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寒假,一些地方的研学旅行市场开始升温,不少主打研学旅行市场的机构纷纷拿出自己的特色路线招牌开始收客,以期尽早抢占市场份额。
不过,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市文旅局发布了《北京市旅行社组织或承办未成年人研学旅游服务规范(3.0版)》(以下简称《规范》),就全市旅行社组织研学旅游服务提出具体要求。其中提出,严禁打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旗号收客,应从有关高校为中小学校提供的正规团队渠道办理预约申请。这样的规定引发了广泛关注。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寒暑假火热的研学游活动中,打着“游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旗号收客的机构不在少数。由于不少家长希望孩子在小时候就能够感受百年名校的氛围,因而往往被相关机构的类似噱头所吸引,选择付费帮助自己的孩子长见识。
但不少案例表明,虽然有的机构打出了这样的旗号,在现实中却由于诸多原因难以兑现。最后导致孩子没去成清华北大不说,家长的钱也可能打了水漂。尤其是,一些机构明明知道清华北大入校的预约规则有相应的限制性条件,却通过打信息差、在广告上打擦边球等手段进行夸大、虚假宣传,进而忽悠家长予以报名。
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南方都市报2023年的一则报道就显示,广东顺德有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参加了某企业开展的研学游活动,却发现“报名时行程写明的去故宫、长城、北大清华等景点都没去成”。另据“小莉帮忙”2023年报道,有清华和北大学子反映称,山东济南一公司举办的研学活动中,所谓清华北大名校游,只是在校门口打个卡,根本进不了校园。
类似乱象的频繁发生,让不少研学活动的真实性饱受质疑,不仅骗了家长的钱包、伤了孩子的心,还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行业的信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长此以往,还可能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让那些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机构“丢了饭碗”。这显然不能被容忍。
此番北京及时出台相关文件,对诸如机构打着清华北大幌子收客等情况予以规范,显然是注意到了既往发生的诸多乱象,极具针对性。更进一步看,此举无疑有利于堵上不良机构利用信息差忽悠家长和孩子的漏洞,进而助力减少消费欺诈,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同时,禁止过度依赖名校招牌吸引顾客,也有助于引导市场回归理性。某种程度上,当相关乱象被明确禁止,也是在引导旅行社更加注重服务质量,鼓励其开发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研学项目,而非动辄打名校的擦边球忽悠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严禁旅行社打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旗号收客”外,《规范》还要求,旅行社应从有关高校为中小学校提供的正规团队渠道办理预约申请。可见,在政策的制定上,相关方面并未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予以禁止,而是对相关乱象进行针对性规范后,留出了“预约的口子”。
如此做法,无疑可以进一步规范研学游中可能出现的相关乱象,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名校预约的透明度,避免不正当竞争,让研学市场回归正轨,进而更好促进研学市场的健康发展。
当然,从《规范》看,目前,这只是针对北京市的旅行社作出的要求。因此,对于其他地方的相关机构该如何加以引导,也是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这显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在加大对名校入校限制性条件宣传的基础上,更好地引导相关机构规范自身行为。
说到底,此番北京出台的相关规定,不仅有助于保障孩子的权益和名校的声誉,也引导相关机构提供更高质量的研学体验。同时,通过政府层面制定严格的服务规范,其实也是在向市场传递一种积极的信号:无论如何,研学旅行都该以教育为根本目的,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存了歪心思,那这样的研学生意,也该黄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