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湾需要铸造「饰金原料」?

1951年4月10日,台湾实施黄金外汇管制;人民得持有黄金,但禁止黄金条块买卖。为了让台币与黄金脱钩,且有鉴于国际之间的金币成色约为9成,经多方研议后,针对台湾民间习惯流通的足赤(99)金饰,官方于1958年12月底宣布予以强制下调,此后制造、贩售均不得超过875 (21K),以免坊间大量高纯度金饰被视为流通金币。(注1)

虽然禁止黄金买卖,台湾遵循国际货币基金会(IMF)黄金每盎斯35美元的公价,并锚定台币与美元汇率为40比1,由台银订出每盎斯台币1400元的黄金牌价。这个定价不仅偏离市场行情,甚至不敷生产成本,却是当时货币政策下的产物。

针对民间庞大的金饰需求,必须建立市场秩序,统收统售就成为手段。在对于负责生产的金铜矿务管理局在另提供补贴或加工费后(注2),全面收购公民营机构所有产金,委托中央造币厂炼制为八七五饰金原料,再由中信局按月统一标售给银楼业。标售价格就不适用台银黄金牌价,而是另定底价。这个做法,形成了台湾特有的黄金、饰金价格二轨制。饰金原料,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

1959年1月6日,八七五饰金原料首度标售。由于订价过高、税捐又重,无法与黑市黄金竞争,加上民间惯用足赤金饰的习惯难改,八七五饰金原料标售成绩惨淡,最多曾出现连续三年流标的记录。(注3) 银楼打造金饰,使用黑市黄金远多于八七五饰金原料,业者被迫铤而走险,已成公知事实。为此朝野调高饰金成色的呼吁不断,但多年均未获采纳。直至1969年间,传出香港金银业贸易场将成色九四五定为饰金买卖的标准之后,台湾银楼业再度群起建议,官方终于同意著手修法,将饰金原料成色从八七五提高至九四五,只是新规定出炉前,香港已在1970年1月又将饰金成色标准提高至九九五,台湾慢的不只是一步。

1971年12月6日,九四五饰金原料开始标售,情况依然不佳。不过,九四五饰金原料的出现,仍对于台湾造成影响,银楼业终于摆脱不受欢迎的八七五,改用九四五饰金原料,同时恢复使用「足赤」字样。不过,这些1970年代初期的足赤,银楼同业有所保留,指的九三成色,并非早期的九九。(如图示屏东松山银楼1973年间打造的足赤金戒)

到了1977年1月19日,中信局改推出「不限成色」饰金原料,所谓不限成色,就是指成色在九九五以上之意,历次标售的成色多在999.6到999.9左右。稍后,这些不限成色饰金原料也被打造金饰,并打上「千足」字样,根据1970年后期银楼同业保守约定,千足是指九九五,不是现代所说的九九九。(如图示1970年代后期囍字千足戒)

经过近二十年之后,台湾官定饰金成色终于追上了民间习惯甚至世界水平,在国际情势的丕变下,先前有关IMF的顾虑已成为云烟。但,从八七五、九四五到不限成色饰金原料,官方垄断黄金来源的阴魂犹在,相关成本费用的转嫁,像个金箍咒一直让业者脱不了身,黑市总有寄生空间。直到几年之后,1985年7月18日,黄金开放进口,不再被管制;1988年7月1日,黄金条块免征营业税,问题总算告一段落。(注4)饰金原料自此成为历史文物

(注1)详参:笔者《你所不知道的国府黄金》第五章 国府黄金在台湾,页249以下。

(注2)行政院秘书处发财政部严 1952.7.19 台四十一(财)4009号

(注3)黄金岂遭白眼 缘多年有悖民好 银楼热烈投标兴奋处时间鼓掌声1971年12月7日经济日报二版

(注4) 四十余年桎梏终于逐步开放 黄金免关税迈向新天地1989年8月8日,经济日报18版。

饰金原料沿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标售严重滞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3年九三足赤金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代后期995千足金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