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下午,延长石油集团旗下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志丹采油厂再次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原油污染事件。从网上流传的视频可以看到,在志丹县义正镇寨子洼村附近,喷涌而出的原油像一条黑色的河流沿着街道流淌,并越过街道的边缘,流入了紧临着的河道。肆虐流淌的原油从石砌的堤坡上垂直流淌落下,形成了宛若来自地狱的黑色瀑布,将整条河流染成了令人心悸的黑色。
讽刺的是,就在三天前,志丹采油厂在延长油田官方微信号发布的信息显示:志丹采油厂要求广大干部员工紧紧围绕安全、产量、成本三件大事不放松。更讽刺的是,就在12月10日,油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冰在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议上才组织各级干部重点学习了党中央对于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上内容均来自延长油田官方微信号“延长油田资讯”)
事实上,这并不是延长油田今年以来发生的第一起污染事件。延长油田下属十二个采油厂,随手上网一搜,近一年来不同程度的污染事故频发,可谓是触目惊心。到底是什么让这个历经百年的企业在近一年来如此“狼狈”,状况百出,宛如病入膏肓的病人一样呢?
原油污染简单来看是企业安全环保事故,更深层的看是区域安全环保管理问题,再深层次的看是企业领导层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够有力,没有严格遵循党中央提出的“两山理论”,导致企业发展失衡的问题。今天我们就逐层分析下延长油田的沉疴宿疾。
延长油田的腠理之疾——主体责任的缺失
安全环保最直接的因素是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但是安全环保投入基本上不产生经济价值,少投入甚至不投入的现象在全国企业中都很普遍。因此,企业主体对于安全环保工作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轻于落实。延长油田公司安全环保工作也是如此,下属很多厂有投资不足且滞后,设备管线老化的现象。归结起来还是延长油田公司作为生产主体安全环保工作不到位,落实不扎实。
志丹采油厂作为延长油田中排名靠前的大厂,志丹县当地最大的企业,长期存在未批先建沉、企业安全环保设施投资滞后或施工缓慢、企业环保安全基础设施在项目投产后仍然未建设完毕也默许开工的现象。特别近年来,延长石油集团的两任董事长对油田公司的要求一直是高压上产,成本不变。在生产任务的重重压迫下,基层单位为了应对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和任务考核,采油厂盲目的追求产量,忽视质量;或者说高喊着“高质量”发展的口号,行的却是涸泽而渔的手段。重压之下,安全环保工作保障不能与生产同频,事故频发也自然不稀奇。
延长油田的肌肤之疾——“认罚不改”的行为
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的落实属于内因,而安全生产政府监管属于外因。当内生动力失调的时候,则需要外部监管的约束。
长期以来,由于延长油田对当地经济、民生、就业等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监管部门长期对延长油田的监管存在着“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的“假打”问题。对违章作业和安全环保隐患听之任之,追责问责避重就轻,发现问题“一罚了之”,用罚款替代追责问责。即使追责问责也往往拿“临时工”或“第三方”或者采油厂内的“弱势科级”当“替罪羊”顶锅,油田高层、管理层却无人追责问责,导致监管无法形成真正有效的震慑,安环环保问题整改屡查屡犯。
在追责问责过程中,“以罚代管”的现象尤为严重。罚款不再是约束企业的手段,而成为了地方监管创收的目的。心照不宣的“逐利罚款”是地方监管部门与企业的默契,“认罚不改”的态度也成为了延长油田违规之后的常态。
所以,尽管地方监管部门的口号喊的响亮,当再多的会议、文件、检查、执法,都无法有效的在企业生根发芽,企业“认罚不改”,岿然不动,结果还是安全环保事故频发。
延长油田的肠胃之疾——人员素质的落后
延长油田规模庞大,在发展巅峰时期,员工曾一度超过7万人,其中劳务派遣工占据了企业员工数量的绝大部分,远超正式在职员工的数量。
劳务派遣工由本地城镇居民、村民通过当地就业招工进入油田公司工作,大部分是初中和高中水平,而这些人往往充当了油田生产一线的主力。这些派遣工对安全环保的意识薄弱,专业知识缺乏、不规范的操作现象明显,导致油田整体安全环保工作水平低下、台账缺失、管理制度无法落实等乱象。
更加值得需要注意的是,在延长油田的绝大多数采油厂,包括此次的事故发生的志丹采油厂,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长期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不能享受正常的福利待遇。而这种不公正的现象至今影响深远:当地人与延长油田的职工打招呼的时候第一句问的就是“你是正式工,还是派遣工”,派遣工往往受到歧视,找对象都很难,就因为“同工不同酬”他们可能一生都生活在歧视当中。
歧视性对待不仅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而在日常工作中导致的结果就是在采油厂一线岗位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派遣工”往往在工作中不那么尽心尽力,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稳定因素。
据了解,仅仅在志丹采油厂历史上就发生过数起派遣工集体聚众抗议的事件。
延长油田的骨髓之疾——领导层面的失位
纵观近一年来延长油田的污染事故频发和延长油田的“换帅”几乎是同步发生的。
2024年9月,延长油田迎来了新帅——张冰。网上公开的资料显示,张冰之前主要从事党务行政方面的工作,后加入延长石油集团后,主要的工作履历是曾担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并且曾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
根据延长油田官方微信号“延长油田资讯”显示,张冰履职油田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后,就在短时间内召开了数次重大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并安排油田机关部门、基层单位多层次展开“对标学习”,狠抓纪律作风。特别是对安全环保工作更是“层层落实”。
而多位油田公司基层干部、员工对于这位新帅的评价是:“完善了油田各项规章制度、政治理论水平很高。”当然也有部分员工评价其为“不懂专业、务虚第一,只重形式、不重实效。”“张总推出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对于基层工作来说是极限施压,基层工作全环节时刻处于紧绷的状态。很多基层领导都害怕其主动汇报,面对张总的高要求都感觉到力不从心。”“感觉这些政策制度属于是欲速不达,过犹不及。”
政治理论水平高固然是好事,想通过推行“新政”来提高业绩也实属正常。但是好的理论、好的想法并不能掩盖此次污染事件中张冰应该承担的领导责任。显然从销售工作到更专业的油田工作,张冰没有完成好“角色转换”。
直言不讳的说,一直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困扰延长油田安全环保工作的两块巨大绊脚石,既是思想问题、作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更是现在延长油田目前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组织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下级的“责任状”成了上级的“免责单”、“甩锅”的“通行证”;搞“理论治理”,大棒威吓,只讲责任不想担当、只讲任务不讲方法,导致基层胆战心惊、不知所措、错误百出。
更令人寒心的是,纵使发生了如此多的污染事故,作为延长油田的现任领军人物,张冰从来没有就这些事故进行过哪怕一次的公开发声,而他的行程总是开会、调研、对标,周而复始。
延长油田的未来——“不治将益深”
把安全规章制度写在了纸上,挂在了墙上,唯独没有放在心上,落在实处;安全环保工作空话套话多、实质性问题分析和工作数据少;查找客观原因多、分析主观原因少;以表面的精细来证明工作的完美……延长油田“病情”在基层,然而“病根”确是油田公司的高层的思想和决策中。
到如今,延长油田的沉疴宿疾已经“不治将益深”。希望延长油田的领导特别是履新的张冰董事长能够直面问题,以务实的态度下定整改的决心,才能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