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位癌症晚期老人临终前的视频曝光,虽然之前几乎99%的中国人都不认识他,但是当视频放到网上以后,所有看的人都泪流不止:
“看着哭着,哭着看着,这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中华民族的骄傲,致敬林老,敬礼!”
“看着林老,我感觉自己卑微到了极致,致敬中华英雄!致敬民族脊梁!”
在视频里一个身体瘦弱的老人,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十几根管子,安静病房里所有家人和医护人员都没有说话,却每个人都流下泪来。
此时老人完全依靠着生命系统来维持,周围人扶着他才能坐起来,头已经很难再支撑,像是软的一样不停往下栽,护士只好轻轻帮他扶着。
他眼睛努力瞪大看着眼前的笔记本电脑,颤抖的手艰难的拿着鼠标整理着着文件。
妻子在旁边实在再不忍心看下去:“医生想让你休息一下。”
老人却拒绝了:“坐着休息,不能躺,一躺下,就起不来了。”
这位老人就是爆炸力学工程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少将。
他参与了中国全部45次核试验,坚守在戈壁滩52年,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一辈子都隐姓埋名,直到临终前的视频公布,普通民众才知道这位为了国家奉献了一生的战士。
01
1938年的林俊德从小就过惯了贫苦的日子,家里条件十分艰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自幼就喜欢读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小学刚毕业就被迫辍学了。
建国后在教育政策扶持下,他才重新又捡起了课本,靠着政府的资助他考入了浙江大学的机械系。
从初中到大学,全靠着政府的补贴,他才能够完成学业,过上想要的生活。因此自少年开始起,他就对国家充满了感激之情,下定决心用自己的毕生所学回报祖国。
1960年毕业的林俊德在学校一直都表现得十分出色,不管是业务能力还是人品都是出类拔萃。
他被分配到了国防科学委员会的下属研究所里,进入研究所的第二天,领导就把林俊德叫到了办公室:“国家正在秘密进行核试验,现在是极其缺乏人才的时候,你愿意过去吗?”
知道自己将要参与中国最重要的科研项目的林俊德激动万分,他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哪怕以后要扎根边疆,以后都要隐姓埋名,无法和家人朋友联系,他依然愿意义无反顾的投身到了核试验当中。
很快他就被派到了位于马兰的试验基地,他担任冲击波机测仪器研制小组组长。
投身工作的林俊德就像是永远不知疲倦的机器人一样,为了在原子弹爆炸前,把测量仪器研究出来,他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一工作就是连续十几个小时,连做梦都在做实验。
原子弹爆炸时会产生几百万个大气压的冲击波,而记录爆炸冲击波压力值的仪器就是他们所要研究的压力自记仪。
02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声震天的巨响,一颗巨大的蘑菇云拔地而起。
人们纷纷跳出战壕,欢呼跳跃,彼此拥抱,然而此时的林俊德却率领着自己的小组毫无畏惧的朝着爆炸的中心跑去,他们要在爆炸的第一时间,拿到测量原子弹爆炸数据的仪器。
迎着恐怖的核辐射和冲击波,林俊德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面,拿回了那个像是一个罐头盒一样的不起眼的压力自记仪。
就在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一时间,现场总指挥张爱萍将军就向正在中南海西花厅焦急等待的周总理做了汇报。
电话里周总理压抑着内心的喜悦,谨慎的问道:“怎么证明是核爆成功?不是黑炸药爆炸?”
总理知道口说无凭,必须要拿出让全世界都信服的证据,才能震慑那些不怀好意的西方国家。
要知道法国第一次核试验都没有拿到任何数据,美国、英国、苏联第一次核试验只拿到很少的数据……
张爱萍将军回答道:“林俊德正在第一时间研究爆炸数值,大概需要几个小时,一有结果我就马上汇报。”
晚上时张爱萍将军再次拨通了西花厅的电话:“报告总理,从冲击波数据来看,爆炸是万吨级当量的爆炸,可以确定是核爆炸。”
晚上九点钟,周总理宣布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总理脸上也绽放出了笑容,他向紧张的等候消息的工作人员打趣道:“好了,大家可以欢呼,可以鼓掌,可不要把地板跳塌了!”
而原子弹爆炸的测量全都靠林俊德用自行车胎和闹钟制作出来了那个压力自记仪。
林俊德在戈壁滩艰苦的生活环境下,在几乎一片空白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苦难下,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条道理,创造出了一个测量历史上的奇迹。
知道自己工作被周总理所认可,林俊德激动得不能自已:
“我们自己的劳动已经到周总理去认可了,这个一下子就感到咱们这一代人的肩负起的责任。不仅仅是说你是做了一项普普通通的工作,而是你的工作就跟国家的命运就那么紧密地结合到一块了。”
我们的国家终于打破了西方的核垄断,人民终于不用在核讹诈的阴云下生活,中国终于可以挺直脊梁屹立于世界。
从此以后林俊德的人生就和中国的核试验紧紧联系在一起。至此以后从1964年到1996年,中国一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而林俊德全部都参与其中。
提起自己的工作林俊德动情的说:“这是我们国家进行的一个伟大的事业,自己有幸在一辈子中,为这个工作做点自己微薄的贡献。”
1996年中国停止核试验后,林俊德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他带领着自己的科研团队转战国防尖端课题力学研究。
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祖国的国防研究上,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科研人才。
而在他52年的研究生涯里,他每天都风雨无阻地,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自从从事研究工作以来,林俊德每年也只休息三天,那就是大年初一、大年初二和大年初三,七十多岁的他仍然坚持奋战在科研的一线。
高强度工作损耗了他的身体,平常一心搞研究,积劳成疾的林俊德被送往了医院。
03
2012年5月4日,林俊德在北京301医院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全身。
死亡的恐惧足以让人窒息,任谁知道自己生命将要终结都会难免会感到害怕和不舍。
进了医院后,林俊德就已经觉察出不对,他的家人全部都赶到了医院,所有的医生也都愁容满面对病情避而不谈。
然而林俊德院士却表现得非常坦然,他冷静的问医生:“我的病情我自己都了解,你们告诉我吧,我还剩下多长时间。我们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用担心我承受不了。”
当医生告诉了林院长病情的严重性,并提供出化疗的治疗方案,但面对医生的建议,林俊德却非常果断的拒绝了:“我吃中药调理就行,只要能延长点时间让我把工作做完。”
他知道化疗开始可能会有一丝生的希望,但是他不想冒风险,一旦进行无休止的化疗,自己可能再没有精力再工作了,于是他放弃了延续生命的机会。
当时他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呼吸急促,身体成了皮包骨头,癌症的疼痛无时无刻不折磨着这位战士。
但是心系中国国防事业的他依然不眠不休的工作,他想要给祖国整理出尽可能多的宝贵的资料。
他不顾医护人员的强烈反对,把办公室的笔记本电脑拿到了医院,在他的电脑里面的几万个文件夹里藏着关系国家核心历史的机密技术。
他狠心对看望自己的孩子说:“对不起,孩子,现在我很累,先不要打扰我,我的时间很宝贵,我有更重要的事情。”
在5月26日上午时,林俊德院长的病情突然恶化,失去了意识陷入昏迷,然而被紧急转移到重症监护室的林俊德,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转回普通病房:“我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在这里我无法工作。”
医生为了林老的身体拒绝了他的要求,林俊德只要看到医生就不停的重复哀求:“我还有一个课题做啊,你一定要让着出去,我在这里什么也做不成,我没有多长时间了。”
医生听到林俊德的请求听得眼泪都止不住,万般无奈下只好同意他转回普通病房。
在普通病房里,林俊德更加感到了时间的紧迫性,他拖着极度虚弱的身体继续整理着文件,有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需要他负责。
5月29日,林院士出现了大面积的肠梗阻,腹部肉眼可见的胀成了一个球。
腹部的胀痛让他说不出话来,连呼吸都感到困难,然而林院士却又一次拒绝了医生动手术的建议,他怕自己躺在手术台以后再也醒不过来。
他身上插着胃管、吸氧管、输液管十几个管子,医生劝他卧床休息,但是林院士却坚决不同意。
他挣扎着坐起身来安慰所有人:“躺在病床上就是病人,坐起来就是正常人。”
他先后让9次向医护人员要求下床工作,医务人员虽然心疼得泪流满面,却还是不忍心拒绝老人的请求。
林院士戴着氧气面罩,靠着人们的搀扶才勉强下地,他颤颤巍巍的坐在电脑前,每点一下鼠标就好像要耗尽所有的力气。
他的手已经握不动鼠标了,视力也逐渐模糊,他还以为自己忘记戴眼镜了,就坐着休息:“坐着好,坐着比躺着好,躺着就起不来了。”
在连续工作5个小时之后,林院士终于答应了躺回去休息,他欣慰的用颤抖的声音说道:“C盘整完了。”
此时他的各项生命数据已经到达了极限,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老伴不断呼唤着林院士:“老林,现在不要睡,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林院士用尽最后的力气轻声叮嘱道:“我死后把我葬到马兰,我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然后缓缓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醒过来。
马兰是他一直战斗过的地方,他要和自己的战友们葬在一起,葬在戈壁荒滩,那里有他们无悔的青春和炽烈的热爱,他们为此付出了一生。
妻子抚摸着他的额外,轻轻凑在耳边说道:“老林,你现在属于我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留下了很多很多,但是唯独在家属留言那一块是一片空白。
他本来想给自己的亲人留下一封信,最终却什么也没有留下,这也成了林院长最大的遗憾。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他们一辈子心血换来的,他们是我国之栋梁,国之明星,他们理应享受国家最高荣誉。
他为祖国倾尽一生 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
致敬林院士,致敬国之脊梁,国士无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