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航 本报记者 王志强
连日来,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有限公司格外忙碌,车间内,一穗穗来自农家院的玉米棒,经过脱粒、粉碎等环节后变成热气腾腾的玉米面条,随后玉米面条经过悬挂、烘干、切割、塑封、装箱,陆续发往全国。
一招鲜,吃遍天。继巴彦“方便大碴粥”热销全国之后,日前,巴彦“小园玉米”再接大订单——每天加工20吨玉米面条,为“海底捞”全国干面市场供货。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巴彦玉米”,朝着产业振兴方向又迈进了坚实一步。
“小面条”成就大产业
站在生产线前,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康伟告诉记者,巴彦“小园玉米”主打有机品质,玉米产自全县1800个“有机认证”小菜园。“2025年,企业将与1万户农民签订种植订单,充分利用农户家的小菜园,发展菜园经济,让农户们增加收入。”康伟说。
巴彦县兴隆镇中兴村村民董国强是“小园玉米”种植户,多年来,凭借自家一亩地的小菜园,每年能增收四五千元。同时,家里人也成了“小园玉米”加工企业的员工,又增加了一定的收益,老董一家子因此实现脱贫致富。
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玉娟介绍,玉米面条是巴彦“小园玉米”系列产品顺应市场需求的又一主推产品。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巴彦“小园玉米”扎根黑土地,不断探寻创新创意赋能,系列玉米深加工休闲食品相继问世,获得一项发明专利、六项实用新型专利,还拿下了中国绿色环保产品和中国自主创新产品认证,获得了中国“一乡一品”认定,曾斩获上亿元的订单,成为黑土地农产品中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玉米面条的‘上马’给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扩大生产规模是企业迫在眉睫的紧要任务。”康伟说。
持续做大“玉米宴”
种是金,管是银,加工才是聚宝盆。多年来,巴彦“小园玉米”系列先后推出数十种产品,加工越来越精细。抓住“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巴彦“小园玉米”的价值进一步得到释放,集约化生产向精深加工迈进,种植户获得更大回报,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保障更有力。
指着已开足马力的5条玉米面条生产线,孙立娟告诉记者,这套设备能够精准分离玉米胶质和胚芽,粮食利用率更高,分离出来的副产品还能用于加工玉米酒。
除了玉米面条,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有限公司还推出了玉米南瓜粥、玉米龙须粥、“玉米拿铁”、玉米汁、玉米饼干、玉米曲奇等玉米食品。孙立娟介绍,下一步,公司打算开一间西餐厅和一家玉米素膳餐厅,专门以巴彦“小园玉米”为食材进行烹饪。目前,餐厅正在选址。
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巴彦“小园玉米”从不同规格的杂粮原料,华丽转身为即食休闲食品、玉米饮品,有吃有喝的“玉米宴”正在变得更加丰富生动。
科技赋能深挖高附加值
巴彦“小园玉米”系列产品的发展,与坚持科技赋能密不可分,企业先后与省农科院、哈工大、哈商大等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从育种到深加工全产业链条发力。
作为黑龙江省“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玉米深加工项目实施单位,哈尔滨健康农牧业有限公司一步步实现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三链”同构,开始进军“三产”融合一体化发展新赛道。
在哈工大特种食物与生物化工创新研究中心的实验室内,巴彦“小园玉米”花青素的研发正加速推进,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花青素从玉米芯中分离出来。王振宇教授告诉记者,农产品工业化加工被誉为“生物炼金术”,其产生的价值是巨大的,提取玉米花青素已经是该中心一项成熟技术,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不同品种玉米的对比实验,不久,巴彦“小园玉米”花青素就能问世。
拿起一捆淡紫色的玉米面条,孙立娟介绍,这是加入了黑枸杞原料的面条,目前车间共有20余种“小园玉米”面条,均是与哈商大一同研发的,不仅有干面,也有鲜面。
谈及未来发展,孙立娟信心满满:“淡化玉米主食功能,挖掘玉米的健康价值,让黑土地出产的优质玉米闯出国门、走向世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