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即将重返白宫,但在对待中方问题上,他依旧走过去的老路,试图掀起“贸易战”、“芯片制裁”来逼迫中方退让。然而中美关系早已不对等,中方基本摆脱了对美国依赖,而美国对中方却无法实现“脱钩断链”。这种背景下特朗普还敢继续制裁中方吗?
中美关系的博弈是横跨了两个世纪的大国斗争,细数过去三十多年的经历,中方崛起的过程其实是逐步摆脱对美依赖的过程,例如粮食领域的大豆、科技领域的半导体、航天领域的国际空间站,在绿色能源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以及军事领域横空出世的六代机、堪比中型航母的076两栖攻击舰等等。
或许有人会对这些嗤之以鼻,毕竟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诸多领域的领先与否存在很大争议。既然如此,我们就用最直观的数据来说话,看看究竟是吹嘘还是事实。
2024年12月31日,《日经亚洲》刊登了一篇详细的数据报告,内容犀利地剖析了中方对美国的“依存政策”出现了巨大转变。从特朗普上一任期开始,中方开始快速调整对美国的贸易结构,对美依赖趋势呈断崖式下跌。截止到2023年底,美国在中方进出口贸易的占比下降到11.2%,而中方从美国进口商品的占比下降至6.3%,这是中方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后的最低水平。
而在这些削减领域中,下降幅度最大的当属粮食和科技领域。例如粮食领域的大豆,美媒在12月下旬报道称,中方对大豆的需求开始转向“灵活进口”,最大进口国已经被巴西取代,美国被挤下第二名,且进口份额依旧逐月降低。报道还提到,中方已经实现了大豆“满仓”,随时应对“特朗普冲击”。
至于科技领域的芯片,中方虽然在高精尖技术上依旧存在差距,但芯片适用最宽泛的中低端领域,国内企业将来自美国的封锁压力转化为动力,加快了中低端芯片的设计和产能。截止到2024年10月,中国半导体出口额达到9311.17亿,虽然全年数据还没出来,但突破1万亿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再加上操作系统、5G、新能源电车等都取得了显著突破,甚至开始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这都意味着中方开始在科技领域开始摆脱对美依赖。
除了大宗商品,中方对美国进口削减的另一个大类就是日常生活领域。作为制造业强国和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国内制造商内卷严重,为了满足消费者们多样化的需求,服饰、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领域纷纷拿下国内大部分市场,甚至反向大规模对外出口,让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头疼不已。
此外,美元霸权也无法继续限制中方,在俄罗斯全面“向东看”战略和金砖国家的崛起,让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愈发稳健,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的范围越来越广。中方也和多地区的重要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提高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配合大幅度抛售美元,让中方逐步摆脱美元霸权对中方的限制,避免被割韭菜。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特朗普虽然重返白宫开启“2.0”时代,但中美攻守态势已然逆转,30多年前是中方离不开美国,现在则是美国离不开中方。毕竟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太久了,美国人已经习惯了物美价廉的中方制造,就算特朗普上台后大肆推动制造业崛起,想要和中方商品竞争已经不是关税制裁能够搞定的。
如果特朗普上台后掀起新一轮的贸易战,那么大规模商品被制裁首先受影响的就是美国本土供应链,中方虽然会损失一些市场,但还有巴西、东盟、俄罗斯、中东等众多可靠的合作伙伴,利益损失可以忽略不计。
事实上,特朗普也很清楚中美关系的微妙转变,一个最显著的例子:特朗普去年底公开执政计划,将此前对华加征60%的关税降至10%,相较于欧洲20%的商品制裁、加拿大和墨西哥25%的制裁,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总而言之,中美大国博弈或摩擦依旧会持续不断,但中方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希望特朗普在推行遏华政令时能够掂量一下轻重,吸取拜登时期的教训, 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热门跟贴