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拉伸、按尺寸裁剪、铺开丝棉、整理均匀、丝棉内胎包裹、铺放内档套、用线定位……2024年12月24日上午10:00,在河源市江东新区十里东岸内一家蚕丝被生产工坊里,张巧琦与3名工友正在忙碌着。不一会儿,一床漂亮的手工蚕丝被就在他们手上诞生了。很难想象,干活麻利的张巧琦是一名听力受损的残障人士,3名工友中有两人也是残障人士。
张巧琦拉伸丝棉。
如今,张巧琦带领工友克服各自身体的障碍,努力自主创业,并为更多残障人士提供就业岗位。
1992年出生的张巧琦是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人,从小聪明伶俐的她,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可惜,年幼时的一次生病,因为用药不当致张巧琦罹患耳毒症,听力逐渐丧失,最后被诊断为一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固定内胆套的四周。
虽然听力受损,但张巧琦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坐在教室内听不清老师的声音时,她便努力学习读懂老师的唇语。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张巧琦与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2011年,她以优异成绩考上浙江农林大学设计专业。
张巧琦(左)在直播带货,她的家婆在一旁整理丝棉。
在读大学时,张巧琦认识了现在的丈夫。她的丈夫并没有因为她听力受损而嫌弃她,而是被她励志的精神所吸引,两个人勇敢地走到了一起。
张巧琦的丈夫是浙江桐乡人,桐乡当地蚕桑丝织技艺十分发达,家家种桑、户户养蚕、村村缫丝剥棉,是中国有名的手工蚕丝被生产基地。
张巧琦正在制作蚕丝被。
2015年,张巧琦大学毕业后,曾与丈夫一起到浙江杭州创业。后来应家人的要求,与丈夫一起返回河源工作生活。回到家乡后,张巧琦和丈夫帮忙打理家里的生意。随着生意步入正轨,张巧琦把生意交给丈夫打理,自己想着重新创业。于是,她把丈夫家乡的手工蚕丝被制作工艺带到了河源。
张巧琦和工友一起把内胆套盖在丝棉内胆上。
说干就干,张巧琦在小区楼下租了门店,取名为“爱启蚕丝”。为了提高自己的手艺,她还带着工友多次到浙江桐乡找到手艺人,认真学习技艺。同时,她所用的原材料也全部来自桐乡。
作为一名残障人士,张巧琦深知残障人士就业和创业的苦。她成立蚕丝被生产工坊的初心,就是希望帮助更多残障朋友,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张巧琦说,“这门手艺是从桐乡70多岁老人手里学回来的,这门手艺考验人的眼力、耐心与细心。70多岁的老人都能生产蚕丝被,我相信残障朋友也一定行。”
把第二层丝棉铺开整理均匀。
如今,张巧琦每天都在工坊里忙碌,除了带领工友一起制作蚕丝被,她还学习拍摄短视频、直播带货,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购买她们生产的蚕丝被,增加工友们的收入。“我希望借助工坊把商机与社会责任结合,证明残疾人也能为社会作贡献。”张巧琦说。
(文/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彭新启 通讯员黄翠 图/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郗建新)
来源:中工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