业都是顺理成章的,你就心安理得了。这样只能加重你的依恋情结,强化你的依赖心理。
阿君表示理解并有信心坚持到放假。我又给了阿君一些心理支持,表示相信她一定愿意让自己长大。
我和阿君的父亲又深入地谈了她的问题,阿君的父亲有一种豁然领悟的感觉,表示愿意合作。于是,我请阿君的父亲先仔细思考一下,为了帮助孩子早日成长,他应该如何适度地放手。
随后,我希望她能很好地配合,不要再对孩子过分照顾和保护,不管怎么挂念也不要去学校看孩子,并且不要再让妹妹写信安慰她,让她强化我是姐姐的意念。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君的病理性记忆。小时候,有一次她有些淘气,父亲就说要拨打电话把她带走,她感到非常害怕,蜷缩在窗台,内心充满了恐惧。后来在幼儿园的日子里,有一天她刚入园,父母接她来晚了,她以为是父母不要她了。我对阿君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低落的情绪稳定了许多。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君顺利地返回了学校,她告诉我,自从开学以来,她一直没有给家里打电话,也没有要求父亲来看她,成功地坚持到了放假。她现在在学校里生活很好,很有信心走进大学的校门。我知道她走向了独立,开始探索属于她自己的美丽天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